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黛玉嫁给北静王的理论

 风临酒把2 2017-11-03

北静王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人物主要出现在第十四回后来也偶有提及,年未弱冠,形容秀美,性情谦和。因祖上与贾府有世交之谊,故从未以异姓相见,更不以王位自居。

秦可卿出丧,他特设路祭,在路旁高搭彩棚,设席张筵,和音奏乐,哀悼吊唁。又专请贾宝玉相见。他对通灵宝玉“称奇道异”了一番,夸奖宝玉果然如“宝”似“玉”,“真乃龙驹凤雏”,并把皇上亲赐之鹡鸰念珠一串赠与宝玉。贾宝玉素厌官僚权贵,但平日闻得北静王风流潇洒,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所以相见之下,彼此都有惺惺相惜之意。此人显得有几分神秘,那他的原型是谁呢?有人通过研究北静王的名字发现了“秘密”,北静王叫什么名字呢,北静王叫水溶,经过了解,查阅到了乾隆有一个儿子叫做永瑢,和水溶这个名字是相当接近的,那么有没有可能,这个永瑢就是北静王水溶的原型呢?

还有人研究得更为激进,文学评论家汪宏华在红学研究方面又有新的突破,2002年他首次从结构上推断林黛玉的结局是嫁给北静王,现在他进一步发现北静王官场失意后效仿范蠡携黛玉泛舟湖上,二人做了黛玉从小向往的“渔翁渔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且看这位老兄的研究成果:

黛玉不仅有西施之态,又有颦儿、潇湘妃子之名,所以她效颦西施泛舟水上也确在情理之中关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结局,有人说她焚稿绝食而亡,有人说她沉湖自尽,有人说她上吊自杀……但这些说法都缺乏对小说人物的整体把握,缺乏对曹雪芹婚恋观的正确认识。在金陵十二钗中,黛玉与一代贤王北静王成婚,做了名副其实的“潇湘妃子”,后来二人又效颦范蠡与西施,泛舟江湖之上,做了名副其实的“渔翁渔婆”。汪宏华的原文如下:宝黛钗的三角恋经历了合与分的过程首先我们要明确,两则神话故事“木石前盟”和“金玉良姻”不是专指宝黛钗之间的婚约关系,而是封建社会两种主流婚姻模式。但曹雪芹认为它们都背离了人性本质,便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婚姻模式。内质如并蒂菱,外表如夫妻蕙,第一对成功的范例就是宝玉与香菱。

其二,宝玉的气性是经历了从对立到统一、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的。初始阶段,他兼禀正邪二气,正气倾向于木石前盟,所以他的精神迷恋着黛玉;邪气倾向于金玉良姻,所以他的肉体对宝钗“羡慕在心”。于是黛钗二人就各怀憧憬来到了贾府,来到了宝玉的身边,形成了所谓的“三角恋”。宝玉夹在中间无所适从,终于在第二十五回遭逢“五鬼”,也就是精神崩溃了。此后宝玉跳出钗黛二人的情感旋涡,寻找属于自己唯一的那个人。其三,黛钗都希望宝玉追求功名,只不过黛玉崇尚的是其父林如海的儒学功名,或者说是神瑛侍者的仁德功名、北静王的“不义官俗国体所缚”的功名;宝钗想要的是时学功名。

至于宝玉,他是什么功名都不感兴趣,都不想求,他对黛玉和宝钗的情感态度也基本如此。此前很多人受高鹗影响,以为宝玉一见钟情爱黛玉,大人趋炎附势看好宝钗,宝玉拗不过世俗的力量,只好接受宝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不是正好落入了曹雪芹最最讨厌的一套路子吗?《红楼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每个人物都是变化的,随着宝玉的成长分清亲情、友情和爱情,他与黛钗之间的关系也先合后分,最后各成其家。

宝玉将北静王介绍给黛玉曹雪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颗情种,但情感的生长有先后,最开始是亲情,次而是友情(分为雅和欲两类),爱情产生于青春期。宝玉与黛玉第一次的似曾相识就主要是血缘与亲情感应,附有一些雅致友情;而对宝钗的兴趣则主要是源于色香味形的吸引,属于酒色货利之友情。尽管它们都与爱情有相近之处,但不是真正的爱情,连准爱情都算不上。宝玉青春期梦见的情人就不是黛钗,而是她们的复合体秦可卿“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但这只是组成爱情的一个感性元素。好在大观园里并不缺乏优秀的女子,宝玉在经历多次试错之后,终究在灯火阑珊处找到真正水做的骨肉。以自己的一小步完成了人类的一大步。

可怜黛玉却没有遇到真正的爱情。黛玉与北静王之间也只有亲情和风雅之友情,你给我灌溉之甘露,我还你感激之泪水,如同至纯无欲的兄妹。宝钗与贾环之间则只有臭味相投的友情,你给我声色诱惑,我给你金银酬谢,如同风月场中的知己。那么,为什么宝玉又说“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呢?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先入为主,宝玉的气性虽然是正邪同赋,但发生的时间顺序是,正在前,邪在后。

黛玉也比宝钗更早进入宝玉的生活。二是在黛玉、宝钗当中,黛玉是偏正,而宝钗是极邪,所以宝玉更倾向于黛玉。三是宝玉在没有确定新的人选时,故意先以黛玉抵御宝钗,让宝钗没有机会蓄意制造事实婚姻。贾宝玉最可爱的地方是不轻易将爱和恨表现出来,多做少说。这一点在金钏因他投井后尤其明显,不但暗中祭奠金钏,安抚其妹玉钏,还悄悄担当起了所有女子的心理医生。而他给黛玉介绍一代贤王北静王时更是千里伏线、娓娓道来,先转送“念珠”提示,再展示“蓑衣斗笠”呼应,终于让黛玉从逆反走向认同,从骂北静王“什么臭男人”到梦想两人成“渔翁渔婆”。这些举动看上去微不足道,却很凑效,极大地熨贴了裙钗们受伤的心,让她们对人世间多了几分留恋,对生命多了几分珍爱,不再像金钏寻求自杀。即便对宝钗,他也不总是严厉呵斥,所骂的“混账话”也是借史湘云转达。

相对而言,湘云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强。谁说宝玉只擅儿女私情,他分明是在用情修身,用情救人,用情劝世。再来看黛玉嫁与北静王,成为“潇湘妃子”之后的状况。黛玉从扬州到贾府,可谓受尽了寄人篱下的寂寞和委屈,当见到北静王之后眼睛一亮,恍如前世。婚后北静王对她也必然是百般宠爱。但他们琴瑟和鸣的日子只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北静王终因遭奸臣诬陷,而一落千丈。北静王的性格像黛玉一样脆弱,经不起风雨侵袭。黛玉则是终日以泪洗面。所以,真正的还泪是发生在这段时间的,黛玉的眼泪是为北静王而飞的。从北静王的别名水溶、黛玉的别名颦儿以及“渔翁渔婆”等可以推断,北静王最后一定是仿效越国范蠡隐退,携黛玉泛舟于江湖之上了。没想到她自己到头来还是东施效颦了,然而只要能够恪守木石前盟,白头到老,附庸风雅何妨,打渔晒网又何妨?

应该说这位老兄的研究实在是走火入魔了,那到底这个北静王的原型是什么人呢?其实如果在《红楼梦》隐写的是明亡的历史前提下很容易得出来的,此人影射的是满清,因为从他的名字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来,而且北静王的原型更不可能是什么康熙的儿子永瑢,因为前后差着好几十年呢!而黛玉的原型是朱由检,所以这二位怎么可能搞到一起去呢?

想要购买我刚刚公布的《红楼梦》新钞本和我写的《红楼梦断三百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