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见了骨传导耳机,我默默扔掉了所有的旧耳机

 HzQ奇皇 2017-11-04


从去年的iPhone7到今年的iPhone8,苹果手机取消了3.5mm耳机接口。3.5mm耳机孔从越来越多的大众消费品中退出已经演化为很明显的趋势,其作用在于帮助手机做防水、轻薄、推动无线/降噪耳机发展等。


然而,微软最近公布的一项专利显示,他们设计了一种可扩展的3.5mm接驳方法,也就是在接入耳机的时候,表面可以隆起,然后容纳耳机孔进入。这样做的目的是,仅在手机侧边预留出半圆的耳机孔即可,可以完全解决掉所谓的因为3.5mm耳机孔导致无法做轻薄的问题。如下图所示。 

 


但看起来,这需要机身材质的一些配合,可能并不是那么信手为之的。有人说,苹果虽然不能引领时代,但确实能改变世界。即使半圆耳机孔能够解决掉3.5mm耳机孔导致无法做轻薄问题,有线耳机仍不如无线耳机来的方便。


耳机的发展史:笨重到奢华的蜕变


1881年 耳机与音乐无关 19世纪80年代,世界上第一副耳机诞生了,不过它与音乐没有半毛钱关系,它是为通讯而生的。使用时需将重达几磅的耳机支在肩头,就像在肩膀上放了个音箱。

 


1895年 手持式耳机 到了1895年,人们开始可以在家用耳机收听音乐。不过这耳机的样子很像现在妹子们用来瘦脸的瘦脸器,有木有?

 


1910年 第一款现代耳机 在这一年,Nathaniel Baldwin在自家厨房里造出了第一批现代耳机并兜售给了美国海军。这副耳机也开始有点现代头戴式耳机的模样了。而Baldwin可能只顾着赚钱,忘了申请专利。

 


1937年 第一款动圈式耳机 由Beyerdynamic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款动圈式耳机DT-48无疑是耳机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1949年 AKG的第一款耳机 日本是专注于电影设备行业的AKG在这一年跳出老本行,开始转向视听设备,并设计生产了自家第一款现代耳机K120。

 


1958年 第一款立体声耳机 John C. Koss打造了世界上第一款立体声耳机Koss SP-3,随后十年里,它在耳机市场上独领风骚。

 


1959年 第一款静电式耳机 世界上第一款静电式耳机SR-1出现在日本东京,由Stax推出。相比于动圈式耳机,静电式耳机声音更加细腻,也不那么失真。

 


1968年 Koss的第一款静电式耳机 Koss在推出第一款立体声耳机的十年后推出了首款美国制静电式耳机ESP-6。该款手机重0.9公斤,至少比之前的肩扛式音箱好多了。

 


1979年 Sony Walkman来了 说到耳机历史上的大事件,不得不提Sony Walkman(随身听)的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满大街都是戴着耳机的年轻人,时尚而傲骄!

 


1980年 耳塞式耳机 型男靓女们不用再担心发型被笨重的头戴式耳机弄乱,不过耳塞式耳机的巅峰是在几年后乔布斯推出iPod后才到来的。

 


1997年 Sony后挂式耳机 耳塞式耳机不能很好地隔绝外界声音,又想保护发型,就请使用Sony的后挂式耳机。

 


2000年 抗噪音耳机 Bose面向普通大众推出的抗噪音耳机QuietComfort让用户在轰鸣的飞机上或是吵闹的电视机前仍可以尽情享受自己的音乐世界。

 


2001年 iPod成就的耳机新里程碑 iPod的出现颠覆了整个音乐世界,走出家门随处可见耳朵上挂着一根白色耳机线的家伙。据统计,从2001年至今,已经有3亿副耳机随着iPod一起出售了。

 


2008年 Beats by Dre 嬉哈教父Dr. Dre、唱片公司Interscope Geffen A&M主席Jimmy Iovine和魔音耳机Monster联手推出了Beats by Dre耳机,很快就占领了耳机市场的半壁江山。那时,几乎每个NBA球员从车上到休息室都挂着Beats by Dre。

 


2012年 耳机不只是关乎音乐 除了听音乐,现在的耳机还得引领时尚潮流。看看Lil Wayne的这副bling bling的Beats by Dre耳机,据说价值上百万美金哟!

 


2017年 享受音乐还不伤耳朵 Titanium是伦敦马拉松上曝光率最高的骨传导耳机,以其划时代的钛合金骨架和一系列专利技术,受到众多用户的追捧,其热度至今仍无衰退迹象。

 


再接再厉之下,AfterShokz韶音宣布推出新款骨传导耳机Breez。如果你还不了解骨传导耳机,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骨传导耳机的诞生,优势在哪?


骨传导就是通过骨头传导声音,人听声音分为骨传导和气传导。气传导占大多数,就是空气振动通过耳朵传入声音。骨传导主要用通过头骨,空气振动或物体振动带动头骨振动,通过头骨传入听觉感受器,产生听觉。骨传导蓝牙耳机,就是贴在头上,紧挨头骨通过骨传导途径传导声音。想象你塞上耳朵吃饼干的感觉,这就是骨传导传导的声音。


普通的耳机是通过喇叭的振动发出声音,然后通过空气传播进入我们的耳朵,振动我们的耳膜;而骨传导耳机其实也有一个振动系统的,并且在结构上与普通的喇叭也很像,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振膜”是金属片和橡胶,它的这种结构可以将振动传递给颅骨,当然,普通的耳机也能传给颅骨,只是效率上相对骨传导耳机会差上很多很多。

 


普通的耳机一般可以分为耳罩式和入耳式,近年来流行的封闭式头戴耳机以及入耳式耳机,隔音效果非常好,在我们听音乐的时候,听觉系统就会形成一个小的封闭环境,这就造成我们无法通过听觉感知周遭环境,带来了安全隐患,听不到报站公交地铁坐过站了事小,但要是因为戴耳机听不到汽车喇叭声造成交通事故,事儿可就大了。


与普通耳机相比,骨传导耳机在使用的时候是放在耳朵前部的颧骨上,直接将声音通过颅骨传导到内耳,双耳一直处于开放状态,它不会阻碍任何外界的环境声音进入耳朵,使用者甚至能在听音乐的同时与身边的朋友聊天,因此,在户外场合,骨传导耳机能提供更高的安全系数。不会造成闷热现象,也不会造成耳道滋生细菌。


既然骨传导耳机好处这么多,那么目前有哪种品牌比较好呢?


骨传导耳机品牌介绍


AfterShokz韶音

 


AfterShokzLLC是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于2011年在美国注册的子公司。AfterShokz是其旗下耳机品牌,依次推出了基于骨传导改良技术的Sportz运动耳机与Bluez双耳蓝牙耳机两大产品线。AfterShokz具备纯正的中国血统,AfterShokz骨传导耳机的研发、设计、生产均由其母公司韶音科技完成。


AfterShokz耳机的特点:1)开放双耳;2)佩戴舒适;3)不损伤听力;4)防汗防水。专利的AfterShokz骨传导扬声器,可以很好地把音乐转换成振动信号。当我们戴上耳机,把扬声器放置在耳朵前方合适位置,音乐的振动就会通过面部骨骼传递。这一革命性的双耳开放体验,让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保持环境警觉,更加安全,并且不用塞入耳朵,佩戴非常舒适。


AfterShokz正持续推进这项军事技术的极限,并获得音质的大幅度改善。专利的双悬挂音频系统,高质量的硬质传振片和软质传振片相结合,带来更均衡和丰富的声音。首创的漏音消除技术,抑制不受欢迎的漏音现象。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大大地提高了在嘈杂的环境中扬声器的音频质量和麦克风效果。


Pansonic松下RP-BTGS10骨传导耳机

 


Panasonic 松下 RP-BTGS10 骨传导运动耳机,是松下在CES2013上发布的一款骨传导运动耳机,采用军用级骨传导双麦克风降噪技术,头戴式的环绕外形设计很容易佩戴,无需将耳机塞入耳中,只需将两个耳塞架在颧骨上,就能通过传感器衬垫引起脑骨震动,直接将声音传进大脑中枢,此外还支持蓝牙链接智能设备。IPX4级防水,一般小雨不是问题。


小结


小编认为,骨传导耳机毕竟是贴在人耳前方的颞骨突起处,所以相比入耳式来说隔噪功能要弱一点,不过对于骑行或运动爱好者来说,反而可以通话的同时关注路况。骨传导耳机最大的弊端是部分耳机采用了AAA(7号)电池供电,虽然续航略长,不过在现今普遍内置锂电来说还是略显不便,所以需要的权衡利弊挑选适宜型号后再下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