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napseed实战篇①——如何为照片打造年代感?

 houszel 2017-11-03

大家好呀,不知不觉也到了十月末,天气越来越冷了。各位务必记得防寒保暖哦!这篇推送是美国时间十月最后的一篇推送,也是中国时间十一月的第一篇推送。

今天是关于snapseed的第二篇推送,不过这次的不是功能介绍教程,而是修片实战。说到底其实也就是换一种方式展示snapseed的功能。

这次的主题是把照片“做旧”。天下修片的风格千千万,即便是同样想把照片修出年代感,也有无数种方法。在这我提供两种简单的思路,下面是两张原图。

秋意正浓的RPI

年初的京都小巷

当然,两张照片都是手机拍摄。并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日落时分的前后拍摄的。这样的照片大多拥有较为柔和的色彩,比较适合老照片的修片风格。当然所有照片都可以套一个模板来修图,但是如果把甜美的美少女私房修成了泛黄的老照片......可能也有人坚持这是一种创新,但是我提倡为照片选择最适合的修图风格,强行套用不合适的修图方式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利用“斑驳”滤镜10秒搞定

打开snapseed的编辑,滤镜栏中有一个“斑驳”的滤镜。利用这个滤镜可以直接为照片添上浓重的年代感。没错,是很浓重的年代感,这是个相当重口味的滤镜。以至于你之前做的修改在套上斑驳滤镜之后都看不出来了。

打开“斑驳”滤镜之后,系统会随机为你套一个滤镜。如果对这个滤镜不满意,点下方滑块图标会显示“样式”、“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纹理强度”几个选项。

样式:负责控制滤镜的整体颜色和纹理的形状。Snapseed中一共有上千种样式可以选择,在屏幕上左右滑动就可以改变样式。

亮度、对比度、饱和度:不得不说Snapseed的设计确实肥肠人性化,为什么这些在“照片调整”功能中出现过的功能再一次出现了?因为这几个调整都会直接影响到照片的“年代感”;而斑驳滤镜正是为了把照片做旧而存在的,所以为了方便就把这几个功能整合进来了,肥肠方便。

我们知道,以前胶片洗出来的照片时间长了是会老化的,具体观感上的表现就体现在:饱和度降低,整体发灰,偏色,明暗对比变化。而这些正好可以通过调整亮度,对比度,饱和度来实现:亮度越低,对比度越高,饱和度越低越会给人一种老照片的感觉。

最后的纹理强度控制的是滤镜自带纹理的清晰度,建议不要调太高,不然照片自带的细节就彻底看不清了。

根据自己的喜好随便拉了拉滑块,加了个简单的黑色相框,就得到了下面这张图:

活用Snapseed的各种功能

Snapseed的功能非常强大,强大不仅仅意味着有各种各样的预设可以使用;同时也意味着活用基础功能能够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这个示例使用了一些简单的组合,同样(大概)可以为照片营造一种年代感。

再看一下原片:

这张照片有个明显的特点:中间亮四边暗。所以干脆就放大这个特点,让四周变得更暗:

这里使用了工具一栏中的“晕影”功能,为照片添上了明显的暗角,营造出一种昏暗(没拍好)的感觉。

如果你手边有老照片,把它拿出来和现代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对比一下,你会发现:这些老照片普遍不够清晰(废话)。当然这是情有可原的,受制于以前光学技术和胶片成像质量有限,没有现在的照片清楚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把照片做旧也有个办法:把它变糊。但是这里我们不能使用“镜头模糊”滤镜,那不是用来做这个的,我们在这里可以使用“魅力光晕”滤镜来为照片添上一点模糊的感觉。

注意这里的饱和度和暖色调也可以帮助营造老照片效果:低饱和度和色调偏暖或是偏冷都可以给人一种“旧”的观感。另外光晕不要拉太高(又不是小孔成像拍出来的,哪能太糊)

紧接着我们可以为照片套一个“颗粒胶片”滤镜。上一期的教程有提到:“颗粒胶片”滤镜就是为了营造胶片感而存在的,用在这里在合适不过了。

在这里我使用了编号为L02的滤镜,样式强度降到了65,颗粒度保持了25不变。这个滤镜会使照片褪色,所以稍微拉低了强度。

最后我用到了一个比较复杂,但是相当强大的功能:曲线。下一期会对曲线相关进行详细讲解,这里就先看看调整曲线会有什么效果吧。

选择了曲线中的“红色”,对其进行微调,使其稍暗的阴影部分整体覆盖上一层淡淡的红色。

使用曲线中的“亮度”,拉出一个S型曲线增强了对比度。

最后再套上一个相框,大功告成!

用同样的套路也可以修出另一种感觉:

好啦,这期的修片实战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说一句,每个人审美不同,对于照片应该修出什么样的感觉自然也持有不同的观点。我只是提供范例展示方法,相信在你手中,同样的照片会更加精彩!

最后是本次福利的猫片~

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