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征:构建网络文学批评话语体系

 火树银花5 2017-11-04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贺州10月23日电(记者 马征)针对我国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数量和网民数量快速增长的现实状况,10月21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网络文学批评与中国文学传统’学术研讨会”在广西贺州学院举行。与会学者就网络文学批评的现状、问题与走向,网络文学批评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关系,网络文学与新媒体,网络文学作家作品研究以及网络文学传播等问题展开学术研讨。

当下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经过多年蓬勃发展,我国网络文学已脱离了最初的“野蛮生长”阶段,创作类型更加多样化,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社会反响强烈。部分作品还被改编为电影、电视、戏剧等艺术样式,在文化领域屡屡催生“现象级”话题。同时,网络文学创作还对中国文学传统资源予以借鉴、吸收,其经典化和主流化趋势日益凸显。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既具有传统文学所包含的语言、结构、艺术手法等审美元素的共性,又具有商业、技术、互动性等独特性。因此,网络文学对文学批评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这一巨量的文学空间,文学批评不应沉默和缺位。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志雄表示,目前我国网络文学批评及其理论建构仍落后于网络文学创作。新时代呼唤网络文学批评在话语体系、批评标准、批评理论等方面的创新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引导创作、锤炼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网络文学类型多样、数量庞大,且与互联网联系紧密。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欧阳友权认为,当下网络文学对中国文学传统资源的借鉴与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向度: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如一些军事题材作品对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主题进行了深入开掘;二是在语言、叙述方式、情节安排等方面借鉴运用传统文学手法,并与网络文学特有手法相结合。这些作品在语言上更为精练、蕴藉,改变了以往网络文学作品“注水”式写作的缺点;在叙事特征上,这些作品不仅综合了多种小说类型元素,灵活运用伏笔等叙述手法,而且有限度地运用“金手指”(通常指作者赋予主角的天赋或独特状态)等套路,这些都展现出网络文学在与传统文学交融过程中发生的新变化、新特色。

总体来看,我国网络文学创作越来越有意识地运用和发掘中国文学传统资源,其创造性运用和转化对于纠正网络文学创作存在的同质化、语言粗糙化、叙述无节制化等弊病以及增强历史文化底蕴、激发文学想象力等具有重要作用,这无疑显示出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强大生命力。网络文学批评要深入解析中国文学传统在网络文学中的表现形式,找到两者的恰当融合方式,从而进一步使中国文学传统资源成为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助推剂。

与会学者认为,在网络文学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当下,“文学”的概念因“网络”的介入而改变。网络文学批评必须紧跟网络文学创作实际,发掘作品中的中国文学传统资源,激活网络文学创作的当代意识,凸显网络文学发展的导向意识,使更多优秀研究者投入到网络文学批评实践中,更好促进网络文学批评话语体系和批评标准的建构。

此次会议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贺州学院、《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主办,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承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