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州社会各界齐发力 民生福祉惠及19.2万残疾人

 千百度361 2017-11-05

  上级残联检查兰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文体示范市

  残疾人文艺事业蓬勃发展

  残疾人参加就业培训

  语训中心的小朋友在做游戏

  残疾人艺术团参加慰问演出

  助残志愿者参加自闭症宣传活动

  编者按

  “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这是写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国发〔2015〕7号篇首上的一句话。同样,也深深地刻在了每个残疾人工作者的心中。特别是在兰州全市上下打响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市残联理事长孔令利逢人便说,逢会必讲,处处呼吁。

  事实上,对于兰州市19.2万残疾人来讲,全面小康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变化,是不断改善的民生福祉,是不断健全的保障体系,是倍感充实的获得感,是身边不断升级的幸福感。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兰州残疾人事业的长足发展:兰州市残疾人就业、文体、托养、康复和社区建设等6个方面的工作西部领先;累计为4116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为79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全市326个社区建成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登记实名制助残志愿者65000名,志愿服务对象基本涵盖全市75%的残疾人家庭;全市1313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兰州市就是通过普惠与特惠制度的结合,拉起了残疾人生存与自立的“兜底线”;通过康复与就业优惠政策的结合,树起了残疾人融入社会、增收致富的信心决心;通过扶贫与救助的结合,引导了助残志愿队伍、社会各界与残疾朋友手拉手,健步前行在共同小康的康庄大道。

  5月21日,第27次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对于每一个残疾人来说,不健康和残缺的躯体,就是他们小康路上的拦路虎。今年读大二的学生崔善玉对此有深深的感触。三岁时,一次高烧改变了崔善玉的命运——因注射青霉素导致听力损失。备受打击的妈妈却没有放弃,通过兰州市聋儿语训中心的康复训练,终于让崔善玉的生活步入了正常人的轨道。如今崔善玉拿着国家励志奖学金,在大学里创办了摄影工作室和公众号,圆了成才梦。“如果懂得残疾预防,我不会遭受这么多的磨难;如果没有系统的康复训练,我也不会有如今满满的幸福感。”她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