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景观,丰富的名特产品,使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充满迷人的色彩。其中腾冲风味饮食品种繁多,是民族文化、中原文化、外来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腾冲饮食的文化内涵,呈现出独特的腾冲味道。 1、 腾冲饵丝、“大救驾” 腾冲饵丝系由洞山乡胡家湾村人发明.采用当地特产浆米加工制作而成,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以其色、香、味、形四美并具的独有品质倾倒了有此口福的天下吃客,而皇封名吃——“大救驾”更是闻名遐迩。相传,南明天子朱由榔(永历帝)当年败逃西陲,曾在一农家吃下了一大钵炒饵块,饱腹疗饥之余犹觉余味无穷,于是赞叹不已,并不无感慨地将其称为'大救驾'。从此,'大救驾'便成了腾冲炒饵块的'封号'乃至腾冲饵丝、饵块的代名词。 2、土锅子 腾冲风味中的一绝——土锅子,相传是元末一位腾冲戍边的将军为了让守边的战士能吃热乎乎的菜饭而特地命当地工匠烧制成土锅子用来煮食,自此成为一道腾冲家家户户会做的家常美食。不同于普通的火锅用金属制成,土锅子是以腾冲当地的一种陶土烤制而成,更大的区别是土锅子烹制独特:用鸡和鲜排骨熬成骨汤,底菜丰富、搭配合理,青菜为主配以芋头、胡萝卜、黄笋 (或黄花菜)、黄条、酥肉、泡皮等十几种植物原料和动物原料,底菜的制作和安放有一定的程序;土锅子的造型美观,而且保持原汁原味,营养全面。 3、和顺头脑 由干糍粑片,鸡蛋,猪肉,蛋丝,豆腐丝等等混合煮制而成,与中医相结合,是一道典型的药膳,极具滋补性。 4、大薄片 工于火候,长于刀法,用特制的猪头肉片成薄如蝉翼的大片,调料齐全,具有咸、酸、辣、麻、香多种滋味,肉脆嫩,嚼时有劲,回味无穷。 5、青龙过海汤 在腾冲日常生活中,干腌菜的食用范围较宽广。吃“大救驾”配一碗青龙过海汤,既可以清油解腻又可促进消化;开水冲泡干腌菜,加入盐巴、辣椒及捣姜块,再放上三两截大葱,置海碗内,便是著名的“青龙过海汤”,真令人胃口大开…… 6、赶马肉 腾冲赶马肉是曾经茶马古道上马帮在风餐露宿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食肉方法。将大块的肉加上各种调料一起焖熟,油而不腻,香气扑鼻、营养丰富。对于吃惯了精馔珍馐的现代人,这种肉食虽然简单,但也别具风味。 7、松花糕 松花糕,是采用天然的松花粉加红豆做成。最上面一层是厚厚的黄色天然松花粉(松树开花采下来的花粉),松花粉上面撒有一些芝麻;下面一层褐红色的是夹着红豆碎块的红豆沙;再加一层黄色的松花粉和褐红色的豆沙。最下面一层是制糕粉。使用的松花和豆沙,都是新鲜的,不含防腐剂和色素。 8、稀豆粉 稀豆粉是腾冲民族美食、民间美食、百姓美食。制作起来可是非常讲究的,“当天做当天吃”,红彤彤的辣椒面、明黄色的鲜姜水、油黑的酱油、……各种色彩汇聚于碗中,令人大开胃口!做法讲究以外,吃法也很特别,一碗稀豆粉要分三部分,一部分不拌佐料、一部分轻拌佐料、一部分伴和佐料,口感有着微妙的差异,香味扑鼻,吃起来酣畅淋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