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力屏蔽”与“统一场”

 物理网文 2017-11-04

与金博士讨论引力屏蔽和统一场及核爆炸——关于黑洞和引力及光线的弯曲
高密度实体黑洞纯粹是线性想当然思维的产物,因为事实是不可能存在产生这样高密度黑洞的物理;因为当认识到引力的本质是充斥全宇宙的超流体场物质元子的压力时,流体场的压力与斥力同在,不可能出现所谓“引力无限塌缩的高密度的黑洞”。当认识到统一宇宙场的场物质以超流体充斥全宇宙时,引力只是物质在流体中趋避压力的现象。各大星系中心的大质量,甚至是超大质量的黑洞,那是因为星系围裹了高密度的场物质参与了星系的引力效应,兹威基和维拉里本观测到的暗物质现象,完全相似的原理,就使各大星系围裹场物质会产生强引力的大质量黑洞现象。现代物理学根本还没有认识到高密度的场物质,宇宙具有简洁性、物质统一性和场统一性,都是场物质高密度元子存在所决定的宇宙场的空间属性。以星系半径形成的球与场物质元子高密度ρ的乘积必定是质量大得惊人的“黑洞”;因为ρ=1/G=1.5×10¹ºkg/m³。这场物质高密度ρ是现象学物理因为不能认识到从现象上看不见的场物质,是不可能认识到的。也使宇宙大爆炸变得非常荒谬,元子说的光物理否定哈勃定律,当然也否定了宇宙存在暗能量加速宇宙膨胀说,还确证了光传输存在传输红移,宇宙微波背景仅仅是漫天的恒星远距离输出微波光电子在空间的叠加,不是宇宙大爆炸的余烬。对支持了对宇宙大爆炸说的否定!
所谓“引力透镜”本质是场物质围绕天体的弯曲分布,必然导致场物质形成的光传输电磁场光子构成的洛伦兹力线是弯曲的,出现了光线随天体球的曲率而发生弯曲,说它是引力透镜就错了,光的弯曲是光传输场物质伴随天体球的弯曲分布,绝对不是引力使光线弯曲!现象学现代物理学根本没有认识到光传输媒质充斥全宇宙的客观存在。爱丁顿的实验是现象学思维受到光线被引力弯曲的错误观念影响得出错误结论!
关于引力屏蔽
当认识到引力的本质是场物质元子的压力时,可用改变压力力线的作用方向进行屏蔽,如高速旋转来改变压力的方向进行屏蔽!
金博士还用现象学现代物理学思考当然又错了!就如“E=Mc²”错了,因为这一认识的依据不是实在光物理系统,而是脱离了光物理的实在系统得出纯属想当然的错误!
我的意见是不超越现象学是不可能认识到真实物理的!
“电子,不是一个刚性球体,而是一个类似‘木星、土星’的粘性流体结构。其物理属性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类似量子力学的波函数),又能变形。所以很难合理测量电子的半径,尽管电子是有内部结构的。”
关于电子我有以下不同看法:1、电子具有电荷属性,电荷属性是电子以经典电子半径,即电荷作用半径:r=2.82fm,进行轨道运动形成。不变的轨道半径决定了电子具有不变的电荷属性:e=1.6×10^-19C 。2、电子数量由1~1836个,共个电荷作用半径轨道运动,就兼并为一个电荷量,正电子与质子具有相同的一个正电荷量就是电子兼并属性功能的证明。用库仑定律可计算验证正负电子相遇能够结合为相当于具有中子的稳定常态,而且具有类似宏观等质量双星的以等轨道相互绕转的运动模式。线速度都是光速。正负电子构成了集电偶和磁偶于一体的场物质。就是法拉第用电磁力线实验所证明的能够形成正交电磁力线构成正交电、磁场的场物质。场物质的密度ρ=1/G=1.5×10¹ºkg/m³,即场物质的密度决定了引力常数G。还决定了电容率:ε。=ρq²/4πρ;磁导率μ。=4πρ/ρm²。场物质决定了宇宙场统一性。电子的属性和功能都不需要更低层次的物质来提供,依据系统科学,正负电子就是最低层次的基本粒子。而且具有宇宙物质质量总量最多物质。正负电子都没有内部结构。
正反物质相遇湮灭质量说,是现象学时代形成的错误观念,因为现象学不可能凭直觉直接感知看不见的场物质,把看不见的正负电子构成的场物质说成质量湮灭了,正电子、负电子相遇湮灭质量能够释放出能量,也只能是依据爱因斯坦的错误的质能相互转化关系式才能够推想出这结果——质量湮灭,解释为转化为能量。事实是正负电子相遇,并没有发生质量湮灭,而是结合成为具有中子伴的稳定常态粒子,并形成了充斥全宇宙的超流体场物质。没有发生质量湮灭的事实,还会有释放场“巨大能量”的事实吗?释放的是什么能?是核能?只能是不符合实际的推想!
关于现代物理学说的正反物质相遇会湮灭质量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说还是是可信的吗?用正反质子“湮灭”来制作比核能“强十万倍”的爆炸当量的炸弹非常值得怀疑。因为元子说认识到质子之所以能够在恒星演化的氢聚合核反应过程诞生,是因为电场中的正电子沿电力线向内汇聚,能够发生1836个正电子共一个正电荷轨道运动。兼并为只一个正电荷而具有1836倍电子质量的质子。而相应数量的电子,在电场电力线的作用下,电子是沿着电力线向外发散。只能演化为恒星氢聚合核反应演化过程,恒星所输出β射线电子流,不可能形成反质子。这就是宇宙中为什么只正物质,却没有自然状态的反物质存在的根本原因!反质子的制造极为困难,而且在电场中会自然衰变成为电子流、与场物质元子发生互激励电磁运动形成光速运动的光电子及其构成的电磁波,如果推想质子得到反质子过程解散为正电子则体积将近2000倍,再考虑物质的原子核的村子磁叠层核结构的核子都解放为正电子和电子;爆炸弹体积会达到原子核序数与1836倍的乘积膨胀数,造成极大的膨胀性爆炸;这爆炸是遵守质量守恒的核爆炸,是原子核解体的体积极速膨胀的核能;完全不符合爱因斯坦“质能相互转化”的的质量转化为能量的错误观念的想法。我认为反质子的制取远比制取质子困难,成本可能极为高昂!而且储存会极为困难!
关于核能的合理开发,需要新物理!欢迎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