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本名字不知所云又干货满满的好书

 半间空亭 2017-11-06

常年在书店,阿信有一个私密游戏,一本书听一下书名,给它打个分,再翻开书验证一下,准确率日渐走高,但是阿信也不得不在一些书前面败下阵来,原因很简单,名字完全不知所云……

 

这些书当中埋藏着很多有趣的好书,虽然阿信苦口婆心地跟编辑们商量,不要取两口气才能说出来的长书名、不要以诗取书名、不要把上厕所的灵感放在书名上,不要取你的语文老师会揍你的书名……然而这一切都没什么用。

 

今天推荐的12本书,有的会大大撕开你的脑洞,有的会让人心潮起伏。而有的会让人觉得初冬很暖。


吃瓜时代的儿女们

刘震云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在阿信心中,有几位中国作家,只要出了新作是必买的,虽然未必马上读完,但何时翻看,都绝不过时,刘震云老师便是其中一位。时隔5年,他携新作《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来了!

 

这部小说因为要反盗版的缘故,出版社一直封锁书名,以至于阿信和同事们在选书的时候,用的都是“刘震云那本书”指代。在阿信的记忆中,这样保密级的出版是不多的。

 

看着这个接地气的名字,阿信起初是有点懵的。万没想到刘震云竟对“吃瓜”这个网络用语聚焦剖析。就像作者的解释,吃瓜群众并不在场,却又无处不在;你无事时他们沉默;你出事时,他们可以在瞬间掀起狂欢的波澜,也许还会决定你的命运。

 

农村姑娘牛小丽,副省长李安邦,县公路局长杨开拓,市环保局副局长马忠诚,四人不在同一地域,更不是一个阶层,却发生了极为可笑和生死攸关的联系。

 

刘震云着力描写人物关系的空白,主角竟是没有出场的吃瓜群众,他们既参与了故事的发展,也将参与阅读,并对主人公们的境遇幸灾乐祸。从这个意义上说,刘震云认为这是自己最幽默的一部小说


南方高速

[阿根廷]胡里奥·科塔萨尔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总有不少人问阿信,现在真的还有那么多人读小说吗?阿信只能诚实地回答,事实上,阿信在书店工作这些年,持续稳定增长,并且形成自己强烈的阅读惯性的,就是小说。尤其是像科萨塔尔这种顽童天才型作家的小说,简直就是某些阅读者的暗号

 

“你注意到《邮电局》里等气球那个小姑娘了吗?”“是的,但是我觉得还是最后闭幕的母亲是一朵奇葩。”“好的,我决定投资你的项目。让我们为科塔萨尔欢呼吧!”

 

以上为阿信脑补的投资人和项目人的对话,总有一天商业项目要这么聊天,就算死了也是酷酷的死法,反正即使现在这样算来算去的,活的也不多,死得也不酷。

 

《南方高速》是科塔萨尔三部小说的合集,是目前版本中最为划算的。一个人能把短篇小说写得如何深刻隽永,荒诞又合理,实在是个匪夷所思的事。有的短篇小说居然只有200字,但阿信觉得,真是比好多20万字的小说信息量还丰满。你甚至会对号入座,比如你自己、你的老板张某某、你的邻桌胡某某,其实只是小说的主角换了名字。

 

如果你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他则有一大波“著名”迷弟:马尔克斯、聂鲁达、略萨。莫言读完《南方高速》后,激动不安,第一次感觉到叙述的激情和语言的惯性。他便模拟这种腔调进行创作,并意识到“腔调”的重要性。格非说,有一种作者一直在持续打开叙事的边界,和马尔克斯这种早期就定型的作家们不同,比如科塔萨尔。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诺奖得主聂鲁达对科塔萨尔的推荐最为郑重:任何不读科塔萨尔的人命运都已注定。那是一种看不见的重病,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在某种程度上就好像从没尝过桃子的滋味,人会在无声中变得阴郁,愈见苍白,而且还非常可能一点点掉光所有的头发。


空气女的时间志

[日]寺山修司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若论不知所云,这本书的书名肯定能拔得头筹。空气女其实是马戏团里穿着充气服装的女演员,时间志则是关于时间不同维度的想法。

 

他是银幕诗人,是先锋戏剧导演,是作词家,是小说家,寺山修司是一个跨界的怪才,他涉猎的领域太多了,知道的太多、读过的书也太多了,这也是他最著名的特点之一。

 

他不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日本作家,他的先锋性在日本作家中显得极为罕见。美军进驻他幼时所居住的小城、一首美好而简单的女招待唱的儿歌、一匹经历了海难还得以生存的马……一切在寺山修司的笔下都显得非常怪异,很难想象,是怎样一副头脑让他有如此奇特的产出。

 

寺山修司何以成为他,他的自传部分提供了不少信息,他具有把每一个场景都写得意味深长的奇特能力

 

他始终与主流保持疏离,终生都是一位前卫艺术家。有人问他,他的主业到底是什么,他没有选择任何一个常用的答案,他回答,“我的职业就是寺山修司。”



白板


[美]史蒂芬·平克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白板》这个名字其实比较对应中国人更为熟知的“白纸”,对,就是那句,“一张白纸,好画最大最美的画图”。而我国人民,尤其是四川人民提到白板,可能反应就是下一句“东风!”或者,“慢着,碰!”【不打麻将的请自动忽略】。

 

史蒂芬·平克属于妖孽型的作家,是认知心理学的顶级学者,曾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一百位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家。他对一个问题的阐释,通常会贯通认知心理学、神经学、历史学、解剖学、政治学、伦理学……看完之后只觉得词穷,面对淹博的知识人,我们如果要深悉画出他的逻辑图谱和结论清单,是一件锻炼脑力的训练。

 

这本书最有意思的是,虽然名字叫“白板”,但平克本人是反对白板说的,也就是他把论敌的观点当成了书名。这有点像孙悟空写的励志书,书名却是《妖精有多好》。

 

白板说的来源有多个,其中哲学家洛克的观点算是定音之作。他认为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靠外来的信息输入,也就是经验输入,形成人的心智空间,也就是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小白,而后面变成小花和小黑,都是后天环境和教育的结果。这个说法也直接影响到多年对教育的影响,人们会夸大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人的可塑性,这也是今天的父母背负着巨大的教养压力的缘由。

 

平克认为,这种认知的背景是要反对神权的压制,要强调人天生的平等,而非强调先天的差异,换句话说,这是某种斗争的武器。今天大量的研究证明,人类在个体和性别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你很难改变你的配偶,强行塑造人的个性乃至改造人性,都是人虚妄的自信,父母同样很难塑造孩子的性格,这由他们的基因、群体和经验决定。每个人都自带剧本而来,承认差异比相信大家都一样,要客观得多。

 

一本书看通一种观点的历史影响和变迁,这本书当之无愧。


我脑海里住着一个自我怀疑又自做聪明的人

[美]李·艾森伯格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的确呀,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好多个同时存在又自相矛盾的小人呐!

 

前一段“油腻中年”的文章刷屏,与其去讨论中年是否油腻,去吓唬自己和恶心他人,倒不如看看这本书。

 

这本书的缘起,是艾森伯格时不常去墓地里放风,从健康的慢跑、喧闹而不知所云的聚会,踏入一片安静的地方重新思考。每个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会产生不同于别人的,属于自己的答案。

 

耶鲁的丹尼尔·列文森有个研究,男人中年最具挑战的过渡一般在40岁左右开始,持续5年,至少80%的人都被证实“与内在自我与外在世界激烈地斗争过”,每个人都要过自己的坎儿。作者举了三个中年危机的例子——托尔斯泰、荣格、约瑟夫·海勒,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办法,有的在危机中结束了自己,比如伍尔夫。如何写就自己的故事剧本,听起来文艺,但做起来需要坚定和克制。

 

书最后附了几个量表,做过测试还可实时调整自己的,得算是真英雄。


邻人

[美]杨·T. 格罗斯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这本乍看有些不知所云的书,其实是关于一段让人细思极恐的历史

 

1941年的夏天,在短短十多天之间,波兰小镇耶德瓦布内中的一半人谋杀了另一半人。屠杀结束后,人们清算出镇上原来的1600名犹太男人、女人和儿童,最后仅有7人幸存。镇上的犹太人被棍打、溺毙、烧死,最后集中填埋。

 

让阿信脊背发凉的是,德国纳粹并没有参加这场屠杀。犯下罪行的都是受害者所熟识的人,是拥有真实面孔和姓名的人们,是这些犹太人所熟识的人:他们过去的校友、向他们买牛奶的人、与他们在街上闲聊的人——他们的邻人。

 

《邻人》成书于2000年,在整个西方世界引起巨大反响。它选用的文献大多来自二战结束后官方的调查材料、庭审记录以及嫌疑人的自我陈述。不过面对这样的残酷材料,也需要勇气。格罗斯的好友,同样是历史学家的托尼·朱特曾经回忆,格罗斯写《邻人》时曾向他说过:“下辈子要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史,因为那些素材美好多了。”

 

但是,与其说它是一本考证详实的历史著作,不如说它其实更像一本侦探小说,一步步复原和重构了那场屠杀的真相和细节。波兰导演瓦迪斯瓦夫·帕西科夫斯基也以它为原型和蓝本,拍出了电影《沉默的共谋者》。


波兰电影《沉默的共谋者》(2012)


正如历史学家托尼·朱特所说,这是一部真正的大师级历史学杰作,是一部先锋性的作品。二战史中关于“弱者”波兰的解释由此需要重塑,当然,这本书说的不是波兰,而是我们。


葡萄牙的高山







[加]扬·马特尔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阿信第一次触碰扬·马特尔的作品,就是轰动出版界及影视界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这部小说不仅获得过曼布克奖,还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或许很多人和阿信一样并不知道,《少年PI》影片中开篇那段让人匪夷所思的对话从何而来,直至《葡萄牙的高山》这一杰作震撼上市。

 

如果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段关于人的信仰和万物关系的故事,那么《葡萄牙的高山》则是一场关于家园、信仰、爱的奇幻冒险之旅。前者故事开始于蒙特娄,也结束于蒙特娄;后者也同样始于葡萄牙,结束于葡萄牙;同样的三段式故事结构,但是《葡萄牙的高山》在剧情上比《少年PI》要更加丰满,甚至更加奇幻。

 

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2012)

扬·马特尔绝对是那种让读者又爱又恨的作者,一边在序言和电影中说着那本新小说“口吐白沫被我扔了”,让人惋惜不已,一边又在电影上映4年后完成了它。说话不保准儿,也是小说家们的特权吧。

 

少年PI身边的老虎,在这部小说里换成了一只黑猩猩。马特尔太善于隐喻,阿信看过这本小说之后,为了清除隐喻的影响,打算肉身去一趟葡萄牙高山区,阿信深深相信,带上这本书,葡萄牙高山区已经变成了类似故乡一样的地方。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创造自然

[德]安德烈娅·武尔夫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创造自然》这个名字太傲慢了,这难道不是只有神才能说出口的话么?


历史上有一些杰出得怪异的人物,虽然现在已经不大听说,但你仔细看一下他的经历,会惊人地发现他仿佛是一个历史的串联者,似乎那个时代所有的重要人物,不论是政治家、文学家、生物学家都跟他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关联,他像一个神秘的导演、编剧和演员,在历史的演进中刻下了独特的徽章。

 

在欧洲,有这么一号杰出人物:亚历山大·冯·洪堡。他被称为是“科学界的莎士比亚”,在他的纪念活动举办地,超过15000人以散步的方式表达对他的敬意。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


达尔文坦承,没有他的影响,自己不会踏上“小猎犬”号环球之旅,也不会想到写作《物种起源》;梭罗因为阅读他的著作而重新书写《瓦尔登湖》,并在康科德的峭壁之上感叹,“我的心灵与他同在”。

 

不仅如此,这个人还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悉心体察。他既为托马斯·杰斐逊带去详尽的考察资料,还影响了西蒙·玻利瓦尔的拉丁美洲革命。他对世界的广博认识不但招致了拿破仑的嫉妒,更深度影响了歌德、海克尔等一众伟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赞他为“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

 

洪堡不是个完美的存在,他是个著名的刻薄嘴,他形容一个人冷冰冰的,“好像他母亲子宫里的冰川”。他邀请著名钢琴家到沙龙上演出,钢琴家一开始演奏,他就开始说话,而且跟钢琴曲的声调同步,让人不知道该听谁的,最后钢琴家只能举手投降,这时候他不像个贵族,不像个科学家,像个傲慢的流氓。

 

受洪堡旅行日志的启发,《创造自然》有时候读起来像极了惊心动魄的探险小说。阿信认为,难怪洪堡会有如此高的评价,没有人能够做到读完此书而对他无动于衷。


守夜人的钟声

[美]丽贝卡·D·科斯塔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就在阿信正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听说美国科罗拉多州又发生了超市枪击案,而这距离伤亡惨重的拉斯维加斯赌场枪击事件,也才刚刚过去一个月。

 

心里在给伤亡者默哀的同时,阿信也不禁会想,从什么时候开始,恐怖主义、世界经济衰退、核扩散和教育失败等等让人沮丧的大问题,看上去好像越来越难以阻止?我们到底有没有能力解决它们?

 

美国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生物多样性技术先驱获得者丽贝卡·D·科斯塔,因为同样的困惑,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跨界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调查研究。在参考了玛雅文明、高棉文明和罗马帝国的衰落后,她给出了一个悲观的结论:每个以灾难性结局告终的古代文明,都是指望利用简单的问题解决方法来逃避最大的威胁。

 

而我们或许就正处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原因有很多,不过科斯塔导致人类毁灭的五大超级文化基因:非理性反对、指责个人、假关联、筒仓式思维和极端经济学。这些听上去让人费解的超级文化基因病毒,其实指的是某些普遍且根深蒂固的信仰、思想或行为。它们非常容易对号入座,人人都是携带体,并且危害巨大。

 

不过它们到底指的都是什么,阿信在这里卖个小关子,等你们自己去书里对号入座,寻找解决的答案。如同书名中“守夜人”的比喻,科斯塔急急地打着提醒危机的更鼓呼唤人们醒来,开始改变大脑的思维模式。谁知道,或许下一个扭转的,就是另一场你眼睁睁看到的危机呢?


我们

[俄]尤金·扎米亚金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也是第一部反乌托邦的代表作品。相比反乌托邦小说的三部曲中的其他两部《1984》和《美丽新世界》,这部显得不那么出名。

 

一个一本正经仿佛真实存在的世界,被扎米亚金写得栩栩如生,一个叫大一统国的地方,精确到什么都不可隐藏。所有的房子都是玻璃的,人们未经允许不得拉上窗帘。下午四点到五点,人们应该迈着整齐的步伐在街上散步,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编号,而没有名字。

 

《我们》是扎米亚京最重要的代表作,他也是一个造船工程师,这本书在写完之后的60年才以他的母语出版。一个高度精密的、全然赤裸裸毫无隐私的世界,玻璃罩是大家生存的边界。未来的人们,数据所贡献和刻画的一切,也都让人无所遁形。这是我们想要的世界吗?



密码朋克:自由与互联网的未来

[澳]朱利安·阿桑奇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密码朋克》可以看做《我们》在今天世界的还魂。这本书的作者阿桑奇,就是那位曾搅动美国政局、扬言葬送希拉里总统梦、并最终实现的黑客,维基解密的创始人。


朱利安·阿桑奇(1971- )


有必要科普一下。狭义地说,“密码朋克”是一套加密的电子邮件系统,以防止个人信息遭到外部力量的非法窃取。如今,“密码朋克”更是指一群倡导大规模使用强密码术以保护我们的基本自由免遭攻击的活动家

 

随着整个社会的信息源向互联网迁移,大规模监控计划也正在向全球部署。文明似乎来到一个十字路口。道路的一边通往一个承诺“弱者要隐私,强者要透明”的未来,而另一边则通往一个极权的互联网,在那里,全人类的权力被转移给不受问责的间谍机构综合体及其跨国公司盟友。

 

阿桑奇说,很多人漠然地面对信息的透明和控制,是因为他们从未了解情况的危险。阿桑奇描述全面无防守的信息,将吞噬每一种表达和交流的关系,吞没人们阅读的每一个网页、发送的每一条信息以及搜索的每一个概念,每天拦截数十亿条信息,然后有人会一次又一次开采这些宝藏,利用前所未有的复杂搜索和模式发现算法,充实这些宝藏,将拦截者与被拦截的世界之间的不平衡不断扩大。


阿桑奇认为,宇宙正对加密技术微笑,因为加密容易,而解密太难,用加密的方式保护人的隐私,是对这个危险的未来最大的防御


灰猫奇异事务所

康夫

---点击书封,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这本书的好看有点出乎阿信的意外。一个失业的三流编剧和一个落魄的民间科学家跟一只会说话的灰猫一起,洞烛查微,屡破疑案。


这本书里所有的侦探迷都能看到他致敬的前辈,只是华生由两个落魄的人担当。它不是一部方便定义的小说,比如侦探并不是核心,人很愚蠢这事儿也谈不上主题,奇异、温暖、幽默、大开脑洞。

 

特别有必要介绍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康夫。康夫毕业于清华大学,留学以色列,他曾经爬雪山过草地,在一个科考队中担任队医和厨子。旅居中东后,兼职卖钻石和拖拉机。毫无疑问,作品中的两位主角都有康夫的经历,但他显然是那种不会被任何经历羁绊住的作者,从不大惊小怪,想象力奇崛飘逸

 

这是阿信非常喜欢的那一类作者,经历复杂,不是写字楼豢养出来的城市动物,他的小说一看就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但又相当流浪风和中国风,并未有主流文学的浸染和腌制,跳脱而深情。

 

最后还必须说一句,这本书是阿信的东家中信书店出版哒!属于不纯文学,也正因为如此,有着奇特的阅读感受和生命力





-点击下图,一键购买本期新书-



 《春去夏犹清》

---点击书籍封面,进入中信书店购买---

温柔地书写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