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解 | 中国农业的七十二变(中)

 飞扬AB 2017-11-05
▌▌书接上文:我国农业在高速发展的现阶段酝酿着“必火”的苗头同样也呈现了“必变”的势头。那么今天我们放眼世界去看一看它在如何“内焰升温,文火前行”。


 美 国


西半球,美国,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011年美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1700亿美元,其中进口额734亿美元,出口额966亿美元。2011年美国小麦、粗粮、棉花和油籽出口量分别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20.8%、45.7%、43.7%和37.6%。


那么,是什么让美国农业如此出色?


美国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耕地面积28亿多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0%以上,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3%。而且,约70%以上的耕地都是以大面积连片分布的方式集中在大平原和内陆低原,且土壤多以草原黑土(包括黑钙土)、栗钙土和暗棕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特别适宜农作物生长。美国大部分地区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

高密度的雨水使得农作物茁壮成长,大面积的平原使得机械化种植如鱼得水,占据天时地利的美国农业发展出色看起来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日 本


东半球,日本,2017年农林水产品和食品的出口额同比增长1%,增至约7500亿日元,连续4年刷新最高纪录。高品质且具有品牌号召力的水果和牛肉的出口增加。其中,实现大幅增长的是水果。葡萄出口额增长50%,约为23亿日元,草莓出口额增长35%,约为11亿日元。满足了亚洲中高收入阶层喜欢高甜度日本水果的需求。日本政府相关人士公布了上述数据。

那么,这个国土约75%属山地丘陵地带;山间盆地及平原兼具民居、耕种、经济活动等职能;地震台风频繁发生的岛国是怎么做到的?


起源于欧洲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的“植物工厂”在日本真正的得以落实并掀起层层热潮。据统计,截止2012年3月末,日本国内的植物工厂数量已经增至127个,其中超过100个都为密闭空间的“人工光型”以及“人工光与太阳光并用型”植物工厂。大阪府立大学的植物工厂,被认为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完全人工光控制型的植物工厂。千叶大学未来公司植物工厂面积为1500平方米,植物生产架立体叠加10层,每天可以生产100克重的叶菜10000棵。京都Spread公司植物工厂,全球首个完全自动化的新植物工厂,每日的生菜产量将达3万棵。

资源少,环境差的日本用高科技为植物打造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高品质的“农林产品”在满足内需的同时仍有余量进行出口看起来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美国的精彩,日本的无奈是外面农业的两种走向,如火如荼。那么,华夏大地的农业内焰是在怎样的文火前行?



 中 国 · 云 南


云南 元阳,土地全为山地,无一平川,最低海拔144米,最高海拔2939.6米,相对高差2795.6米,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类型,具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24.4℃;年降雨量最高1189.1毫米、最低665.7毫米、平均899.5毫米。


约1300年前,古人迁居于此,将曾经一片片荒山开凿为梯田,还把2000多米的跨度,梯田最高级数达到3700多级,目前县内梯田面积17万亩之多,从古至今,当地农民用勤劳和汗水让农业的“文火”在云贵高原蔓延。



中 国 · 山 东 · 青 岛


山东,青岛,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其中,山地约占青岛市总面积(下同)15.5%,丘陵2.1%,平原37.7%,洼地21.7%


2017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87岁袁隆平来到青岛,开启了“岛城”的新篇章。“海水稻”,一种生长于海边滩涂的新型稻种,如果“超级稻”是水稻PLUS,那么“海水稻”应该被称作水稻X。预计2020年推广1亿亩,产量300亿公斤,可以养活8000万人。据统计世界滩涂140亿亩,如果全部推广的话不可估量。“文火”前行的中国人又一次用智慧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中 国 · 甘 肃 · 榆 中


甘肃,榆中,地势南高北低,中部凹,呈马鞍形。南部为石质高寒山区,马寒山最高峰海拔3670.3米。北部为黄土丘陵区,最高峰吕家岘海拔2495米。南北两山之间是川塬丘陵沟壑区,海拔1500-2000米,地形由西南、东南和东北三面向西北倾斜。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每年均气温6.7℃,降水量400毫米。耕地105.74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33.4%。


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优质蔬菜瓜果的理想产地。然而平均400mm的年降水量加之石质高寒使得种植变得严峻。当地采用地膜保温,引黄河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困难。6月兰州高院蔬菜上市恰逢南方台风泛滥,北菜南运让这座西北小城体会到了收获的甘甜。

在感叹中国劳动人民勤劳的同时我们也不觉发现,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农业虽有“逆天改命”的宏愿,但多数时候我们依旧“播种靠人,收货靠天”。我们没有美国土地的围度,也没有日本植物工厂的高度,我们大多地区依旧过着“春种一粟,秋来天收”的耕种模式。爱上美国的高度机械化可我们没有辽阔的平原,喜欢日本的高度工厂化可因为国土辽阔怎能心甘?


结论:我们接受“外焰”的炙热,但也绝不甘于内焰的“文火”,咱们的农业应具有中国特色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下一篇:中国农业的七十二变(下)将和大家一起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的“物联添薪 数据燎原”

谨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留言,获赞最多的童鞋会收到彰技科的神秘小礼物哦


 另外还有两个消息要告诉大家 


· 1 ·

这位发言精彩的童鞋

请在后台与彰技科取得联系

彰技科要给你

一份特别惊喜

(你千万要看到啊)


· 2 ·

百闻不如一见

11月9日 - 11月12日,

农业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在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举办为期四天的

《 首届全国“互联网+”

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农民创业创新博览会 》。

届时,科百科技将与一大批新农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