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梗的重要凶手之一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黑扭 2017-11-05

脑梗的重要凶手之一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医疗保健处  赵伟

  秋冬交替时节,最近有好几位老同志因为脑梗而住院,很是让人担心。脑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俗称,其病因包括心脏栓子的脱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继发血栓的脱落,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甚至闭塞。其中,颈动脉系统疾病占发病原因的40%以上。那么,我们就非常有必要认识一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在人的颈部前方,气管两侧,各有一条小拇指粗细的动脉血管,用手在下颌角往下触探,可摸到这两根动脉随心脏的搏动而跳动,这就是颈动脉,它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头脑部的主要血管。正常情况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约为0.8-1.0 mm,当其数值大于1.0mm就被称之为IMT增厚,当其数值大于1.3 mm则称之为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或曾患过脑梗的患者,颈动脉斑块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的IMT增厚和程度较轻的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是机体老化的自然现象。通常,一个人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大约从青春期开始隐隐发育,至中年变得明显,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发现颈动脉斑块的屈指可数。

颈动脉斑块是怎样形成的?

在颈动脉分叉处侧壁及弯曲处的内侧壁和颈动脉窦部,血液受血管角度的影响形成湍流等非层流状态,导致管壁内膜受损,胆固醇、血小板、炎性因子等在受损部位聚集、沉积,形成蜡样斑块,称作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这些斑块形成初期是平齐血管内膜的,通常顺着血管纵向分布;接着继续进展,斑块就慢慢在管壁上向内突入,引起动脉内径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堵塞;有诱发因素时,动脉斑块出现破裂,部分脱落就会形成血栓,导致脑梗发生。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有颈动脉斑块?

  许多颈动脉斑块患者尤其是颈动脉斑块形成初期,临床上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症状,或仅有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如头晕、头痛等,只有严重时才意识到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和危害。那怎么才能早点知道自己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呢?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筛查颈动脉斑块最常用的方法,已成为目前体检套餐的必查项目。

  超声下根据形态和回声特点,斑块可分为①低回声脂质性软斑;②中等回声富含胶原组织的纤维性扁平斑块;③强回声伴声影的钙化性硬斑块;④回声强弱不等的溃疡性混合型斑块。其中,软斑、扁平斑和混合斑属于不稳定斑块,是引起脑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里必须指出,判断这些斑块的种类,不是绝对的,会受仪器的类型和医生的操作水平及经验的影响。

  当然,根据诊断和治疗的需要,也可以选择CT血管造影、核磁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方法。

  促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如图所示,这些因素促使颈动脉斑块出现并加速其发展,此外血糖异常升高、身体内经常有炎症、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等,也在危险因素之列。除了年龄、性别和家族因素这三个不可变因素外,其余因素我们都可以积极努力改善,以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发现颈动脉斑块了怎么办?

  发现颈动脉斑块后,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改善:

  1.生活方式改变

  饮食:低盐低脂多样化饮食,海带、冬瓜、深海鱼类、胡萝卜、玉米、香菇、黄豆等是不错的选择,避免进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各种动物内脏及蛋黄等食物

  戒烟: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坏,而血管内皮损坏是斑块形成的第一步,所以必须戒烟;

  限酒:建议男性每天饮酒量控制在啤酒1瓶或40度白酒0.5~1两,女性减半;颈动脉狭窄者最好禁酒;

  增加身体活动:能正常运动者,每天应该进行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管理体重:建议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kg/m²~24kg/m²之间,腰围控制在:男性<90cm,女性<80cm。

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种健康意识的重新建立,是自我健康管理的最重要的核心。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改变大半辈子的生活习惯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向着健康出发,这是我们必须要走好的第一步!

  2.药物治疗

(1)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稳定在正常水平;

(2)抗凝或活血治疗:西药可口服阿司匹林,或者活血化瘀类的中药,如丹参、三七等分研粉冲服,每次3克,每日一次,也有一定效果

(3)强化降脂治疗:根据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是否合并其他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酌情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服用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肝酶、肌酶的变化。

  3.手术治疗

  临床上,医生会根据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的程度、斑块的稳定性,结合患者的症状、身体基本情况决定是否手术及采用何种手术方式。

  虽然要使颈动脉斑块完全消退不太可能,但是,通过严格控制危险因素,我们能够争取斑块不随着年龄进展或者进展较慢,不发生斑块破裂,不发生血栓脱落,从而预防脑梗等危险事件的发生。

编辑:赵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