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理-解密-重磅-吴式太极拳方架内藏的秘密(2)

 佛山犹龙 2017-11-05

这种体会,很多练了一辈子吴氏太极的人,却不曾有过。

只知道,吴式太极拳可以柔化,诚然,吴式太极拳的柔化功夫可以说是太极拳圈子里最好的思路。于是很多人从来不曾想过,阴阳两极是对照并存的,可以柔用,自然也可以刚用,更可以兵器用。


原理-解密-重磅-吴氏太极拳方架内藏的秘密(1)这第二篇解密吴式太极拳方架的文章,迟迟没有发,是因为我在等一个东西。以下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获得的体会,进行的整编。而不是某些大师 满嘴的想象


就是这个:我在等的东西,两把白色的训练剑。

就是最左边的,白呢绒牛尾刀。


金属的那把牛尾刀,是我十几年前买的,白色的是才到的。金属牛尾刀总长大约長90cm总共。白色牛尾刀略长一点点,总长度1米,手柄23cm,刀身77cm。牛尾刀是晚晴侍卫的常见武器配备。订购牛尾刀,是因为,吴全佑是一名军官,虽然不是高级军官。但是他的身份,意味着他必须精通两种兵器:


梨花枪和刀。


枪的一些动作,是吴式太极拳方架中,比如提手上势之前的小斜飞,以及斜飞式,以及野马分鬃,如果你有学过吴式太极枪的话,你会有些共鸣。本文暂且不谈梨花枪,只说牛尾刀。


而刀,作为吴全佑的配备,我认为,牛尾刀的概率比较大。


剑这种东西,是高级军官配备的。


牛尾刀,图中有两把,白呢绒是定做的,比实际的牛尾刀長了10cm,就是把手部位長一些,刀身也长一些,一共多出10cm。定做略长的原因,是因为要使用对抗套招,带了护手怕太短了握不住,导致一些动作无法还原。


欧剑那个是德国双手剑,因为用起来太好用,所以本视频中不用。还原一些想法,不必使用与此无关的武器。


请注意观察吴鉴泉孙女,吴雁霞示范的几个动作:

揽雀尾;搂膝拗步;手挥琵琶,斜飞式以及常见的七星式。


七星式是母式,又名琵琶式。


这几个动作笔者通过视频来还原使用。本次视频:



视频录得比较仓促,因为小孩子们都来了,马上要上课。于是草草录了一些,也没有经过剪辑。这样比较真实,不属于那种视频套招,让别人很慢,自己却用比别人快好几倍的方法把人弄几个跟头。所以这个视频,笔者只是粗浅的还原了一些吴式太极拳里面有许多原本是刀法这个主题的想法。写下这篇文章,录下这个视频,却完全是倒逼的。那是因为在打兵器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旦近身,吴式太极拳的东西超级好用,于是才有了这个命题和研究。而我之前使用的兵器是德国双手剑,吴式太极法+梅耶剑术,这个组合蛮好用的。为了录点视频说明,特意定了一把牛尾刀训练物品,孝陵卫(江苏)出品。


分段解读:


一、牛尾刀的特点:


牛尾刀,刀身比较宽,比剑宽很多,所以无法向剑那样很好的刺杀攻击,而需要使用劈砍。


刀手柄加上尾部,应该是:勉强可以两手握住。请注意,是勉强两手握住。


也就是说,这平时是一把单手刀。但是如果需要可以两手共同使用,单手和双手之间的切换是其特点。双手力量更大,而单手则可以腾出一只手,作为其他徒手技术的组合使用,配合使用。


另外,请注意笔者绘制的下面这张图。长柄的双手刀和短柄的双手刀握持之间的区别。


设两只手的位置分别为两个区域点。很明显AB的长度比CD長,当我们使用长柄双手刀的时候,由于AB距离更长,所以能够通过杠杆相反的用力方向,如上图中的箭头,通过杠杆原理提供更有力量的格挡,劈砍。


如果两手很进,CD的距离相对较短,当使用两个相反方向的力之时,则不如长柄造成的力量大——这就是为什么朴刀,关刀,日本薙刀,都作为更有利的劈砍武器,手柄長,更好的利用杠杆原理。


所以,牛尾刀的劈砍,依靠的是刀的惯性,而想要通过杠杆来增加劈砍的稳定和力量,则不如长柄刀。


那么,如何把这个劣势变为优势?稳定性差了,但是灵活性就提升了


这种灵活性的应用,恰好和太极拳中的黏劲,听劲的方法非常吻合,单纯刀刃压在对手身上,并不能造成有效的杀伤,然而,刀刃压住以后,向前推或者向后拉,造成推割(刺劈原理)和拉割,就会明显的伤害对手,砍的更深伤口更大,牛尾刀的弧型刀刃,更有利于这种杀伤。而圆形的护手,正好适用于格挡化劲方向的变化。还记得我说过还有个劈刺?下次做视频解释。


二、身法特点


斜中寓正,是吴式太极拳身法的特点,笔者之前做个一个推手解释:原理-教学-推手-解析-吴氏太极拳推手中斜中寓正的运用特点(1)


这个链接中的文章,旨在说明一件事:吴式太极拳从身法上,争取到了更多的移动空间。

拿上武器和徒手之间吴式太极拳的动作对比。


兵器对抗,最经典的一个基础技能,就是:


骗距离。


比如《单刀法选》的藏刀式其中一种用法,就是通过后座的步法,把敌人骗入自己的攻击范围,然后突然发动进攻。


这就需要非常好的腰腿力量。而诸位练习吴氏太极的人,想想看,平常那个七星式的定式训练,吴氏太极的七星式比起杨氏的训练,更要求后座。而这正是训练向前爆发力量稳定的方法。而训练稳定之后,用斜身的身法,能够更多的攻击到前方的位置,以此弥补牛尾刀较短的劣势。


其次,玩过吴式太极拳推手的人应该知道。吴式太极拳推手有一个训练,就是让你要“双拳握起来”,不许使用擒拿的任何手法,只允许凭借身体和四肢来听劲。


今天的人,说这样式强调听劲和轻灵——100年绝不是这样玩的,双拳握起来,是因为可能会拿着兵器!用身体和四肢听劲,是为了进行下一步的进攻。如果玩擒拿玩惯了,两只手抓人抓惯了,一旦手里面有刀,再去逮人,此时两手是无法协调的。可以说,吴式太极拳握拳推手听劲的原型,是手持兵器时候的近身搏斗使用的体术。



三、步法特点


太极拳的步法,就算再快,也不会比跳跃小步快。拳击散打等搏击的步法,绝对比太极拳的快。


但是如果你身上穿着10斤的护甲负重或者更多,然后手里面拿把刀或者拿把剑,你再用现代搏击的小跳跃步子试试看?


你不嫌弃颠的慌啊?晚清的布甲,金属护甲是缝在布衣里面,给侍卫配备。


而且尤其是小跳跃步子,造成你手持的兵器更加不稳当,尤其容易被人待着空子打到。


原因很简单:兵器不是你的身体一部分,身体并不适应小跳跃不如此高频率的变换。


而吴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中的小架步法的川字步,正合适用在打兵器上,尤其是双手刀。


练过日本古流剑术的人,应该知道,当两把武士刀相撞的时候,此时钢的材质会令两把刀咬在一起,此时除了受流(剑道技法)以外,有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双手握紧在那一瞬间,因为两把钢刀相撞会有一个短暂的弹性碰撞,此时掌握不好可能会被震落兵器,然而人不是死木头,会在运动中不断变化攻击的方向。所以,掌握好稳定而快速的移动,就成了一个基础共识。


日本古流的剑道移动步法,肯定比徒手的慢。不是人人都学飞天御剑流的绯村剑心(那是电影)。但是这种移动的步法,却和太极拳的川字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无论是动漫中的飞天御剑流,还是武侠电影中徐克的反重力,在真实的冷兵器搏杀中,那些并不存在。“我先一招风扫梅花,然后一招拨草寻蛇,再一招凤凰展翅,最后一招五虎断魂斩……”这叫文学,不叫冷兵器搏斗。


四、七星式——可攻可守的中段防御



徐浩峰的《刀背藏身》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用刀破敌,刀刃破锋,刀背指向自己,是保护自己的中线。


德剑的一位英国人教练,示范德国双手剑的时候,明确说了这样一句话:让你的髋关节和肩关节形成一个矩形(长方形),你的剑要护住你的脊柱。


是不是很耳熟!!这个英国教练所说的,这不就是肩与髋合,外三合中的那个嘛!中线原则,也是中国大部分拳种的共识。


而形意拳护住中线,然后用大枪拦拿扎破对方中线,就不用多说了。


日本剑道中段,就是中线守护,可攻可守。


可见,中线原则是中东西各方的共识。这不存在谁抄袭谁有些东西作为真理,大家举有共同的认知


七星式,一样是护住中线。同时通过后座的体位,骗对手进入你的距离范围。

红色线为外三合垂线,手与足合,肩与髋合,肘与膝合,加上丹田百汇的中线,一共七条轴线,所以叫做七星式。又因为来自杨氏太极拳的手挥琵琶,也叫作琵琶式。


这是徒手的图片,如果拿上兵器呢?


同样一幅图,拿上兵器后,之前的双手和剑的重心,其实是一致的。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吴鉴泉的老照片中,很多动作手的位置高于肩膀而且伸的很直,如果你练兵器的话你会发现,这样做拿刀,才可能格挡对手的进攻,否则按照一般太极拳松肩,手低于肩膀的要求,对手劈过来,会打到我方的头部。

如图:

在以上照片,诸位可以想象一下,是不是每个动作都能还原成一种单刀近身搏杀的方法?手的位置,是不是很适合在两个兵器交接的时候,进行对自己的防护和反击?



五、特殊情况


笔者定的牛尾刀,材质是白呢绒,不是金属,所以真刀剑“咬刃”的那种摩擦还是无法还原出来。但是只是增加了难度,如果咬刃更好使。


另外,刀的护手是金属的,这就避免了弹性碰撞改变破坏了还原度。架住敌人的攻击之后,明显可以做到格挡反击,而不是黑呢绒材质的弹性碰撞弹开。


由于这把示范的刀有些重,护具较差无法抵抗,所以示范中,约定好不适用劈砍。


但是试想,吴式太极拳来自近身格斗的应用,如果近身胶着后用吴氏太极,远位置适用劈砍,那么这样才比较合理。


化劲,借力打力,必须近身。



总结:


吴式太极拳方架,原本就不是一套拳法,而是梨花枪+刀法。


杨露禅的秘传弟子吴全佑,继承了杨露禅的冷兵器本领。而杨露禅的太极刀,很多动作直接就来自《单刀法选》。笔者朋友,徐州太守曾专门做了一个对比视频,放在B站上,有兴趣的人可以在B站上搜w88h88y88这个名字,在里面可以找到他的那个对比视频。已经获得了作者的许可,改日把视频发出来。


而我说的吴式太极拳的刀法,却不是今天的吴式太极刀——今天的吴式太极刀,因为表演的横行,我们几乎看不来当年的人想要表达的意图。但是吴氏太极中最老的方架,本身就蕴含了一套刀法的使用。笔者尝试还原了吴家拳法中的太极刀法,却不是今天的“吴式太极刀”。这个视频,仅仅还原了七星式,揽雀尾,手挥琵琶,斜飞这四个动作而已。


吴全佑,作为目睹了大清王朝日薄西山的一生,我想,作为一名满人军官,还不是高级军官,空有一身冷兵器的好功夫,却要面对洋枪大炮时代的无可奈何,大厦将倾无能为力,我想,大约只有辛弃疾的词能够说明这种心冷的寒意:


马座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功后名,可怜白发生。


而今尝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