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导致脑中风!清晨量血压务必注意这点

 文殊院士 2017-11-03

脑中风,学名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为了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世界卒中组织(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将每年的10月29日定为“世界卒中日”,每年设定一个主题,全世界各国都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各种相关活动。

高血压导致脑中风!清晨量血压务必注意这点

超50%中年人潜在高血压风险

《2016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我国40岁以上脑卒中患者中,40~64岁的中年人群占近50%,而在40岁以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中年人群占比高达60%以上。脑卒中对我国中年人特别是劳动力人群形成了严重威胁。

缺铁性卒中在清晨发生率增高4倍

1.血管性危险因素

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即缺血性卒中。也可能由于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为出血性卒中。冠心病伴有房颤患者的心脏瓣膜容易发生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后可以堵塞脑血管,也可导致缺血性卒中。其他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中,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清晨血压异常升高。研究发现清晨高血压是卒中事件最强的独立预测因子,缺血性卒中在清晨时段发生的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

2.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

研究发现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心脏病,与欧美人群相反。

3.不良生活方式

通常同时存在多个危险因素,比如吸烟、不健康的饮食、肥胖、缺乏适量运动、过量饮酒等;以及患者自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都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高血压导致脑中风!清晨量血压务必注意这点

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率增44%

血压在24 h内是不断变化的,即使血压正常者,血压也会呈现为较明显的昼夜节律,表现为睡眠最初数小时内血压明显下降,清晨时段从睡眠到觉醒过程中血压呈明显上升趋势。生理情况下,觉醒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通常会比睡眠时增加10%~20%。如果清晨时段的血压上升幅度过大,则属于病理状态,对人体有害。这种异常情况常见于高血压患者,研究表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清晨时段的血压上升幅度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清晨血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44%。

清晨血压是指清晨醒后1小时内、服药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或动态血压记录起床后2小时或清晨起床6点~10点间的血压。

警惕脑卒中十二种预兆

研究发现脑卒中常见预兆依次为:

(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

(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

(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

(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

(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

(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脑卒中可防可控

目前国际公认的脑卒中防控措施主要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不健康生活方式等进行积极干预。其中控制危险因素是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对危险因素的防控,具体措施如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加强对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禽类等;降低食盐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克以内;增加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钾摄入量;提倡戒烟,控制体重,杜绝不良生活方式。

高血压导致脑中风!清晨量血压务必注意这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