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历史的姑苏城正在变潮?我们用空间算法验了验

 alayavijnana 2017-11-06

在不用搬砖的小假期,新一酱时不时会躲在一条叫丁香巷的小巷子里。被依稀的琵琶声吵醒后,新一酱会从斜顶老民居改装成的民宿花3分钟走到巷口,在独立书店喝杯咖啡,楼下的年轻人会带一个网红玫瑰饼,走进50米外的评弹茶馆听曲儿。


丁香巷在苏州平江路街区里,这个听上去有点“穿越感”的街区,就在中学课本里那个拙政园旁边。


从平江路街区里任意一座园林景点出发,平均走113米,就可以听到评弹小调从离它最近的一家茶馆传出,而3米外就是一家卖爵士黑胶的咖啡馆,继续走大概95米,便能找到素刃斋、猫的天空之城这样的独立书店。有时候这个距离可以是0米——古宅礼耕堂在自己的阁楼引入新式书店和咖啡馆,现在更多人会用“初见书房”的名字来称呼它。



作为苏州最古老的街巷,唐宋以来,平江路的“河坊格局”就没怎么改过:1606米长的平江路从拙政园沿河一直延伸到苏州大学北面,众多小园林、古宅、评弹茶馆如同果子挂在树枝上那样,交错分布在平江路往东西两边延伸的小巷里。


直到2002至2012年,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平江路用了十年完成了一次全面大改造,重新开放后,“树枝”上的咖啡馆、独立书店、民宿多了起来。现在平江路已经成了文艺青年在苏州的打卡圣地。


在名人故居密布的天津五大道,情况也相似起来。小洋楼们离它最近的咖啡馆平均距离是113米——这与苏州的历史建筑和咖啡馆之间的距离差不多,但其他类型的目的地距离会更远一些。建于1925年的先农大院曾经布满了违章民宅和材料厂,现在年轻人开始愿意在这里开音乐party。


中国城市不缺古城古镇,但并不是每个自觉“很有历史”的城市,都能吸引大批年轻人赏面耗上一个周末。


新一酱很好奇,类似平江路这样的新旧文化交汇的体验是怎么来的,这样的碰撞会发生在什么样的地方,而一个有活力的老城对城市来讲意味着什么?



我们先来用数据“逛”一圈,搞清楚这座城市里什么地方更传统、什么地方更现代。


新一酱从文物局网站统计了最能代表苏州古典意象的园林、古桥等历史建筑,以及与苏式评弹文化密不可分的茶馆,从它们的地理分布密度计算出苏州每500×500米地块的“传统文化活力值”。从上图中你可以轻易看出,从外城河包围的四大园林到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一带,是苏州小桥流水、吴侬软语的传统文化绝对核心。



从平江路南端的相门城墙出发,仅仅坐3站地铁向西面越过东环高速后,城市空间的气质便截然不同了。突破了老城区24米建筑高度限制的大楼越长越高,这个和新加坡合作规划建了20年的工业园区,是长三角有名的科研制造基地之一。在文博中心站下车,金鸡湖东边就是中国内陆第一座诚品书店。


要对应计算苏州的“新锐文创活力值”,新一酱在大众点评上统计了苏州全城的咖啡馆和中小独立书店(新华书店和教辅书店不算噢),另外又从豆瓣过去一年的同城活动中,搜集了苏州年轻人最爱前往的同城活动地点,这些都是容纳现代文创交流的重要空间。


在园区,金鸡湖一带的现代文创活跃程度已经非常接近苏州老城最知名的商业区观前街。诚品书店所在的湖东CBD是园区新锐文创活力值最高的地方,圆融、文化艺术中心等地标是年轻人文创活动热点。



当我们为苏州的每个500×500米的格子都计算出传统文化活力值和新锐文创活力值后,一个区域的文化活力到底更偏向传统还是新锐就变得可计算了——只要看同一个格子里,传统和新锐活力值占它们两者总和的比例大小就知道了。


如果一个在周庄古镇的格子里,传统文化值占比很高而新锐文创值占比很低,那就说明这个格子具有较强的传统属性。而如果两种文化融合度非常高,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传统和新锐的得分占比应该无限接近五五分,即它们的差值为0。


我们把这个差值的绝对值命名为“文化融合指数”,数字越小,则代表传统和新锐文化的融合程度越高。在苏州7个不同的商圈游览,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这种文化融合程度的巨大差异(商圈划分参考这里)。


在姑苏老城靠近园林的老牌商圈观前街、十全街,新锐和传统文化属性都非常强,怡园附近的他她咖啡、慢书房等都是经常在豆瓣被提及的活动碰头点。


而在姑苏老城外围,文化融合程度则渐次减弱。在老城东面的金鸡湖东CBD,现代文创活力值比传统活力值占比高出了94%,而在高新区核心的狮山商圈,两者的差异值达到了95%。



姑苏古城园林环绕,老牌商圈咖啡馆自然更多,传统和现代交融并不让人意外。那在重点商圈以外的地区,老城依然是传统文化占绝对上风吗,新城又是否只能有新锐文创属性?


新一酱把传统文化和新锐文化活力前30%的格子各自提取出来,这3047个500米×500米的格子合并形成了苏州最具文化活力761.75平方公里,在这个基础上,新一酱来进一步研究更广泛地区的属性偏好。


我们提到过,文化融合指数越低,代表文化融合程度最高。新一酱对这3047个格子的文化融合指数进行了聚类与异常值分析(Anselin Local Moran's I),这种方法可以画出高值和低值聚集区的边界。


图上的枚红色区域,是文化融合指数的低值聚集区,在这些地方,传统和新锐两种文化的活力值差异最小,文化融合程度最高。


再对比传统与新锐两者的占比高低,就可以把单一属性区域划分为强传统和强新锐属性空间。以苏州全域来看,同里古镇以南、太湖周边以及常熟北部整体上传统气息更浓;而周边的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4个县级市都有自己的新锐活力区。



把苏州主城区放大,便可以看到中心姑苏老城是一大片玫红色的复合区,而双侧则是鲜红色的新锐区。这与苏州自1994年起规划形成的“一体两翼”格局——姑苏老城在中心,东面是园区,西面是新区——几乎是重叠的。


也就是说,东环路、西环路不再是苏州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绝对分界线。在双翼新城的影响之下,新老文化在姑苏古城交叠碰撞。传统的姑苏城,已不是许多人想象中的垂垂老去的历史遗迹,它整体成为了具有活力的复合空间。


只有西南侧靠近太湖的地区,受新锐文化辐射较少,仍然维持传统文化的绝对优势。


如果要追问在什么样的老城空间才可以产生复合区,这将会是个复杂的话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活跃的复合空间离不开商业和交通,但并不总是在商业中心生长出来。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活力差值,和它所在的商圈品牌聚集度没有显著的关系。


在苏州商业中心观前街隔壁的平江路,连锁酒店并不鲜见,但几乎找不到叫得出名字的大型连锁餐饮。在这个比起肯德基更欢迎独立小店和livehouse的地方,单单在菉葭巷附近,人们就在过去一年至少举办了19次豆瓣同城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