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日谈|周志高:难忘恩师胡问遂

 zhongxl入云龙 2017-11-05

图说:书法名家胡问遂先生

1960年初夏,《解放日报》刊载“上海出版学校美术专科班”的招生广告,我当时在上海市勤建中学初中即将毕业,家庭经济困难,无力再读高中,便考虑报考每月有12元伙食补贴的中专学校,100多人报名只收15名学生,考了素描和色彩写生,专业通过后由学校支部书记王颜晋先生面试后录取。秋季开学后5女10男同学15人组成的“六〇美术班”便开学了,这是为出版社培养书籍封面设计和装帧、插图的美术编辑而设立的班级,全校只有“五七美术班”和“六〇美术班”两个班级,校长为市出版局局长罗竹风兼任,日常领导为陈荡先生和吉少甫先生,校领导为我们学校美术班寻找全市最有名望的书法、美术老师。西画、中国画十多门功课全学,但一般只有一年或两年,可谓“蜻蜓点水”,只了解一些入门知识和初步技巧,唯独“书法”一课却贯彻始终未断,近4年学习先是黄若舟、拱德邻各半年。1961年下半年开学后,就是胡问遂老师来上课了。

胡问遂老师教我们时正值44岁,已为沈尹默先生入室弟子十年时间,知识丰富,技巧娴熟,精力旺盛,教学特别认真。我们都是十七八岁的青年学子,书法方面知识一无所知,也如饥似渴地认真学。胡老师一改前面两位老师只是临帖指导为主的教学程序,而是从基础知识和技法开始,一一传授、解惑。写字的姿势(坐姿),五指执笔法,拔镫法辨误,运腕与中锋运笔,永字八法,基本点画写法,常见点画病笔,书法结体,颜体与禇体欧体的不同特点,智永千字文的临习,魏碑始平公写法,如何读帖、临帖,关于继承与创新等等。

图说:胡老与部分学生合影

上海中国画院院长、著名画家程十发评价胡先生时说:“青壮年时期入书学大师沈尹默室,沈老厚爱其才,身教言传。尤可贵者,当从其师沈老之学而不蹈沈老之迹,终于径畦别开,世所公认”。

胡先生教学生与众不同,有一大特点尤为宝贵。正如他本人在《此中甘苦我心知——谈谈我的学书经历》中所言:“当时上海以书授人蔚然成风,一般书家教学生写自己的字,这一方法表面看来似乎很容易进步,但事实上,过段时间则往往会停滞不前,甚至造成千人一面的弊端。对此种种浮夸之习,沈老深以为不屑。沈老曾对我说,你不要学我的字,学我的字就跳不出我的圈子,成不了大器。正是这样,沈老所教的方法是学习古人的方法。我就在这种独特而又严格的教育方法中书艺日进。”

我们当时已看到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大楷习字帖》,也都十分喜欢,但他上课时仍然教我们重点临习《智永真书千字文》,并将帖放大更便于临写,两年后,1963年我十八岁时认真地将该帖以四尺宣四屏条形式临习一通,楷书是书法的基础,我十分感谢胡老师教我们认认真真地在学生时代努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图说:胡老作品——陶渊明《饮酒诗其五》(正楷)

毕业后,我经常去拜访胡老师,继续向他求教。好在我当时在南京东路朵云轩楼上办公,去胡老师家很近,胡师母又十分热情,有时,还留我用餐。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胡老师见我好学,进步又快,亲自为我写了一份介绍便条,让我到四川北路横浜桥太老师沈尹默家中拜访,令我十分感动。我去过两次,将自己习作带去,沈老平易近人,毫无书法大家的架子,已八十多岁,高度近视,仍当场批改和讲解,使后生得益匪浅。可惜不久“文革”开始,中断了学习。(周志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