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子》谋略,捭阖之道,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法缘 2017-11-06

俗话说,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我们与人交流时,如果能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说话就会更加切中要害,办事也能实事求是。

鬼谷子告诉我们,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遇到弱小者,我们要降低姿态;遇到强大者,我们也要昂起头颅。针对不同的对手,设计不同方案,才能得心应手。

01

鬼谷子说:“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

译文:关于开放和封闭的规律都要从阴、阳两方面来试验。因此给从阳的方面来游说的人以崇高的待遇,而给从阴的方面来游说的人以卑下的待遇。

案例:

战国时期秦国开始比较弱小,秦孝公便开始到处求索人才帮他治理国家,强国富民。卫国的卫鞅听说后便赶到秦国,见到了孝公。

但他并不知道孝公的秉性爱好,只好慢慢试探。第一次他畅谈帝道,被孝公冷落;第二次他豪言王道,孝公显得无精打采;第三次他主张霸道,孝公大喜,马上觉得很对胃口,废寝忘食地坐到他跟前,目不转睛地聆听他的说教。

卫鞅终于把准了孝公的脉搏,献上了自己的强秦韬略,用法家思想对秦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一二十年的长期的变法,为秦国的崛起打下了雄厚的根基。

当我们面对心胸狭窄的人,应该显得谦虚谨慎,体现我们与他一样有着相似的性情和观点。其实简单地说,就是要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这样才能让人觉得更加亲近,才能说上话,才有下文,不然就草草结束了。

02

鬼谷子说:“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译文:用卑下的来求索微小,以崇高来求索博大。引申开来,贫贱的人容易满足,富贵的人不易满足,所以遇到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和技巧去沟通。

为了游说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甘于委屈自己,做自己平时不太愿意做,甚至非常鄙夷的事情,遇到小人就要陪着小心,遇到君子就要多说高尚的话,除非你不想实现你的目标,不要假装清高,也不要过于显得渺小。

案例:

战国时的申不害刚开始得到韩王的信任,还未弄清大王的真实意图,怕所言未必能合大王之意。

大王问申不害:“我与哪个国家结盟才更好呢?”申回答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重大问题,请允许我深思熟虑之后再昏答。”

于是他私下悄悄地对赵卓、韩晁说:“你们二位先生都是能言善辩之士,但作为君主的臣子,所说何必都与君主意见相同?只要尽自己的忠心就行了。”

二人便分别向韩王陈述了自己的意见,申暗中观察哪个人的意见韩王听得高兴,然后向大王进言,大王非常满意。

由此可知,在事情没有明朗,对手的态度和生活习惯、语言风格都不确定的时候,就要多观察,再对症下药,这样说话才能一语中的。

03

阴与阳、上与下、大和小都是相对的,了解游说对象的真实内心和最根本的需求,探察真相,以便量体裁衣,推销自己的方略或目标,从而达到操纵对手的效果。

古人说,即将背叛的人,他的话中必流露愧疚;内心疑惑不定的人,他的话必然散乱无章;贤德的人话少,浮躁的人话多;诬蔑诽谤好人的人,他的话一定虚浮不实;失去操守的人,他的话必定不会理直气壮。

案例:

晋献公好色,骊姬就凭借其美貌来蒙蔽他;吴王夫差喜欢扩充土地,太宰伯嚭就建议发动战争来蒙蔽他;齐桓公喜欢美味,易牙就把自己的儿子杀了,把头蒸熟给他享用,以达到蒙蔽他的目的。

人臣蒙蔽君主的手段真可谓隐晦诡秘,无奇不有,令人毛发耸然。由此可知,君主的好恶不可流露在外,如果好恶表露在外,那么臣子仆妾就会因其好恶来蒙蔽、挟制君主。

虽然时代变了,但是方法没变,所以我们要时刻留心,防止被那些心怀叵测的人利用。

04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这是一种策略,也是一份智慧。这是建立在充分的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也是对自己适应能力的考验。

每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都希望被人尊重,哪怕是乞丐也是凭着自己的劳动,都希望有尊严。当我们充分地给予他们这种需要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向一方倾斜,思想就会发生波动,这时候只要稍加言辞,就能事半功倍。

当别人遇到挫折时,你讲几句安慰的话,就像寒冷中送上一件棉衣;当别人在高兴时,你赋上一句诗,就如同缤纷的锦缎绣上了盛开的花朵。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可以沟通彼此冷漠的心灵,可以增进相互冷淡的感情,可以促进双方更深的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