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之……都是洗脑

 阿里山图书馆 2017-11-06
宗教信仰是有神论,相信自己被神统治以及一套对应的条条框框、思维逻辑;非宗教信仰是方法论,确定某种方式方法经得起考验,用以武装头脑,组织更有竞争力的团体、政党、企业,直到国家。如果我说我信仰古典音乐,是指这样的体验:聆听古典音乐(这种生活方式)就像生命一样重要,没有它活着就难受。

所以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的共同点都是……洗脑,北方俗话叫魔怔。比如让我媳妇魔怔的两首音乐是这样的

洗脑(魔怔)是绝对负面的吗?当然不,只要享有人身自由包括尊重他人的人身自由就没什么问题。例如某个年龄段追星的不依不饶,或者当了某物的发烧友,都属于人的好奇心到达狂热的正常反应,容易让人讨厌,一般构不成伤害。

古典音乐,或者文学、艺术,成为一种信仰并不是说它自身的专业理论教我们如何做人,而是当它被剥夺时作为人的不能忍受,类似杨绛在《干校六记》记述的——默存过菜园,我指着窝棚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 默存认真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真的,什么物质享受,全都罢得,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
电影《美丽的心灵》配乐

或者像电影《肖申克救赎》里的一幕——瑞德:“哦?他们能让你(关禁闭)带着留声机吗?我发誓他们一定没收了。”安迪(拍拍胸口、脑袋):“音乐在这儿……在这儿。这他们可没收不了,永远别想。这就是它的美丽所在,你从来没有那样听过音乐吗?”

我相信很多人当年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都对安迪听的音乐非常难忘以至于艳羡,后来却又觉得它很难理解。说真的,只要你愿意扩大“好听的范围”,理解就不是难事。否则,再理解,你也不会听得更多。

古典音乐因此可以被定义为能扩大好听范围的音乐。而流行音乐(乡村音乐)是妥协的,词曲都不可以挑战现实与人的耳朵;摇滚虽然叛逆但远远到不了极限,至少情绪是听得出来的;爵士、布鲁斯有很强的技术性,可是表现力有限制;说唱、嘻哈,假如算音乐的话,大半服务于歌词了。

所以挑战性、前瞻性、丰富性构成了作为艺术信仰的必要条件,这当然不是要求,任何信仰都得自愿。

补充一点,电影音乐属于综合性音乐,但常常是古典音乐风格。我将电影《星际穿越》尾声放在最后。祝愿你有更大的勇气,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