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4岁老人的“文学梦”

 江山携手 2017-11-05
84岁老人的 “文学梦”
闲瑕之余写成两个剧本
84岁老人的 <wbr>“文学梦”
弓永康老人身体很硬朗

惠济区东赵村有位自幼就勤奋好学,喜爱文学创作的老人,村民们都称他“大文人”,他就是弓永康,年轻时曾在当时的郑州市委当过打字员、图书管理员,之后在柴油机厂工作到退休。任职期间,他一直从事文职工作,爱写、会写文章,是大家公认的“笔杆子”。1983年退休后,闲不住的弓老又先后到黄河农牧厂(现在的铁道警察学院)管理起了苗圃,其间还监理过文博花园的设计建造。平日在家,爱写作的弓老还不时地写一些剧本、诗歌、散文。最近,他耗时10多年的剧本终于完成,还出了本《弓永康剧作选》。记者 鲁慧 文/图

素材来源于生活

在惠济区东赵村一提到弓永康,老少爷们儿无不称赞。因为他的好人缘,在村里方圆数里是乡邻公认的好人。在新城办事处东赵合村并城临时安置点,记者见到了弓永康老人。

他精神很好,满面红光,说起他对文学的爱好,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我上小学时,就喜欢买一些小唱本,长大后,逐渐成了戏迷,退休后到老鸦陈租房生活了8年,这8年来,我每天都和一帮老年人在一起健身,老年人的悲欢离合我很清楚。”弓永康说,正是他对老人的了解,对文学的喜爱,才写下了两个剧本,《娶婆婆》和《村官断案》,这两个剧本都有生活原形,写剧本就是想为老人说句话。

剧本题材新颖,写农民身边的事

据介绍,《娶婆婆》这个剧本,题材新颖,写的是儿媳为自己的公公找老伴,为自己找婆婆的故事。

《村官断案》说的是一个老汉为两个女儿招了两个养老女婿,因鸡毛蒜皮的小事两女儿反目成仇,新上任的民调员成功化解矛盾的故事,两个剧本写的都是农村生活,写的是农民身边的人和事。

“惠济区文化底蕴深厚,我们以前是把优秀的文化宣扬出去,现在成立文学社,我们想把好的文化留下来。”新城路街道办事处文化站任桂林站长说,他们成立了文学社,私下里他们自发组织诗友采风笔会,在南裹头、惠济桥、花园口都有他们创作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4岁的弓永康也是文学社的一员。“他经常修改自己的剧本,整晚都不休息,让人不得不佩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