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详解子线长短、钩距大小和调钓灵钝的“三角恋”

 昵称36224542 2017-11-05

 

 子线长短和钩距关系到调钓的灵与钝,对作钓效果影响很大,这里面还是有不少讲究的。今天来聊聊这个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子线在水中的状态:先来说鱼钩在水中的姿态,主要有五种:第一种是双钩悬浮;第二种是一钩轻触底、一钩悬浮;第三种一钩躺底,一钩悬浮;第四种是一钩轻触底、一钩躺底;第五种是双钩都躺底。当鱼钩悬浮或轻触底时,所在子线是绷直或微松弛的,此时鱼儿一旦咬钩,就会很快体现在漂讯上,并且目数变化较大。反过来说,当鱼钩躺底时,所在子线状态松弛,浮漂传递信号的速度就慢,并且目数变化会相对小点。



一般来说,当双钩躺底时,子线状态最为松弛,通常视为最钝,而双钩都悬浮时,子线状态最为紧绷,视为最灵。钓底通常选择下钩躺底,上钩轻触底。鱼情较好出现离底时,可以选择一钩轻触底,一钩悬浮。

 二、子线长度的设定:一般根据鱼体的大小确定子线的长短。比如作钓个体偏小的鲫鱼,因为信号传递比较弱,所以子线不能过长,单根子线长度在25-36厘米,对折后为12-18厘米。而作钓个体较大的鲤鱼,常用的子线则是在50-80厘米,对折后为25-40厘米。鱼体越大子线越长,钓巨物用到一米以上都不足为奇。

黑坑偷两三斤重的鲤鱼,由于鱼口较滑,为了较好地体现漂讯,同时能减少铅坠对鱼的惊扰,子线可以达到为50厘米。正钓的话一般鱼口较好,觅食欲望强,子线可以放短一些。

 三、钩距与子线长短:在一般钓底时,双钩和子线在水下呈三角形状态,下钩子线容易处于松弛的状态,不利于传导鱼吃食的信号,而上钩子线处于紧绷的状态,传递信号相对较为灵敏。不少情况下,我们都需要使双钩达到一个适度紧绷的状态,即所谓“双灵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绑钩子时就应缩短钩距。如果钩距较大,则容易出现双钩灵敏度差异较大的问题。

一般来说,子线越长,钩距可以相应加大,子线越短,则钩距必须缩小。比如40厘米的子线,钩距一般定在1.5-2厘米之间,80厘米的子线,钩距一般定在2-2.5厘米较为合适。

 四、根据鱼情确定钩距:比如用拉饵抢快鱼时,钩距的长度相对要大一些,一可以避免拉饵时粘连在一起,二适合四面八方的鱼儿就饵。使用搓饵作钓时,钩距正常即可。



作钓小鱼,钩距可以缩小,因为用的钩小,子线也较短。作钓轻口鱼、滑口鱼,一般正常钩距即可。钓生口鱼、快口鱼,则可以增加钩距。钓大鱼乃至巨物,钩距则更大,甚至是单钩作钓。

 五、注意下钩的灵敏度:黑坑底钓鲤鱼,上钩的灵敏度一般是足够的,重点是调好下钩。如果连续三四条都是上钩中鱼,则可以每次一次下拉浮漂1厘米左右,直到两个钩子都中鱼,这样作钓效率会大大提升。如果一直是下钩中鱼,则应上推浮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