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最濒危的水鸟,再不关注就灭绝了!

 潘安158 2017-11-06

写在前面

先来说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鸟生的每一篇推文都有一个我自己设的分类,比如其中一类叫“讲一种鸟的故事”。

我发现,如果介绍的对象是大家熟悉的种类(例:喜鹊翠鸟之类),那么推送七天后的平均 阅读量和分享量 是介绍陌生种类(例:企鹅信天翁黑头鳾之类)图文的 4倍左右

显然,大家都喜欢看自己熟悉的、身边的鸟的故事。然而,我并不打算在之后的推文里全都介绍大家熟悉的鸟。

在地球的另一端——新西兰,有一种低调的水鸟,它的名字陌生到甚至连很多本地人都没听过,长得既不漂亮也不萌。但它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水鸟,经过三十多年的高强度保育,成年个体总数仍然不到100只。

几十只成鸟意味着这种鸟至今也没有摆脱灭绝的风险。因此,我决定让更多的人认识一下这种神秘的极危水鸟。即使您看了以后觉得这鸟离自己太远,没什么分享转发的动力,可是至少,您已经成为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听说过这种鸟的人。

这种神秘的鸟是2017年的新西兰年度之鸟候选者之一,你认识它嘛?截图自Fackbook,原网页链接: goo.gl/prBMkJ

我的家在库克山下

新西兰最高峰是坐落在南岛的库克山(Mt Cook),库克山脚下有个湖,叫做Lake Pukaki,湖边有个小镇,叫做Twizel。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这里观赏壮观的库克山,碧波浩渺的Pukaki湖,美好的Twizel镇,顺便体验当地超好吃的高山三文鱼。然而,绝大多数游客并不知道,这里还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水鸟最后的栖息地。

这种水鸟的毛利语名字叫Kakī (英文:Black Stilt),学名 Himantopus novaezelandiae 中文名是黑长脚鹬 。它学名的种加词 novaezelandiae 就是新西兰的意思。

 

库克山下、Pukaki湖边的黑长脚鹬。摄影:Jon Sullivan,原图地址:goo.gl/4QFy1R,共享协议:CC BY-NC 2.0

我叫黑长脚鹬

黑长脚鹬,名字和国内的常见水鸟——黑翅长脚鹬( Himantopus himantopus )很像,分类上也很接近。作为长脚鹬属的成员,黑长脚鹬和黑翅长脚鹬体型、大小都非常相似,也都有标志性的细长的嘴和红色的“大长腿”。二者同样喜欢在湿地区域活动。

顾名思义,黑长脚鹬全身的羽毛都是黑色的(这点跟它的亲戚黑翅长脚鹬差异显著),特别是翅膀上的黑色还会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光泽。全黑的体羽配合纤长的体型,带来的是极致的优雅。

 

黑长脚鹬成鸟证件照。朱雷摄,保留所有权利

 

黑长脚鹬的亲戚——黑翅长脚鹬,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国内的观鸟爱好者基本都见过。黑翅长脚鹬在新西兰也很常见( leucocephalus 亚种)。朱雷摄,保留所有权利

 

黑长脚鹬是新西兰的特有鸟类,而且仅分布在新西兰的南岛。 它们喜欢的栖息地是南岛内陆网状河流的河滩以及地形相似的三角洲,也喜欢在鹅卵石较多的河滩上活动。

鹬大多喜欢吃浅水里小型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之类,黑长脚鹬也不例外。比如,它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就是在鹅卵石缝里找一类叫“Mayfly”的昆虫的幼虫,它的中文名大家应该都听过:蜉蝣。

 

黑长脚鹬喜欢的栖息地就像这样,开阔,有浅水有石滩。摄影:JonSullivan,原图地址:goo.gl/iQZeDZ,共享协议:CC BY-NC 2.0

黑长脚鹬之危

作为繁殖于内陆,且栖息地比较特殊的新西兰特有水鸟,黑长脚鹬的数量一直不算多。比如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它的种群数量是500-1000只。不过当时它的分布比较广泛,不止南岛,北岛也能见到繁殖群体。

然而,在之后的几十年里,黑长脚鹬的数量经历了断崖式的下降,而在此期间,新西兰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一直比较混乱,因此黑长脚鹬的问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家终于反应了过来:哎这鸟好像要没了??

彼时,黑长脚鹬的分布区已经极限收缩至库克山麓的湿地, 种群数量仅剩23只

挽救与保育

幸运的是, 新西兰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高级别政府机构——保护部(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DOC,相当于林业局 )同样在八十年代成立 。DOC成立之初,就迅速把黑长脚鹬的保护列为高优先级项目之一,成立了黑长脚鹬种群重建项目组来系统性地评估这种极危水鸟的生存现状并且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来试图恢复种群。

很快,学者们发现,导致黑长脚鹬濒危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新西兰最令人头痛的一个问题: 入侵动物

黑长脚鹬每年九月份开始产卵,孵卵期大约一个月,雏鸟刚孵化时就跟小鸡小鸭和其他小鸻鹬差不多,全身毛绒绒的,战斗力为零。雏鸟大约一个多月会褪去绒羽换成黑白相间的正羽, 然而这时它们的生存能力仍然比较低,需要和父母一起活动,直到7-9个月以后,才开始独立生活 。2-3岁时性成熟,开始繁殖。

 

 

大约6-12个月大的黑长脚鹬亚成鸟,头部到腹部都是白的,只有两翼是黑色的。朱雷摄,保留所有权利

 

问题就出在幼鸟独立生活前的这九个多月上。

和其他鸻鹬一样,黑长脚鹬的巢建在地面,只不过因为它喜欢的地方植被通常不多,所以比较暴露,不像其他水鸟那样还能找点草挡一挡。以前新西兰没有陆生捕食性哺乳动物,巢暴露一些当然没啥问题,然而自从大量的 猫和白鼬等入侵哺乳动物 进入新西兰后,情况就变得麻烦了。

流窜到南岛内陆的猫和白鼬很快发现黑长脚鹬的巢很好找,幼鸟也很好抓,不吃白不吃。同样是入侵物种的兔子倒是并不吃鹬,但是兔子太多的时候,政府会杀一波兔子。杀兔子当然是好事儿,但杀完大批兔子之后,随着兔子数量一起增加的猫和白鼬们一时找不到大量的兔子吃,就会盯上鸟。而黑长脚鹬幼鸟生存力低下的时间长达半年以上,于是它们就不幸成为了暂时找不到足够兔子的猫和白鼬的粮食。

数据也证明,历史上黑长脚鹬数量的几次雪崩式下降,都跟政府组织杀兔子的时间点吻合。

 

白鼬( Mustela erminea )看似很萌,但是它能吃一切它可以抓得到的东西。摄影:Michael Sveikutis,原图地址:goo.gl/7PPtRG,共享协议:CC BY-ND 2.0

 

当然,导致黑长脚鹬濒危的因素还有一些。比如它的栖息地被开发成机场、农场或者休闲娱乐场地;河流上游兴建水利工程导致下游栖息地受影响等等。不过总体而言,外来捕食者还是导致黑长脚鹬几乎灭绝的根本原因。

搞清楚了黑长脚鹬濒危的原因,就要尝试解决问题。杀捕食者显然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于是DOC(就是前面提过的新西兰保护部)在黑长脚鹬的栖息地附近捕杀了大量的猫和白鼬。然而杀多了捕食者,兔子的数量就显著增加,于是当地农场主就会跟DOC提意见要求他们补偿兔子造成的损失以及农场主自己杀兔子的成本。而DOC的钱并非无限多,所以对捕食动物的杀伤力度一直比较有限,集中在黑长脚鹬分布核心区的一小片地方。

兔子也杀不得,捕食者也杀不得,这当然意味着黑长脚鹬仍然面临着威胁, 在1999年底繁殖季的普查中,黑长脚鹬的数量只有31只,野外的有效繁殖对仅剩4对 (其他都是未成年的或者成年了但没成功配对的)。

在这种最危险的时刻,人为提高繁殖率和雏鸟成活率就十分重要了。于是黑长脚鹬项目组迅速从野外抓了几对儿黑长脚鹬成鸟尝试让它们在人工环境下繁殖,这项工作从九十年代开始试验,幸好没几年就取得了成功。解决人工孵化和雏鸟饲养问题后,大部分的黑长脚鹬成鸟都被抓到了大网笼里搞人工繁殖。

科学家们机智地采用了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增加产卵数的技巧——黑长脚鹬雌鸟产完一窝卵(通常是4枚)后,取走其中的一些,会刺激雌鸟会继续产卵。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雌鸟在一个繁殖季总共产下多达8-12枚卵。把这些卵进行人工孵化后,再对雏鸟精心照料,让它们在模拟自然环境的大网笼里生活。

 

DOC黑长脚鹬项目组的人工繁殖和野放照片,里面有萌萌的雏鸟哦。截图自黑长脚鹬项目组Facebook页面。原网页链接: goo.gl/rzwv6m

 

由于规避了入侵捕食者,也免去了巢被捣毁的危险,大网笼里幼鸟的成活率从野外的20%到45%暴增到了近100%。幼鸟成长到3-9个月不等时会被放归野外(9个月是野外状态下亚成鸟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年龄)。

不过,DOC虽然提高了雏鸟成活率,但是导致黑长脚鹬濒危的根本问题(入侵捕食者)依旧存在,因此被野放的幼鸟和亚成鸟的成活率仍然很低, 只有10%到30%的野放个体能活到两岁以上 (两岁意味着性成熟,但绝大多数个体要到3岁才开始繁殖)。

因此,虽然DOC在近十几年一直保持着极高的野外幼鸟投放量(每年野放60-120只不等),但是黑长脚鹬的野外种群(特别是3岁以上的可繁殖群体)仍然增长缓慢且波动极大, 直到2016年,野外仅有93只成鸟 (其中只有一半的鸟配对繁殖,也就是20对左右)。

在黑长脚鹬栖息地的捕食者问题解决之前,它的种群恢复必定面临极大的挑战。不过,至少通过DOC的努力,暂时把黑长脚鹬从灭绝的边缘勉强拉了回来,毕竟 这93只成鸟里,有92只都是童年在大网笼里渡过的人工孵化个体 (说明如果没有DOC的人工干预,现在这鸟早就灭绝了)。

 

黑长脚鹬成鸟间的互动。这一群的每一只鸟脚上都有彩环,证明它们的童年都是在大网笼度过的。朱雷摄,保留所有权利

 

我们看到的这群一共有10只成鸟和8只亚成鸟,也就是说,这一群的数量已经超过黑长脚鹬全球种群的10%了……朱雷摄,保留所有权利

成功的案例

有朋友可能会问,不是存在不少把近乎灭绝的物种的种群数量成功恢复的案例吗?比如中国的 朱鹮 ,从7只恢复到了现在的好几千只;再比如新西兰本地的明星特有种 鸮鹦鹉 ,从最少时候的19只恢复到现在的一百五十多只,而且种群数量还在稳步增长。

事实是,黑长脚鹬的情形比上面这两种鸟都困难。

朱鹮( Nipponia nippon 最大的问题在于残存数量实在太少(7只),不过学者们还是创造了奇迹,在朱鹮的人工饲养繁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种群数量的硬伤之外,朱鹮面临的其他顶级难题其实不多,比如朱鹮栖息地的高大乔木和水田的保护,以及解决食物安全问题(水田里的化肥和农药)等等,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的。

此外,朱鹮巢建在高大的乔木上,相对安全,而且幼鸟在出巢两周以后即可独立生存,繁殖节奏比较快,雏鸟和幼鸟的保护难度远小于黑长脚鹬。

 

我觉得近三十年来中国保护生物学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朱鹮的保护。朱雷摄,保留所有权利

 

至于 鸮鹦鹉( Strigops habroptilus ,也就是几乎所有新西兰人都知道的Kakapo) ,其实它的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

鸮鹦鹉的数量虽然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它现在的栖息地仅限于几个隔离了捕食者的小岛上。它原来的家园(南岛大陆)仍然有大量的入侵哺乳动物,因此,这种不会飞的蠢萌鹦鹉其实面临着跟黑长脚鹬差不多的问题。

而且,很多对鸮鹦鹉效果非常好的保育措施,在黑长脚鹬这儿并不适用。

比如科学家可以把仅存的鸮鹦鹉挪到没有捕食者的小岛上生活。毕竟它原来住在森林里,而新西兰南岛附近有林子的小岛其实不少。然而,黑长脚鹬的栖息地是开阔的网状河流、河滩和三角洲,试问哪个“小岛”上会有这些玩意儿?因此,把黑长脚鹬迁到小岛上保护这事儿,一直在论证,但是目前并没有找到好地方。

此外,鸮鹦鹉的保护团队在科学传播方面很有一套,鸮鹦鹉亲善大使、网红Sirocco是世界上第一只拥有自己Facebook的鸟,萌倒粉丝无数,也为鸮鹦鹉的保护带来了可靠的公众基础和大量的捐赠。

 

Sirocco:“我一出场,就能萌倒一大片。”截图自鸮鹦鹉亲善大使Sirocco 的Facebook主页,原网址链接:goo.gl/eNXts8

 

但问题是,人家鸮鹦鹉萌啊,黑长脚鹬论颜值、论卖萌都远不如鸮鹦鹉。而且鸮鹦鹉大使Sirocco每年会外出巡展,和大家互动,这样公众就有了近距离接触活的鸮鹦鹉的机会——大家都喜欢和鹦鹉互动,但肯定没听说过还能跟鹬互动的。这就导致了黑长脚鹬在新西兰本土的知名度很低,缺乏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显然意味着保护难度的加大。

这样看来,保护黑长脚鹬最大的希望就是新西兰政府去年的表态了: “我们会在2050年之前杀光新西兰南北岛的所有入侵捕食性哺乳动物!!!”

我反正信了。

希望黑长脚鹬能扛到2050年吧……

 

野放的黑长脚鹬长大之后可能扩散到较远的地方,这对DOC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可惜这些去远方的个体并没有成功的繁殖记录。截图自DOC官网,原网页链接:goo.gl/ZmNRB4

相关阅读

上下滑动此灰色区域可以查看全部参考文献列表哦!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6. Himantopus novaezelandiae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e.T22693690A93418187. http://dx./10.2305/IUCN.UK.2016-3.RLTS.T22693690A93418187.en. Downloaded on 12 October 2017.

 

Pierce, R. J. (1996). Ecology and management of the black stilt Himantopus novaezelandiae . 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6(1), 81-88.

 

Pierce, R.J. 2013. Blackstilt. In Miskelly, C.M. (ed.) New Zealand Birds Online. www.nzbirdsonline.org.nz

 

Reed, C. E. M., Butler, D., & Murray, D. P. (1993). black stilt recovery plan ( Himantopus novaezealandia e ). Threatened Species Unit,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van Heezik, Y., Maloney, R. F., & Seddon, P. J. (2009). Movements of translocated captive-bred and released Critically Endangered kaki (black stilts) Himantopus novaezelandiae and the value of long-term post-release monitoring. Oryx, 43(4), 639-647.

 

图文:朱雷(红嘴蓝鹊)

编辑:【小母鸟】鹰之舞

苹果手机赞赏通道

赞赏时欢迎在“留言”中留下您的名字哦!

您赞赏的每一元钱都会让我更开心地投入到鸟生的图文创作中!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鸟生)的图文若未加声明,皆为原创。其他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联系主编。鸟生绝不使用未经授权的网络图片,图文中出现的所有图片或为主编红嘴蓝鹊或鹰之舞拍摄,或已经过照片作者本人授权,亦或为基于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允许转载的网络图片,以及开放版权的图片。相关的知识共享协议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鸟生创作团队:朱雷(红嘴蓝鹊)& 鹰之舞。原创国内外关于鸟、自然旅行、自然保护的信息和科普故事。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可关注本公众号。

 

主编邮箱:s.villosa@gmail.com

主编微信:leizhu429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