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应象大论、义理

 大道至简64382 2017-11-04

阴阳应象大论

  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積陽爲天,積陰爲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

阴阳即是定量分比亦是定性分比,是太极之合关键,是所有属性形貌特征指标因素的高度具体式抽象,更好的描述了其是一种相对动态的2分形概念或称为道2进制,道之变动故曰爻↑↓或←→。

一个事物可以从数量上分,形态上分,质理结构上分,功能上分,还可以从主观价值取向上分,即主客观上分之,也可以根据范畴相容性层层整合回归成太极龙

阴阳应象大论

  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瞋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故清陽爲天,濁陰爲地;地氣上爲雲,天氣下爲下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

  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髒;清陽實四支,濁陰歸六腑。水爲陰,火爲陽,陽爲氣,陰爲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爲氣,氣傷于味。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厚者爲陰,薄爲陰之陽。氣厚者爲陽,薄爲陽之陰。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氣味,辛甘發散爲陽,酸苦湧泄爲陰。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先腫後痛者,形傷氣也。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幹,寒勝則浮,濕勝則濡瀉。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髒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

  厥氣上行,滿脈去形。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曰:冬傷于寒,春必溫病;春傷于風,夏生飧泄;夏傷于暑,秋必痎瘧;秋傷于濕,冬生咳嗽。

  帝曰:余聞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別髒腑,端絡經脈,會通六合,各從其經;氣穴所發,各有處名;溪谷屬骨,皆有所起;分部逆從,各有條理;四時陰陽,盡有經紀;內外之應,皆有表裏。其信然乎?

     阴阳应象大论

  岐伯對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爲玄,在人爲道,在地爲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爲風,在地爲木,在體爲筋,在髒爲肝,在色爲蒼,在音爲角,在聲爲,在變動爲握,在竅爲目,在味爲酸,在志爲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涉及精志)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爲熱,在地爲火,在體爲脈,在髒爲心,在色爲赤,在音爲征,在聲爲,在變動爲嚘,在竅爲舌,在味爲苦,在志爲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爲濕,在地爲土,在體爲肉,在髒爲脾,在色爲黃,在音爲宮,在聲爲,在變動爲哕,在竅爲口,在味爲甘,在志爲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肺主鼻。其在天爲燥,在地爲金,在體爲皮毛,在髒爲肺,在色爲白,在音爲商,在聲爲,在變動爲咳,在竅爲鼻,在味爲辛,在志爲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爲寒,在地爲水,在體爲骨,在髒爲腎,在色爲黑,在音爲羽,在聲爲,在變動爲栗,在竅爲耳,在味爲鹹,在志爲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

  故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帝曰:法陰陽奈何?岐伯曰: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粗爲之俯仰,汗不出而熱,齒幹以煩冤,腹滿死,能冬不能夏。陰勝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栗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能夏不能冬。此陰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帝曰:“調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異名耳。

  智者察,愚者察,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複壯,壯者益治。是以聖人爲無爲之事,樂恬憺之能,從欲快志于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東方陽也,陽者其精並于上,並于上則上明而下虛,故使耳目聰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陰也,陰者其精並于下,並于下則下盛而上虛,故其耳目不聰明而手足便也。

  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則右甚,在下則左甚,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紀,地有五裏,故能爲萬物之父母。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爲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複始。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髒。天氣通于肺,地氣通于嗌,風氣通于肝,雷氣通于心,谷氣通于脾,雨氣通于腎。六經爲川,腸胃爲海,九竅爲水注之氣。以天地爲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暴氣象雷,逆氣象陽,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阴阳之差,各有所用,天人之理互应互藏

  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髒(臟)。治五髒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髒;水谷之寒熱,感則害于六腑;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

  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裏,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用不殆。(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觀浮沈滑澀,而知病所生。

  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于內;其有邪者,漬形以爲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實者,散而寫之。阴阳应象大论



  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

六节藏象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九篇
  黄帝问曰:余闻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
  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
  故其生五,其气三。
  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阔,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帝曰:请遂闻之。
  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如何?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
  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
  帝曰:太过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经有也。
  帝曰:何谓所胜?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
  帝曰:何以知其胜?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
  帝曰:有不袭乎?岐伯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
  帝曰:非常而变奈何?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
  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五行之属性混合无度)
  帝曰: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
  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
  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义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 qián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 kūn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巽) xùn, 申shēn
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震) zhèn
善如水,君子以作事谋始; (坎) kǎn
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离) lí 焉yān
步泽履,君子以辨民安志; (兑) duì,泽zé,履lǚ
艮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 (艮) gěn ,裒póu

能源,载体,见机,忧患,道德。类辨,察情,损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