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掌控天下百万兵力,半边江山地盘,为什么不来一个黄袍加身

 我的书海601 2017-11-04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宣告失败。作为湘军的统帅,曾国藩就步入了人生的顶峰,同时,他也站在了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上。

藩为总统帅的湘军是当时拥有最强战斗力的部队,朝廷的正规军实力完全没有办法与之抗衡,所以当时也有很多人或明或暗地怂恿曾国藩造反,比如拿下金陵之后自立为王,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分析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一是曾国藩不想造反,二是曾国藩不敢造反。

难道说曾国藩没有野心吗?曾国藩当然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没有野心,他就不会发奋攻读,以中等智商而在科举之路上过关斩将,实现鲤鱼跳龙门的理想。没有野心,他就不会书生从容儒将率军,从一名书生,一个文官,华丽转身成了统率千军万马的湘军大帅。

早在前线与太平军鏖战时,曾国藩已经察觉到,皇帝对自己这个带兵的臣子心有余悸,防范严密。就在他们曾氏兄弟同太平军作最后的决战时,清廷已在天京四周布下重兵,蒙古悍将僧格林沁手握蒙古战刀,虎视眈眈地盯着曾国藩的后脊背。在此“汹汹”局势下,如果起兵造反,有必胜的把握吗?

首先,曾国藩深知清政府对于洋人的欺凌,吏治的腐败,民生的凋敝,都软弱无能。但对汉官的防控却老谋深算,有的是办法。当时湘军兵力在江南数省虽占优势,但清廷的官文据长江上游;富明阿、冯子才分守扬州、镇江;增格林沁屯兵粤皖之间,这分明是清政府对湘军早有防备。 

湘军内部不统一,李鸿章淮军势力早在太平天国未灭之前就独树一帜了,左宗棠自立楚军,这两大巨头肯定不会对曾国藩死心塌地.瓜田李下,为了洗脱嫌疑,一旦曾氏造反,打得最积极的恐怕就是这些羽翼以丰的门生。

曾国藩嫡系势力没有人才.湘军最有才干的几个已经自立门户,其他的嫡系分子如曾国荃,鲍超等要么实力有限,要么是一介匹夫,根本不是开国元勋的料。

最后,曾国藩不造反的最大原因是他脑中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知识分子。他认为“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认为“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

所以,曾国藩选择了妥协,说“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越是战功彪炳,他越是克己修身。)做到了位极人臣,更是载入史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