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单元.祛暑剂.

 张继少华总部 2017-11-04

第六单元.祛暑剂.

(-)概述

1.祛暑剂的适用范围.

清热祛暑剂,适用于夏月感受暑热之病。凡夏天感受暑邪而发生的多种疾病,症见身热面赤,烦渴喜饮,体倦汗多,小便短赤,甚则体倦少气,舌红脉数或洪大等,均为祛暑剂的适应范围。

2.祛暑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辨别暑病的本证、掌握兼证的有无及主次轻重。

(2)暑多夹湿,祛暑剂每多配祛淂药,须注意暑湿的主次轻重。

(3)暑重湿轻者,祛湿药不宜过于温燥,以免耗气伤津湿重暑轻者,甘寒之品又当慎用,以免阴柔碍湿。

()祛署解表剂.

.香薷散.

《太平惠氏和剂局方》.

【组成】香薷去土,一斤.白扁豆微炒.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熟,各半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人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水煎服,或加酒少量同煎,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配伍意义】本证乃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于湿所致。治宜外散肌表之寒湿,内化脾胃之湿滞。方中重用辛温芳香之香薷为君,解表散寒,祛暑化湿,为夏月祛暑解表之要药。厚朴行气除满,燥湿运脾,为臣。白扁豆健脾和中,渗湿消暑,为佐。酒少许同煎,意在温散,而助药力通达全身。

 

.新加香薷饮.

《温病条辨》.

【组成】香薷二钱.金银花三钱.鲜扁豆花三钱.厚朴二钱.连翘二钱.

【用法】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更作服。

【功用】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主治】暑温夹湿,复感外寒证。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口渴面赤,胸闷不舒,舌苔白腻,脉浮而数。

【配伍意义】本证由暑天受暑夹湿感寒所致。治当外解表寒,内清暑热,兼以化湿。

方用辛温芳香之香薷发汗解表,祛暑化湿。鲜扁豆花、金银花、连翘辛凉芳香,取其轻透

上焦气分之暑热。佐以辛温之厚朴,合香薷以化湿除满而解胸闷。本方配伍,辛温与辛凉

合用,即原书所说“辛温复辛凉法”。

()祛署利湿剂

.六一散.

《黄帝素问宣明方论》.

【组成】滑石六两.甘草一两.

【用法】每服三钱。包煎,或加蜜少许,温开水调下,日二三服。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配伍意义】本证乃暑热夹湿所致。治宜清暑利湿。滑石为君,甘淡性寒,质重而滑,既能清解暑热以治身热烦渴,又能渗湿利小便,使暑热湿邪从小便而泄。生甘草为佐,甘平偏凉,生用既能清热泻火,又能益气和中,与滑石配伍,既防滑石寒滑伤胃,又可甘寒生津,使小便利而津液不伤。二药合用,正合“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之说。

 

(四)清暑益气

.清暑益气汤.

《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秆.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原书未著用量)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配伍意义】本证由暑热内侵,耗伤气津所致。治当清热解暑与养阴生津并用。方中西洋参甘苦性凉,益气生津,养阴清热西瓜翠衣甘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共为君药。荷梗助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苦寒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知母苦寒质润,泻火滋阴竹叶甘淡,清热除烦,均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用为佐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