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诵:《 登幽州台歌》| 解读版

 alayavijnana 2017-11-06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1102 来自读小库 00:19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释义


往前看不见古时的人,往后看不见未来的人。我登上这幽州台,想到天地之间的长远无穷尽,不禁独自感伤得淌下泪来。


解读:


幽州台,即战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名将乐毅即在其麾下。公元696年的某一天,也许是秋天,陈子昂登上此台,凭栏远望,写下这首名诗。


当时契丹李尽忠等人犯边,攻陷营州,武后遣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入幕为参谋。大军数败,军情紧急,诗人屡献奇计,均不被采纳,反被降职。陈子昂求告无门,登上蓟北楼,歌以咏志。


诗人既看不到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贤君,年日不假,也等不及未来的明主。“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想起浮生一梦,不禁涕泪满怀。这里化用《楚辞·远游》句:“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但意境寥廓,似更胜之。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感时伤怀之作,然而它和“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类最大的不同,是渗透了鲜明的宇宙观和强烈的生命意识。古人与来者代表无穷的历史时空,天地则是广阔空间的象征,《淮南子》云:“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诗人已经不仅仅感叹时运不济,怀才不遇,而是将自己置于更大的背景之中,以个人之渺小短促指向更宏阔悠长的存在。


我们可以从《古诗十九首》的“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读出短促和空虚,从苏轼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感受自身的渺小,然而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它不再纠结于具象,已经上升到纯粹的生命和宇宙追问。


简言之,这首诗代表一种存在之思,显示了“灵魂向无限敞开”的景况。


解读:樊超群

选自《日诵2018》,蔡志忠绘

声音演绎:领声




《日诵》2018已开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