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逻辑,才有头脑!用3个问题增强你的逻辑力

 空明飞雪 2017-11-04

有逻辑,才有头脑!用3个问题增强你的逻辑力

现场1:年度主管会议上,正在探讨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的产品线里,没有以50岁以上熟龄市场为目标的产品,所以我们应该朝这个方向发展,开拓新市场……」

现场2:产品A在便利商店卖得很差,产品经理却还是铺了大量的货,导致每个月退货量都很高。

产品经理表示:「虽说销量不佳,但因为便利商店是最容易和消费大众接触的通路,多铺点货才能提高产品能见度。」

现场3:公司要举办员工旅游,总务部长请你评估理想的去处。

「内湾适合健行,还有萤火虫可赏!不然去海边好了,垦丁怎么样?不过,花莲泛舟好像也很刺激耶……」

看完上述3个现场的回答内容,你是不是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怪怪的」?

在现场1里,发言的主管自认发现了一个公司尚未跨入的新市场,因而做出了建议。但是,难道只因为既有产品线里没有锁定熟龄族群的产品,所以公司就该进入这个市场吗?是不是应该先更深入了解50岁以上的消费市场,并且评估公司在进入之后可获得哪些好处、又该从哪个产品面向切入呢?以片面的观察或感觉当理由,然后就摇旗呐喊要大家往前冲,是绝对没办法说服老板投入资源的。

同样地,在现场2里,「多铺点货」和「提高产品能见度」确实有因果关系吗?便利商店的货架空间毕竟有限,销售状况差的产品无论铺再多货,也只是堆放在仓库内 ,根本达不到产品经理自以为的广告效果。

至于现场3,充其量只能说发言者的点子很多,但终究没能提出具体的建议,遑论回答总务部长更想获得的资讯了:「每个人的费用多少?」「路线怎么安排?」「住哪里?」「活动性质适合每个人吗?」这种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答案,不仅缺乏架构,更常有疏漏,当然也就毫无参考价值。

在职场上,「乍听之下很有道理,仔细一想却完全不合逻辑」的现象很常发生。这类似是而非的言论,不是东拉西扯、答非所问;设想不够周延,缺乏结构和完整性;就是理不出因果关系,只以「我觉得」当做立论基础,导致答案和问题之间毫无关连,直让听者忍不住想大骂:「你到底有没有带脑袋来啊!」

有逻辑,才有头脑!用3个问题增强你的逻辑力

逻辑是通往解答的捷径

要破除这种思考的瑕疵,让论述有说服力,依靠的就是「逻辑」。

所谓「逻辑」,是指有系统地切分问题,然后按理引导出结论,并视需求而定,提出使结论正当化的论证;而「逻辑思考」,则是掌握、整合事物的整体及其部分之间的关系,再依循道理思考。简单来说,逻辑就是协助人们「找面向、看问题,并得出有依据的解答」的方法。

举例来说,当你接获「产品卖不好,怎么办?」这样一个问题时,你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解决?还是凭直觉就提出「找厂商压低成本」「努力打开新通路」等解决方案?但问题的根源会不会是出在产品力不够,与成本和通路无关?

无论你的困难点是什么,只要你提出的说法或做法,让周遭人觉得没有根据,根本是胡来蛮干,你所传达的讯息,就缺乏说服力和一致性。

碰到问题,却想不出对策,更显出逻辑思考的重要性。因为只要先自问「为什么」「做什么」「如何执行」等问题,就能初步厘清问题发生的源由,再将浑沌庞大的问题,拆成多个有明确方向的小问题;最后再将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画成树状图或选择枝,以检视自己思考是否完整、重复或遗漏,如此就能提出具说服力又可行的解决之道。

逻辑不是诡辩,是用证据说服他人

近年来,包括《思考的技术》《金字塔原理》等逻辑思考相关书籍十分畅销,显示自觉逻辑不好、想让自己更有逻辑的人很多。

然而,一听到「逻辑」两字,人们心中往往立即浮现「白马非马」这类深奥的哲学思辩,或复杂的数理推导算式,因而心生「好难啊!」的恐惧。

其实,不管是「金字塔原理」或一般人熟悉的「归纳法」「演绎法」,都只是帮助人们更灵活运用逻辑的工具之一,不要划地自限地认定,非得先学会一套复杂的理论或方法才能懂逻辑。

逻辑最主要的作用,是提出「理由的有效性」,让听者了解提案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又有什么证据能支持?」当这三者你都能明确地说出所以然,就是具有说服力的答案,也就是「有逻辑」。

有逻辑,才有头脑!用3个问题增强你的逻辑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