分享

欧洲艺术简史(1)——古代文明简述

 RK588 2017-11-03

阿馨

I. 简述

一、古典时期( the Classic Age, 1200 B.C~476 A.D)

主要是古希腊文明(the Ancient Greek Civilization)及古罗马文明(the Ancient Roman Civilization)。奉行的是异教徒的信仰和实践(Paganism)。异教徒指非基督教徒,非犹太教徒,非伊斯兰教徒。理念上鲜有束缚,实践中享受人生,个性突出,热情奔放,创造力盛,风格多姿多彩。

二、中世纪时期(the Middle Ages, 476~1453)

主要是罗马天主教的教会文化(the Church Culture),强调人的原罪(the original sin),人性受到压抑(inhibited),文化上是一泓死水(cultural backwater)。这一时期的主流是对古典时期的反动。反主流的代表人物是但丁( Alighier,Dante,l265~1321),杰作是史诗《神曲》(Divine Comedy)。

三、文艺复兴时期(the Renaissance, 15~16C)

古典主义的复兴,遵循的是人文主义(Humanism),这是对中世纪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的对抗(reaction)。代表人物有:

1. 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

代表作有梵蒂冈教皇(Pope,pontiff)专用西斯庭小教堂(The Sistine chapel) 穹顶上的壁画《创世纪》,(Genesis)以及圣坛后的壁画《最后的审判》(The Last Judgment),雕塑《大卫》(David)等。米氏又是建筑师、诗人。

2.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代表作有《蒙娜丽莎》(Mona Lisa),《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是画家,又是雕塑家、建筑师、音乐家、工程师,确是多才多艺(versatile)。

3. 拉斐尔(Raphael,1483~1520)

代表作有《圣礼之辩》,(The Triumph of Religion,又名Disputa),《雅典学派》(the School of Athens)。他所设计的52幅梵蒂岗壁画世称“拉斐尔圣经”(Raphael’s Bible)。

4. 提香(Titian,1490~1576)

威尼斯画派中的调色大师。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venus of Urbino)等。

5. 蒙田(Montaigne, 1533~1592)

散文之父。反对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的原罪说。代表作为《随笔集》(Essays),以怀疑论(Skepticism)先是研究自己,发展为研究人世。座右铭(motto)是“我知道什么”(What do I know?)

6. 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1547~1717)

代表作《唐吉柯德》(Don Quixote)。

7. 莎士比士(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代表作:《哈姆雷特》(Hamlet),《李尔王》(King Lear),《马克白斯》(Mac-Bath),《奥赛罗》(Othello),《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等,以及14行诗(Sonnets) 154首。

四、新古典主义时期(Neo-classicism,17~18C)

新古典主义特点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抵制(reaction)。有两种相反而相成的思潮:

理性主义(rationalism),认为只有凭借理性认识才能得到可靠的知识。代表者是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 l632~1677);

经验主义(empiricism),认为感性经验为知识的唯一源泉。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前者推崇“理性”,矛头指向教会权威和封建制度,所形成的文化思潮称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后者殊途同归,锋芒直指“君权神授”说,主张立宪政体(constitutional monarch)和政治体制的相互制约(checks and balances)。

在文艺风格上,主张明晰(clearness),典雅(elegance),对称(symmetry),恬静(repose),认为人应能控制激情,以理性自律。代表人物有:

1. 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

英国哲学家,语言大师,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主要着作有:《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新工具》(Novum Organum)。但人品不佳。

2. 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

英国诗人,对18世纪诗人产生深刻影响,不朽之作有:《失乐园》(Paradise Lost),《复乐园》( Paradise Regained),《力士山孙》 (Samson agonistes)。

3. 伏尔泰(Francois Voltaire, 1694~1778)

法国作家,信奉洛克学说,反对政治,两次入狱,被逐出国。主要作品《哲学书简》(Letters Philosophiques),悲剧《扎伊尔》(Zaire),参与《百科全书》的撰述。

4. 狄德罗(Denis Diderot l713~1784)

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主编。

5. 海顿(Franz JQseph Haydn,1732~1809)

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交响乐(symphony)和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作出贡献。

6. 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维也纳古典乐派主要代表,主要作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磺》(Don Giovanni)、《魔笛》(The Magic flute)等。

五、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ism, 18~19世纪)

浪漫主义是对前一时期新古典主义的反作用。主张:

· 感情重于理性(Feeling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reason.);

· 重回自然,返朴归真(Return to nature);

· 培养自我,解放个性(Cultivate ego and individuality);

· 追求自由平等(Pursue liberty and equality)。

这四项要旨贯串于代表人物的创作思想与创作实践之中。代表人物是:

1. 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法国思想家,对法国大革命及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巨大影响。主要着作《民约论》(Du Contract Social)和自传《 忏悔录》(Confessions)等。

2.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

德国哲学家,先验论(transcendentalism)的创始人。认为:有一个可知世界(a sensible Worlds),也有一个纯概念性的、超感觉的世界(an intelligible world)。两者之间的桥梁就是美(beauty)和目的性(purposiveness)的观念。代表作:《纯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 )。

3.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

德国诗人,狂飙运动(Storm and Stress)代表人物。代表作诗剧《浮士德》( Faust)。

4.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

英国诗人。代表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Canto of Child Harold)等。

5. 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5)

德国诗人。代表作《华伦斯坦》(Wallenstein ),《威廉·退尔》(William Tell)。《欢乐颂》(Ode to Joy)成为贝多芬第九交响乐(the Choral Symphony)第五乐章的主题(theme)。

6. 雨果(Victor Hugo, 1805~1885)

法国作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悲惨世界》( Le Miserables)。

7.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1802~1870)

法国作家。代表作《基度山怕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8. 小仲马(Alexandre Dumas, 1824~1895)

法国作家。代表作《茶花女》(Camille),由意大利作曲家威尔地(Giuseppe Verdi,1813~1901)改编为着名歌剧《茶花女》(La Traviata)。

9. 普希金(Alexander Sergeyevich Pushkin, 1799~1837)

俄国诗人,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Eugene Onegin)和《黑桃皇后》(The Queen of Spades),由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改编为两首同名歌剧;《露丝兰与柳德米拉》(Russlan and Ludmilla)由格林卡(Mikhail lvanovich Glinka,1804~1857)改编为同名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Boris Godunov),由穆索尔斯基(Modest Petrovich Mussorgsky,1839~1881)改编为同名歌剧。

10.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德国作曲家,集古典乐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河。

11. 伯辽兹(Louis Hector Berlioz,1803~1869)

致力于标题音乐(programme music),代表作《幻想交响曲》(Symphonie Fantastique)。

12.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30~1882)

美国思想家、作家,美国先验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论自然》(Nature)等。

13. 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美国作家,代表作《沃尔登》 (Walden),《论公民的不

服从》(Civil Disobedience)。

14. 惠特曼(Walter Whitman,1819~1892)

美国作家,代表作:《草叶集》(Leaves of Grass),《稃鼓集》([Sequel to]Drum Taps)

15. 德拉克洛瓦(Ferdinand Victor Delacroix, 1798~1863)

法国画家,对印象派很有影响,代表作《自由领导人民》(Freedom Guiding the People)等。作品大多收藏于卢浮宫(the Louvre)。

16. 罗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

法国雕塑家,代表作:《思想者》(The Thinker)等。

17. 莫奈 (Claude monet, 1840~1926)

法国早期印象派画家,印象派创始人,强调细致入微地表现光的变化(subtle nuance of transitory light effects)。作品《印象:日出》(Impression: Sunrise),“印象派”因以得名。

18. 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荷兰后期印象派画家,所绘风景画和人物画富于表现力和激情。主要作品:《垦夜》(Starry Night)等。

19. 高庚(PauI Gauguin, 1848~1903)

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醉心于原始主义(Primitivism),表现异国情调(exotic ambience),礼赞高贵的野蛮人(the Noble Savage)。主要作品:《黄色的基督》(The Yellow Christ)等。

20. 塞尚(Paul Cezanne, 1838~1906)

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创见:自然物体与简洁的几何图形相似,对毕加索影响很深。作品:《玩纸牌者》(The Card player)等。

21. 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

西班牙画家,立体主义(Cubism)画派主要代表,把物体表现为几何形的组合(Objects broken down analytically into geometric figures),平面复叠(overlapping planes)和超现实的失真(surrealistic distortion)。主要作品:《阿维农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格尔尼加》(Guernica)等。

从哲学界的尼采(Friedrich W. Nietzsche l844~1900),到教育界的斐斯塔洛齐(Johann H. Pestalozzi,1746~1827),从心理学界的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到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ts),在他们的思想中、作品中,如果钩沉索隐,往往可以发现浪漫主义的深刻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