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你能说清楚吗?

 qk缘园 2017-11-03

第九章——深刻认识你的知觉

知觉是比感觉更高的意识层次,无论是对于动物,还是人类,对其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关于知觉的认识。

很多医生在对昏迷病人治疗的时候,首先看看病人是否有知觉。能够听懂和做出反应。

知觉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为我们对外界的感官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也就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在认知科学中,也可看作一组程序,包括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与感觉不同,知觉反映的是由对象的各样属性及关系构成的整体。

知觉研究的早期理论有赫姆霍兹的无意识推理,和格式塔学派的完形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詹姆斯·吉布森(James Gibson)提出了一个很有影响的生态光学理论,强调环境对知觉的作用。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知觉适应。整体性是指我们对物体整体的认识通常要快于对局部的认识。

恒常性是指尽管作用于我们感官的刺激在不断的变化,我们所知觉到的物体却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稳定性。

意义性是我们对事物的知觉通常是和我们赋予它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

选择性是我们在观察两歧图形时常常会在不同的两个图形知觉中来回转换,这说明知觉过程中存在着竞争。知觉适应是指在刺激输入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够调整知觉返回到原来的状态。

知觉如何把各个元素整合为一个整体,格式塔学派提出了几条知觉组织的规律:相邻律、相似律和共同命运原则。

现在的心理学认为知觉加工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一起作用的结果。而吉布森提出直接知觉的观点,认为环境对知觉起绝对的支配作用

知觉的研究通常和错觉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心理学经常通过研究一种机制失效的情况来研究这种机制的规律。

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知觉与感觉通常是无法完全区分的,感觉是信息的初步加工,知觉是信息的深入加工。现在的趋势是把感觉和知觉放在一切论述,统称为感知觉。把信息加工过程分为感觉、组织、知觉与辨认三个阶段。

知觉的特性

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等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对自己最有利,最感兴趣,最具威胁的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后面去了。与此相关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中一个兴奋中心占优势,同时皮层的其余部分受抑制。知觉的选择性揭示了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主动性。而很多高智商的动物,也可以反应出这一特性。如海豚,猩猩,猴子,狗。

二、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从事不同职业和有不同经验的人,在知觉上是有差异的。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能比一般人看到、听到更多的细节;成人的图画知觉与儿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图画的内容和意义,知觉到儿童所看不到的细节。

在动物界同样也是。成年猩猩可以砸开干果,而一些小猩猩就不行。成年猩猩可以通过将木墩子竖立,然后爬到树上,够到香蕉。而一般的猩猩做不到。这些是和经验,理解力等综合感觉能力的知觉有关。

三、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这也是和感觉的一个重要区别。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它是客观对象的许多部分形成的复合刺激物,大脑皮层对复合刺激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反映客观对象各种属性的关系,形成关于对象的完整映象。

例如,走进教室,人们不是先感知桌椅,后感知黑板、窗户……而是完整地同时反映它们。

再例如:你看到一个女孩。首先脑中蹦出的词是长美丽,清纯,乖巧,可爱,丑女等等。你会发现这些词一定是对整体把握所得到的。然后你才会看到她美是因为皮肤白,个子高,眼睛大,手白皙长等。

知觉的整体性是多种感知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觉的整体性与感知的快慢,同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参与有关,阅读速度就是随着人的阅读经验的积累及把较小的单元(词)组成较大的单元(句子)而逐渐加快的。

四、知觉的阶段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例如,对过去认识的人,决不会因为他的发型、服装的改变而变得不认识;一首熟悉的歌曲,不会因它高八度或低八度而感到生疏,或因其中个别曲子走调,就认为是别的歌曲;教师判断学生的错别字,如“尖瑞科学”,不会因“端”字写成了“瑞”字,而不去感知尖端科学。

知觉的阶段恒常性对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正确地认识物体的性质比单纯地感知局部的物理刺激物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它可以使人们在不同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能够根据对象的实际意义去适应环境。如果知觉不具有恒常性,那么个体适应环境的活动就会更加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每一认识活动,每一反应动作,都要来一番新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使适应变为不可能的了。

动物的阶段恒常性会很差。比如你离家的时候穿的衣服和回来的时候不一样的。你家的狗可能一下子还认不出你。但人不会这样。所谓阶段恒常性,是这种知觉是阶段时间内是不变的。但是不会一成不变的。随着阅历,生活,发展,这种知觉会有变化。比如某人经历了一件,很刺激他的事,对于之前对同一事物的知觉完全颠覆。

知觉和错觉是不同的,又有联系的。那什么是错觉呢?

知觉经验虽系因环境中的刺激物所引起,而知觉经验中对客观性刺激物所作的主观性解释,就真实性的标准来看,显然有很大的距离。单以知觉对比的知觉现象为例,凭知觉经验所作的解释显然是失真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对此种完全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的失真的或扭曲事实的知觉经验,称为错觉(illusion)。

错觉是比较普遍的,由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所构成的知觉经验,都会有错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会感受到错觉现象。

例如,在火车未开动之前,常因邻近车厢的移动,觉得自己车厢已经开动。这种现象称为移动错觉。

再如,在火车尾部窗口俯视铁轨时,若火车是开动的,就会觉得铁轨好像是从车底下向后迅速伸出;若火车遽然停止,就会觉得铁轨好像是向车底迅速缩进。当注视电扇转动时,会觉得忽而正转,忽而倒转,甚至有时会有暂时停止不转的感觉。

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至今尚不清楚。一般认为:

⑴错觉不是观念问题,而是知觉问题,因为即使知道是错觉也不会改变。

⑵错觉不是发生在视网膜上。

⑶视错觉不是视觉器官的活动所引起的。

在我看来,错觉产生本因是知觉过程的翻译错误,这与人的经验常识是非常紧密关联的。

摘自独立学者,诗人,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心理学科普书籍《探索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