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肠癌之结肠癌的经方治疗

 明月翠竹 2017-11-03


  中医抗癌非常道,大家好,我是王三虎。

  今天讲大肠癌,实际上大肠癌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两个病讲,因为它们在病因、病机、病位、症状、方药和预后方面都不太一样,所以第一讲先讲结肠癌,下一讲再讲直肠癌。

  肠痈就是结肠癌

  我将结肠癌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不同阶段。

  结肠癌的早期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结肠癌有没有古代的诊断治疗?那肯定是有。结肠癌古代叫什么呢?中医史上很少提到。我认为,张仲景指的肠痈就是结肠癌。大家说肠痈不就是阑尾炎吗?肠痈是古代的病名,它可以涵盖阑尾炎,但是用阑尾炎单纯的解释不准确。由于古人对疾病的认识上还不如现在诊断得那么清楚,所以张仲景的肠痈,主要指的是结肠癌。

  根据是什么呢?因为肠痈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原文是“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这就是大肠癌的早期表现,也可以说,肠痈就是结肠癌。条文中提到腹无积聚,说明这个病是与积聚有关的。只是病在早期,肿瘤还没影响到腹部更大范围而已,“其身甲错”和“身无热”,都是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肌肤甲错是瘀血的表现,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的大黄蛰虫丸就是有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的。那么结肠癌的肌肤甲错,它实际上也是瘀血在体表的表现。我们在临床发现,有许多结肠癌患者都有肌肤甲错的症状,但手术后,肌肤甲错都得到缓解,甚至消失。张仲景能认识到这一点说明他是一个真正的临床大家。

  那么张仲景在这一条说“身无热”是什么意思呢?我想是和身有热也就是发热相对而言的。身无热是早期,身有热就比较晚期了。如果我们还要进一步证实肌肤甲错和身热的关系,我们可以看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张仲景明确提出“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这样对比的话,说明我们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还缺乏前后穿插、全文贯通的学习方法,因为张仲景往往采取的是“互略”的方法,前面讲了后边就不讲,后边讲了,前边就不讲。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讲到了,到《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就不讲,当我们把它联系起来的时候,证据就充分了。

  数脉不时,必生恶疮

  而脉数作为恶性肿瘤的常见脉象,在《伤寒论·脉法第一篇》就提到“数脉不时,必生恶疮”。张仲景提到的肿瘤不少。这肿瘤发热、肌肤甲错、数脉都明确与恶疮联系起来,可见恶疮几乎就是恶性肿瘤的代名词。我从事肿瘤临床工作后,发现许多病人脉数不好解释,在读张仲景原文的时候就深深记住了这样一句话“数脉不时,必生恶疮”。我用这么大一段话或许可以说明,肠痈就是结肠癌的早期表现。它有许多特殊的表现是阑尾炎解释不了的。更重要的是,薏苡附子败酱散,有几个是用来治疗阑尾炎的?薏苡附子败酱散就是张仲景治疗肠痈、治疗结肠癌的代表方。

  薏苡仁是君药

  薏苡仁作为康莱特注射液的原材料,康莱特的抗癌效果被世界所公认。薏苡仁健脾渗湿,益肠排脓,有益于肠道,更有排脓的作用。《药品化义》这本书说“薏米,味甘气和,清中浊品,能健脾阴,大益肠胃。”《本草新编》这本书,“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伤真阴之气”,一语道破天机。实际上燥湿相混致癌之的对药物就是薏苡仁。燥湿相混致癌论是我提出的一个癌症病机的一个理论,认为燥湿相混,难分难解,才是形成恶性肿瘤的重要病机。那么,薏苡仁既能健脾利湿,又不耗伤阴液,甚至还能健脾阴,还有比这更适合肿瘤复杂病机的吗?所以它是君药。

  附子、败酱草共为臣药

  而我提出的另一个癌症的基本病机是寒热胶结致癌论。寒热相交,难分难解,所以,寒热胶结也是恶性肿瘤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病机。对于寒热胶结来说应该怎么处理?张仲景用附子散寒,败酱草清热,寒热并用,共为臣药。

  《神农本草经》讲附子“破癥坚积聚”,就是显示出其与肿瘤的密切关系,我觉得在社会上已经附子讲得很热的情况下,讲“破癥坚积聚”的人还不是很多。之所以选附子,取其既散寒,又破癥坚积聚,而寒邪是形成癥坚积聚的重要病机,因为寒主凝涩,寒凝气机,寒凝血瘀,寒凝津液积聚,所以寒凝也是形成肿瘤的重要原因。附子既能散寒,又能破癥坚积聚,所以是难得的、非常适合的药物。

  《药性论》讲败酱草时提到“治毒风顽疾,主破多年凝血,能化脓血为水”,“毒风”这一点我希望受到大家重视,因为肠道肿瘤有一个中医名词叫“肠风”,《药性论》把败酱草治“毒风”作为一个特殊的亮点,而且治多年凝血,能化脓血为水,是对我“风邪入里成瘤说”的最好补充。而“破多年凝血”是对恶性肿瘤瘀血病机的准确的叙述。《大明本草》提到“败酱草治血气心腹疼,破癥瘕”就是点题之笔了。

  所以薏苡附子败酱散选药精当,紧扣病机,是经方治疗肿瘤的典范。从张仲景的描述看,薏苡附子败酱散证是结肠癌的早期阶段。

  中期则用大黄牡丹汤

  大黄牡丹汤就是在薏苡附子败酱散条下紧接着讲的条文,原文是“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也,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可见本条是继上一条“肠痈之为病……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的进一步描述,也就是结肠癌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由“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到“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由“身无热,脉数”到“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这其实就是结肠癌突破肠道,进而腹部转移的表现。

  病机是由寒热胶结向肉腐成脓转化,实际上似脓非脓。真正成脓了就是阑尾炎了。肿瘤的脓“将成未成”,实际上是肿瘤造成局部感染的表现,所以还真正不是脓液,所以“似脓非脓”,张仲景叫“脓未成,可下之”,可见张仲景对这个病认识还是深刻的。所以用大黄泻腑泻热,推陈出新,活血化瘀,排毒外出,为君药。丹皮凉血活血,桃仁润燥活血,为臣药,冬瓜仁排肠中脓血,芒硝软坚散结,消肿块,使腑气下行,以通为用,为使药。

  晚期就用大黄附子汤

  读张仲景的书一定要前后对照全面贯通地读。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中讲到:“胁下偏疼,发热,其脉弦紧,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可以说,大黄附子汤就是结肠癌晚期最常见的方剂。

  为什么呢?结肠癌晚期,肿块增大,肠蠕动功能受到限制,出现肠梗阻。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张仲景寒热并用,用大黄附子汤通腑散寒。传统认为大黄附子汤是温下剂,因为张仲景原文是“此寒也,当以温药下之”。实际上,张仲景的这个“寒”有时候还不能完全理解为“寒”,我们学经典的人都会知道,因为如果简单的寒疾便难,造成的大便难,一味巴豆就可以了,何必三味同用,寒热相制呢?读张仲景的书往往要从无字处着眼。

  温经汤、黄土汤等传统的用药方剂,实际上是寒热并用的,方子的基本病机都是针对肿瘤的寒热胶结病机的,因为很少纯寒纯热形成肿瘤。纯寒纯热要好诊治得多。因为肿瘤的寒热胶结,似寒非寒,似热非热,或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甚至一时表现为热,一时表现为寒,证情变化无常,才导致肿瘤治疗的复杂性、持久性。

  我们要以复杂对复杂,绝对不能以简单对复杂。张仲景大黄附子汤寒热并用,用的是两个将军级的药物,这就是在病重病危,腑气不通,腹疼难忍情况下的非常手段。至于方中为什么要用细辛,关键是取其辛香走窜之气,引药直达病所。张锡纯当年初学医的时候,印象很深的是他老师用大承气汤加了一味威灵仙,他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就问他老师,他老师说“导火索嘛”,他才真正从老师大承气汤加威灵仙这种走窜之品中收到了意外效果而恍然大悟的,在这一点上,细辛和威灵仙应该是相同的,足见张仲景用药的精炼和老道。

  抓纲识目,缺一不可

  这就是我治疗结肠癌的三个主要经方。当然,疾病是复杂的,有主要的,就有次要的,我们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尤其是肿瘤的晚期,在应用大黄附子汤证时我常常加了人参、当归,甚至枳实、厚朴,这实质上已经就是黄龙汤了。我想,医生临证绝对不要抱残守缺,我们既要抓纲,也要识目,在实际过程中可能比我说的要复杂得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