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挑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jimmyliusss 2017-11-05

曾经有一则段子是这么说的:


为什么父母从不挑食?因为他们只买自己喜欢的菜啊。


如果只是仅仅把它当成条一笑而过的段子,那咱将会错过很多有意义的思索。


小树天生不喜欢吃菠菜,排斥它特有的口感和风味。


小时候,我妈每次见我不动筷,都很生气,说我挑食。帽子给我扣上后,我也自责起来,为什么我是个挑食的坏孩子。我妈并不迁就我,我越不喜欢吃菠菜,她就越爱买。


“必须要营养均衡才行!”她说。


后来,我渐渐感到这套说辞站不住脚。我虽然不喜欢吃菠菜,可我爱吃别的青菜呀,菠菜的营养完全可以靠别的蔬菜替代。但爸妈们为什么会如此在意一款孩子明明就不喜欢的食材呢?这一幕,为何又屡屡出现在身边各个家庭中呢?



直到我长大了,才明白了很多道理。相比关心营养的均衡,很多家长更重视对子女宣示支配的权力。挑食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对父母控制和安排的抗拒(虽然多数情况下并非孩子的本意),因此必须将苗头掐死,并加强训练子女的服从,即使菜市里有更多更美味的其他蔬菜。


是的,因为家长掌握者财政大权,他们自然有资格只买自己喜欢的菜,并且支配和选择子女吃什么、口味如何。可这样的原理,没有父母会亲口告诉自己的孩子,破坏融融亲情。不过呢,幕布虽是既定存在的,不代表我们不该去摸索生活中的隐含脉络。


“挑食”和“买菜”间的摩擦,乃是依附关系下大概率滋生的情形。许多父母在对年幼子女进行不对等付出时,常会在潜意识里把支配的成就感视作是付出的回报之一,以至于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从不试图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而只关心自身向子女索取的渠道是否通畅。比如面对那餐盘里的矛盾,许多家长甚至故意不去寻找食材替代品,以防止权力的秘密泄露——他们害怕若是就此轻易“惯坏”了子女,孩子就会变得予取予求,或是失去控制——这是绝不能接受的。


亲子关系中的均衡的确立,不仅考验着父母的智慧,更考验着人性。面对一个全面依附自身的、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如若放纵了自己对控制和支配的贪欲,就得提防某日这束暗光从赤子之心中反射或折射开来。所以呢,希望我家的这盘菠菜,能让屏幕前的家长们和孩子们面临家庭矛盾时,从权力关系的界定上打开思路,以更准确地直面病灶。


今天小树写个家庭议题,总不能被河蟹了吧,哼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