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之韵 | 如何从包浆鉴定古玉?

 邱彙敏 2017-11-05


      包浆,又称宝光、皮壳,是指玉器表面经日久天长的摩挲、氧化所形成的浆状光膜,其多出现于被长期使用接触的玉器之上。可以认为,包浆是一种特有的光泽,而非真有什么浆汁涂抹在玉器表面。

商代玉箍

红山文化玉凤

红山文化玉璧

红山文化带齿兽面形玉佩

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

龙山时代晚期玉圭

龙山时代晚期玉饰

商代玉鸱鸮

商代玉璜

西周玉鸟

      古玉的包浆柔和、自然、莹润,滑熟可鉴,幽光内敛且有古旧厚重之感,油润者如蒸熟的腊肠一般。古玉表面与包浆伴生的通常还有不规则分布的斑块状物(橘皮纹)和划痕乱线。


夏时期玉锥形器

商代玉琮

龙山时代晚期鹰攫人首形玉饰

陕北龙山时代玉斧

西汉玉剑珌

辽代玉熊

清代玉佩

清代玉雕

代玉猴

      此外,由于岁月的包浆,玉器边沿、棱角,线槽内部、边缘,阳线边棱,孔壁及其口沿均显的圆润、熟旧。甚至打磨痕内部亦润泽、熟旧。

齐家文化玉璧

齐家文化玉芯

龙山时代晚期玉环边棱

齐家文化玉璧表面

夏时期牙璋钻孔

战国玉璧阴线槽

古玉砣痕(放大50倍)

古玉表面(放大50倍)

古玉打磨痕(放大50倍)

      古玉的包浆承托了岁月的变迁,时光的流逝,而中低仿伪造包浆多系短期强加其上,特征不难察之:有的过于轻浅、浮躁,有的冗厚、斑驳;有的油性过重,有的过于干涩;有的贼光浮泛,有的晦暗无光。伪包浆的分布也常过于均匀,没有层次变化,而真包浆会在不同的部位产生不同光感效果。

伪造包浆

伪造包浆


伪造包浆

      此外,仿品的边缘棱角、阴线槽边沿、孔道口沿多有新锋锐茬口而无老化包浆,线槽、孔道、打磨痕、划痕内部干涩生嫩而无润泽之感。

贼光浮泛、生硬

线槽内干涩毛道

钻孔边沿锋锐新碴

线条生硬,边沿拉锁状新碴,槽内生嫩

线槽边沿拉锁式锋锐崩口,槽内无包浆

真伪包浆对比


真伪阴线、包浆对比

      包浆,对古玉鉴定具有重要的证据效力,鉴定古玉必须要掌握真、伪包浆的特征,并熟悉真包浆的成因以及伪包浆的做法。然坊间泛滥的所谓“唯包浆论”是极其危险的。需知包浆仅为古玉六要素之一,只有与料、工、形、纹、沁色等其他五项综合考量,坚持“六条腿走路”,方可能得到正确的鉴定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