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新农业之
休闲夜业与乡村旅游展的现状与方伺
2010年7月5日,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就加快推
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会上,记者就有关休闲农业发展问题,采访了农业部
乡镇企业局局长张天佐。据张局长介绍:我国的休
闲农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体上经历了萌
芽起步、初步发展、较快发展和规范提高四个阶段。
从这四个发展阶段看,休闲农业发展正在经历五个
重大转变。一是在发展上,从农民自发发展,向各级
政府规划引导转变;二是从休闲功能上,从简单的
“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向回归自然、认
识农业、怡情生活等方向转变;三是从空间布局
上,从最初的景区周边和个别城市郊区,向更多的
适宜发展区域转变;四是从经营规模上,由一家一
户一园的分散状态,向园区和集群发展转变;五是
从经营主体上,从以农户经营为主,向农民合作组
织经营、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经营发展转变。可以
说,我国休闲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规范提升的新
阶段。据对全国19个省市区的不完全统计,2009
年,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超过l175亿元,带动就业
近280万人,其中吸纳农民就业迭267万人。休闲
农业已经成为一些地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
产业。
另据农业部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8月,浙
江、江苏、湖南、安徽等14个省市区,共有休闲农业与
乡村旅游园区43035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
规模企业2823家,年实现收入806.7亿元,带动就业
近200万人,其中农民就业达159.5万人;实现农民增
收257.2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352.5亿元。
从2010年6月22日起,全国星级休闲农业与乡
村旅游企业(园区)示范创建行动正式启动。这项行
动将用三到五年时间推出一批三星级到五星级企业
(园区),将精品点连点成线,形成一张全国性的休闲
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消费地图。
河南省是农业资源、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区
域。2010年6月,河南省旅游局按照“有名气、有特
色、有依托、有基础”的“四有”标准,在全省确定了首
批128个“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特色村。随后按
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划先行”的原则,分别对
列入“百村万户”工程的特色村进行“一村一品”、“一
家一艺”的旅游产品策划,各村将按照审定的策划方
案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优
秀旅游产品。在此基础上,省旅游局将这些村编入
全省旅游线路,进行整体旅游营销。而“百村万户”
旅游富民工程特色村建设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良性发展。同时,还将扶持农民办好1万家“农家
乐”。
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遍地
开花。但从发展机制上,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四种主
要模式:一是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对该地区乡村
旅游的起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河南省南街
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二是企业主导型模式。由
企业对旅游资源丰富、距离中小城市近,具有一定客
源的村落进行开发建设。如河南栾川重渡沟即是由
企业投资和管理,政府提供发展空间。三是农家乐
旅游模式。四是主题文化型模式。充分突出农耕文
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从而增加乡村旅游的
文化内涵,有助于形成比较突出的市场形象。如南
街村所弘扬的“游乡村都市,品南街产品,观红色文
化,感集体优越”。
但在推进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
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布局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人
员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较差、投资结构不合理等。外
部环境方面主要存在行业管理和规划引导不到位、
政策扶持滞后、业主融资贷款难、社会负担重等问
题。
还应看到,当前休闲农业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
遇: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国家
大规模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创
造了条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休闲农业发展提
供了强劲动力。今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
发展方向就是“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加
强合作,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与
乡村旅游发展。●
张桂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