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阜外说心脏>秋冬心脏养护之足浴

 小五zlsmeex53x 2017-11-04


秋冬


秋冬季节寒气偏盛,当气温骤降,人体防寒保暖不足或正气偏虚时,易感受寒邪。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受损,温煦气化作用减弱,可出现阳气衰退的寒证。在养护方面,除应用一些温阳补肾之品诸如桂圆、肉苁蓉、枸杞食疗外,中医认为足与脏腑、经络气血有着密切的联系,冬季适时的进行足浴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康复。《素问 厥论》:“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阴气起于五指(趾)之里”。基于经络理论提出足是人体的精气之根,人体有12条正经、8条奇经,其中6条正经与3条奇经从足底经过,足部有33对穴位,而这些穴位多为特定穴位。因此通过足浴的方法刺激相应的这些穴位,可达到改善内脏功能,防病治病的作用。

俗语云:人老足先老,脚寒百病盛;养树先护根,养生先护足。生物全息论认为,人体的各个部分在足部都有反射区,如脚趾代表人体的头部;脚掌前半部代表人体的胸部;脚掌中部代表人体的腹部;脚跟代表人的下腹部和盆腔;脚的内侧代表人体的脊椎;脚的外侧代表人体的肩、肘、膝等。足浴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疗效较为确切,尤其是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患者更为合适。


足浴方法


1

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对流风,室温保持在24℃左右。


2

评估身体状况及足部皮肤情况良好,测量血压并记录,建议排便后安全坐到床边。


3

双脚放于温度为50℃左右的汤药中,药液以没过脚踝为宜。身心放松,浸泡20-30min。

请注意:足浴中药是在心血管疾病规范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治疗的方法,不可替代西药


足浴禁忌证
       妊娠及月经期的妇女,各种严重出血疾病或局部受伤皮肤破溃,恶性肿瘤,肾衰竭及败血症等各种危重症患者,急性传染病,过敏体质,足部患开放性软组织损伤、严重感染以及重度静脉曲张者均不宜足浴。
中药足浴

清肝足浴方

天麻10g  钩藤10g  野菊花10g   豨莶草10g  夏枯草10g  桑寄生20g,桑叶10g  桑枝10g 丹参20g。

适用于眩晕(高血压病)、不寐属于肝阳上亢证的患者,症见:眩晕,耳鸣,头胀,口苦,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活血足浴方

红花10g  桃仁10g  当归20g  赤芍20g  细辛6g  川芎15g  炒远志15g  夜交藤30g。

适用于胸痹(冠心病)、眩晕(高血压病)属于心血瘀阻证的患者,症见:胸闷,胸痛,心悸,乏力,失眠,面色紫暗,舌质紫暗,苔薄,脉弦涩。

安神足浴方

        炒枣仁10g  夜交藤30g  合欢皮30g  川芎15g  白术15g  红花10g  生黄芪15g  怀牛膝15g  石菖蒲10g。

适用于不寐(失眠)属于心血不足证的患者,症见:心烦不寐,多梦易醒,心悸,神疲乏力,头晕,舌淡,苔薄白,脉细。


温阳足浴方

干姜10g  制附子5g  茯苓30g  赤芍15g  白术12g  川芎15g  熟地15g  当归10g  桂枝10g,  鸡血藤30g  泽兰10g。

适用于心衰属于阳虚血瘀证的患者,症见:心悸,气短,乏力,身寒肢冷,下肢浮肿,腹胀,唇甲青紫,舌淡胖,紫暗,苔薄白,脉沉细。


注意以上足浴方需要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