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电压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闭合的。 3、电压符号:U,国际单位:V 记住一些常见电压值:一节蓄电池2V,家庭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一节干电池1.5V 4、电压测量: 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注: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在电源两端,此时电压表测得是电源电压 注: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到15V可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5、电压表与电流表的异同点 6、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第二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即U总=U1+U2+...Un 2、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且等于总电压, 即U总=U1=U2=...Un 第三节、电阻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R。 2.国际单位:Ω欧姆,其他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换算:1MΩ=1000KΩ1KΩ=1000Ω 3、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 公式解析:R=ρL/S ρ: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L:导体长度。S:导体截面积。 4、电阻分为:定值电阻和可变电阻(符号见课本) 第四节 变阻器 1、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图见课本) 2、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3、使用方法:(选、串、接、调)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4、注: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5、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
|
来自: 百眼通 > 《04初中物理网摘-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