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株洲站助理值班员唐凯康 来源:广州铁道报 通讯员:刘晓然 文/供图 唐凯康在接受车站值班员发布的接发车命令 风雨不怠 岁月不侵的执着坚守 ——记株洲站助理值班员唐凯康 “唐凯康的作业标准,白班跟晚班一个样,有检查和无检查一个样,领导在场和不在场一个样,繁忙时段和非繁忙时段一个样”,株洲车站副站长吴建华说,“‘四个一’已经成为株洲车站助理值班员接发列车作业的要求和标准”。 株洲车站日均接发列车430余列,唐凯康从事助理值班员9年来,安全接发列车近70000辆,实现了个人安全生产3300余天,做到了工作标准一点不走样,连续多年实现无违章。 唐凯康和徒弟张威在监视列车运行 “目中无人”的“活标准” “对我来说,每一趟车都是重点,‘不漏接一趟,不晚开一秒’是我的工作承诺,让标准成为习惯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不在意别人怎么看。” 株洲车站的列车密度大,为确保接发列车安全,助理值班员从接受信号楼命令到确认信号状态直至向司机显示发车信号、监视列车运行、确认列车尾部标志,程序多,重复动作多,突发情况多,每个班要接发客货列车50余趟,多的时候70余趟,且涉及两个站台。一个班下来,也就是意味着助理值班员要从外勤室到站台上的几个规定地点反复走50-70遍,每一套动作重复50-70遍。唐凯康每一次都做得标准到位、刚劲有力,有军人风姿,常被人误认为是一位退伍军人。 “不论你是现场检查还是调阅监控分析回放,总能看到一尊‘雕塑’般的身影或动作在定格,想都不要想,那就是唐凯康,他的作业非常标准,想找点不足很困难。”株洲站安全科长肖调东说起唐凯康,竖起了大拇指。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唐凯康何以能九年如一日保持每个班都有如此旺盛的精气神呢?他的秘诀就是做好班前休息。他从不把家里的事和自己的情绪带到班中来,班前不管谁向他发出聚会邀请都会遭到拒绝。他说必须让自己睡足睡饱,不然标准就不能执行到位,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助理值班员是车站接发列车安全最后一位把关人、验收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唐凯康感觉自己责任重大,需专注细致,需反应敏捷。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心里装了一句话:“以安全为核心,以作业标准为保障”,且为此不遗余力。 监视货物列车运行时,唐凯康会默默记住列车车种、车数,比如:敞车2、棚车3、平板5、油罐1等,以确保一旦发现货物装载偏重偏载、篷布苫盖和绳索状态不良或者车辆走行异响和抱闸等问题时,就可以准确判断故障状态及准确车位,危及行车安全时,能第一时间果断处置。接发旅客列车时,唐凯康眼睛锐利如鹰,为的是防止旅客爬乘及开车前有车门打开等危及行车安全的突发情况发生。近年来,他先后防止路外安全、编组与现车不符等可能收发的安全事故8起。9月份,又因成功防止了一起可能发生的旅客人身安全事故而被车站表彰奖励300元。 唐凯康是车站助理值班员标准化示范岗的第一人,他用3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执着坚守将自己雕刻成“活标准”。2014年还协助车站制定了助理值班员接发列车岗位作业标准并拍摄制作了助理值班员标准化作业教学片,2015年被评为集团春运先进个人、集团“十百千万”标准化作业标兵,2017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在的站台南头助理值班员岗位被评为集团公司“接发列车标准化作业示范岗”,所在的运转四大班被评为“标准化班组”。 “坚持标准并非‘另类’,作为一个男人,把自己最好的一面体现在班中,为车站的安全添砖加瓦,体现自己的价值。”唐凯康说。 “K528进6道!”接受完车站值班员的接车命令,唐凯康旋即手持红、绿信号旗快步走上站台,如一阵风。 唐凯康和徒弟张威在站台接车 学历不高的“老学霸” “我没有别的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学业务,别人是理论联系实际,我是反着来,实际联系理论。”唐凯康笑着说。 唐凯康学历不高,但勤学勤问勤做笔记是他的习惯,随着年龄渐长,记忆力下降,他除了用更多的时间去强化记忆外,还在工作中边做边记。每遇到问题,也记录下来,一有时间就通过翻阅规章来找标准答案,并反复理解和研究。这种带着现场“余温”的宝贝笔记本装着他的事业,装着他的“粮票”,没事就去翻翻。 唐凯康也有卡壳郁闷的时候。在车站停留车时间超过20分钟的货物列车要进行尾部试风作业,这个作业他原本已经很熟悉了。不过,有一次在给一列长大货物列车试风时,趴在钢轨上的他左找右找,怎么也找不到制动杆活塞,脖子都扭酸了,还是没找到。他连忙请教车辆段的专业师傅,确认制动杆活塞位置,并弄清楚了长大货物列车和集装箱列车的制动杆活塞的位置设置是为了更好地起到防震、防跳等作用。 “株洲车站是一座客货混线的特等站,作为一名普通职工,我怕出事,怕给领导和同事添麻烦,事关行车的问题,不能不懂装懂,不能臆测敷衍,不能光凭经验吃饭,必须眼见为实,不断学习。”唐凯康深有感触地说。 勤奋不辍、刻苦钻研和不耻下问让唐凯康有了坚实的业务基础,在“电子试风仪上线”、“取消运转车长办理发车”等助理值班员作业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时期,唐凯康为车站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从2009年到2014年,他获得4个助理值班员全能第一名和2个第三名,在株洲车站接发列车比武的领奖台上,40多岁的唐凯康在清一色的年轻人当中显得“格格不入”,但台下注视他的眼光里,装的是满满的敬佩,他用行动证明学习与年龄无关,他又被同事们称为“活规章”,是当之无愧的“老学霸”。 “右边安全!左边安全!快速通过!”唐凯康越过股道去一站台接车。他不是做给别人看,是做给自己看,是说给自己听,既是挑战自己,也是要给自己完美的交代。 唐凯康为徒弟张威整理安全带 “好为人师”的“老运转” “行车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大于天,看,这是向司机显示发车信号,要做到‘灯(旗)正圏圆’。”唐凯康向着列车发车方向,把小绿旗挥得溜圆,一旁新入职新工张威站在唐凯康的身后,亦有板有眼。 他这“活规章”、“活标准”,理所当然成了车站助理值班员岗位新工的师傅首选。张威是今年七月份刚入职的新工,也是唐凯康新带的徒弟。他自己也不记得,这是他的第十几位徒弟了。 列车运行情况是唐凯康“操心”的重点,每一个班计划,他都不放过。在拿到班计划的第一时间,他总要仔细琢磨,充分预想,用随身携带的红笔勾画出重点,并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和实作经验将重点工作进一步细化,提示自己,同时提醒班中伙计,生怕出任何纰漏。他想的、讲的总是很有道理,像堵塞行车安全隐患的栓子,又像是班组的“义务”军师。 谭翔也是唐凯康的徒弟,如今已经单独作业,与师傅分在同一个班组,一个控南头,一个保北头。他说师傅工作严谨,一件事不做完或者不做好就不放心,生活上与师傅很好相处,作业中对徒弟就很严厉,必须按照标准做,不然就会挨批,还经常拿一些问题来考验徒弟的业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有一次,K1236次到点没有开走,唐凯康问谭翔是不是要临时换挂?谭翔一脸迷茫,应该是,又好像不是,心里思忖着等信号楼的命令便好,到底是什么原因,作业标准里并没有作要求。 一般来说,站场股道内方列车如遇机车故障、区间或邻站发生“红光带”等突发问题要改变正常作业方式时,信号楼值班员都会将列车一端纽封,导致列车不能正点开车,助理值班员通过外勤室内监控设备可以发现纽封状态。每遇到这种情况,唐凯康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了解故障情况或施工情况,提前做好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 因唐凯康的言传身教,谭翔明白了这是为了做好楼(信号)上与楼下的联防互控,也能第一时间提醒司机试封,做好开车准备,能减少列车在车站停留的时间。 “你既然干的是接发列车的工作,就必须要用心,眼睛要看,脑袋要想,多问一句,多跑一段,万一发生什么事情的话,还能控事,我的徒弟不能‘扮我的式样’(注:丢丑的意思)”。师傅对他的要求与期待,谭翔烙在了心里。现在虽然单独作业了,唐凯康还经常联系他,提醒他,扶他上了马,还不忘为他送一程。 唐凯康虽然业务好,徒儿多,其实只是“半路出家”。在从事助理值班员之前,是一名安全行车14年的运转车长,主要负责列车运行安全,与车站助理值班员、列车司机办理发车事宜。2008年调入株洲车站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助理值班员这个岗位。从列车的尾部到头部,从站台的一端到另一端,从运行的列车到固定的站台,他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运转”。 “安全带首先要摆好,不然戴起来像油条一样”,要去相邻站台作业,唐凯康一边嗔怪着一边细心地给徒弟张威整理腰间的安全带,“10道试风,注意9道来车,注意不走路基,不走道心,要走两线之间”。在张威眼中,这位师傅如父如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