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是红光满面,就要警惕这些疾病了……

 安歌_ 2017-11-05


 小编导读 

—“脸怎么红了?”

—“容光焕发!”

这句台词大家一定很熟悉。不过小编要告诉大家,“脸红”可不一定都是好事儿哦!!如果出现长期、异常的面色发红,可能就是疾病的征兆!

一起看看,面色赤红可能提示的疾病吧——


想要白里透红的肤色,血液循环一定要“有条不紊”,这样才能将血液“按需”分配给面部,使面部皮肤色泽看起来健康、自然。一旦气血过热,就会使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血色上荣,所以面色看上去就会偏红甚至赤红。

一般来说,正常的气温升高、情绪激动及饮洒等会使面部暂时性充血,肤色发红,但很快面色就会恢复如初。可是,当身体出现健康隐患时,“红面孔”就会迟迟不消,还会因为病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来说,面色赤红会告诉我们下面这些健康问题:

上火

经常或过量食用温热上火的食物,如龙眼、桂圆、荔枝、芒果、狗肉、羊肉、辣椒,以及油炸、烧烤食物等,会使气血过热,出现“红面孔”。想要缓解的话就要注意少吃容易上火的食物。在进行饮食调理之外可适当服用一些有滋阴、清热、解毒消肿功效的药物,如天冬、麦冬、金银花等。

除了饮食不当外,长年服用补气的药材,如人参、黄芪、山药、冬虫夏草等,同样会造成气血过热。所以,应当避免盲目服用补药,更不能长期过量服用补药。另外,当服用补药后出现面红、口干、口苦或长痘等的症状时,就应停一下药补,吃些有降火凉血功效的蔬菜、水果,如莲藕、雪梨、苦瓜等。

发烧

如果在患了感冒后,又出现面色偏红的症状,说明人体温度较高,毛细血管需要扩张散热,而这也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身体可由体温的升高来调动自身防御系统杀死外来病菌。所以,如果感冒发烧在人体能耐受的范围内(体温在37℃~38.5℃范围内),就不要急于服用解热药。如果觉得无法耐受,可以采用热敷的办法来退烧,即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额头、四肢,使身体散热,直到退烧为止。但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另外,由于发烧时身体散热,造成水分流失,要注意补充液体,可以喝大量的白开水及果蔬汁等。

高血压

部分高血压病人会出现红光满面的情况,这是因为血管内压力较大,面部皮肤会因为充血而发红。对于这种情况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满面红光有可能是病情恶化的一个征兆。因此,高血压病人平时应定时检测血压,并可适当进行小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以改善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要避免参加握、拉、提、举等项目的剧烈运动,以免引发危险。饮食方面应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饮食要尽量清淡,可吃些豆类、胡萝卜、芹菜、海带、紫菜、冬瓜等食品。

更年期综合征

面红、潮热、爱出汗是更年期女性最常见的表现,主要是由于女性在这一阶段体内津液减少甚至枯涸,造成内火上行而使面部皮肤发红。这种脸红的情况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在5~15分钟之间,同时可能伴有出汗、烦躁不安、抑郁等症状,具体情况因个人体质不同而有所差异。而要改善更年期综合征首先应做好心理上的调整,保持乐观的态度,切勿有太多的心理压力,否则可能加重症状。如果靠心理调整不奏效,还可以适当用药物进行调整,但有些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不可擅自服用治疗。

结核病

结核病人由于阴虚较重,长期处于低热状态,不仅手足心发热,两颧也会出现绯红色,常常在午后表现更加明显。如果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并伴有干咳及痰中带血丝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在确诊结核病以后,可根据医生指导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增加营养,以增强体质,争取尽早康复。

肺源性心脏病

患有这类疾病时,由于心血管阻滞,使氧气无法正常输送到身体各处,导致人体处于长期慢性缺氧状态,造血器官自动制造大量的红细胞,使得血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一般比正常标准高出1~2倍,从而引起面色偏红,并会有肺、心功能衰竭及其他器官损害等症状。有这种情况的人平时生活应当有规律,注意早睡早起,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饮食方面宜清淡,以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同时要积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防御疾病的能力。

一氧化碳中毒

由于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会造成组织窒息,引起面部、口唇、眼睑结膜呈现潮红色或樱桃红色。另外,病人还会有呼吸急促、头晕呕吐、多汗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深度昏迷甚至死亡。因此,一经发现应立即脱离一氧化碳环境,并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迅速展开救治工作。对昏迷不醒的病人要尽快送往医院进行高压氧舱治疗,途中还可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急救方法,以免发生严重后遗症,引起脑功能障碍。

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病人的面颊会出现对称的蝶形红斑,而且有很多病人一晒太阳整个面部都会发红。在中医看来,这是“热毒”侵入人体,对皮肤及脏器造成严重损害而引起的,还会伴有发热、关节酸痛和肿胀,以及心、肺、肾脏和消化道损害等症状。这类病人首先应当抓紧时间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以避免身体受到更严重的损害。另外,由于患病后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下降,故更要注意按照四季气候的变化调整生活起居,并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避免病情加重。此外,有光敏感问题的病人要特别注意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并要注意少吃香菇、芹菜等易引起光敏感的食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