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年级上期中复习应试能力必备——4光现象(上)

 滨江土人小书吧 2017-11-06

1、物体的颜色

①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是不能被分解与合成的单色光。

②不透明物体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透明物体能透过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光均被吸收。

③光屏采用白色的原因: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

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各种色光分开是由于不同色光通过玻璃时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2、像与影实例辨析

①小孔成像:实像,直线传播

②树荫下圆形光斑:太阳的实像,直线传播

③镜中花,水中月:虚像,反射

④水中倒影:虚像,反射

⑤如影随形:影子,直线传播

⑥影长辨向:阳光下的影子,直线传播

⑦身单影只:人的影子,直线传播

3、光的直线传播

①路灯下的影子。当人靠近路灯,影子变短;远离路灯,影子变长;经过路灯,影子先变短后变长。

②影长辨向。根据我们所处北半球的地理位置,利用白天不同时刻阳光下的影子长度,即可判断方向,如图:

若树影在B处最短,则可判断BO方向为南方。利用影子移动角度与太阳位置的关系,我国古代科学家制成了计时用的日晷,如图:

4、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①纸板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向后折的纸板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②纸板应垂直于镜面放置。若纸板斜放,即使入射光贴着一侧纸板,另一侧纸板也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线。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过入射点且与镜面垂直的同一平面内

④多次改变入射角,是为了寻求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⑤若实验中入射角测量正确,但反射角总是与入射角互余,原因是误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5、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①透明玻璃板,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如果用平面镜就看不到物体B,也就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②两个相同的物体,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③刻度尺/方格纸,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④移动物体B,使BA的像重合,则B的位置即为A的像的位置。

⑤★应多次改变A到玻璃板的距离,目的有两个:为了验证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普遍规律;为了探究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有关。

⑥为了便于确定对应点的位置,改变物体A到玻璃板的距离时,应使对应点的连线分别在不同直线上。

⑦看到两个像,是因为玻璃板两面都能成像,故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B始终无法与A的像重合,是由于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⑨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⑩当物体靠近或远离玻璃板,根据每次都能使BA的像重合,得到平面镜成像大小始终不变

11在玻璃板后B的位置放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没有像,所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12在紧贴玻璃板的后面,放置一块不透光的挡板,在玻璃板前仍能观察到A的虚像。

▲关注“i实验”,获取更多物理复习资源

推荐阅读:八年级上期中复习应试能力必备——3物态变化(实验技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