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音乐“入门”就看你懂不懂氛围

 阿里山图书馆 2017-11-06

站在今天看待“古典音乐”,你觉得需要被教育吗?
如果这是一门欣赏选修课,肯定有人报名(专业的声乐、器乐音乐课是另一码事)。然而,混学分的多,还是当成提高素质的多?

我不知道。
我知道的是,看电影也有内行叨逼叨镜头呀台词呀眼神呀,但没什么人学内行看电影吧。

或者像体操比赛,据说美国有上百万人学习过这项运动,因而他们看的时候,知道哪个动作牛逼,但不知道的你为什么不去因此学个体操再来看比赛?
没那么大兴趣花这时间,门槛太高把人吓跑了。

而我们在参与的时候,可能永远都不清楚打分规则,但信任评委;可能就知道没站稳要扣分、抢跑要重来,但信任裁判;可能你根本不喜欢看比赛,只要本国运动员拿金牌就高兴。

总之,人们能用自己的注意力参与某项活动,不论艺术的、体育的还是社会事件,都是因为规则下的强烈的感官效果。

冲刺的刹那、偶像的出场、惊悚的消息、紧张的较量……

这些统称为观赏性,不需要学习。
音乐看不见,靠丰富的听觉让人兴奋、发泄,俗称可听性、音乐性。

舞曲、摇滚是比较刺激的音乐,流行、乡村以旋律见长,古典、爵士塑造氛围取胜。但一般人知道在酒吧听爵士,在什么消费场所听得到古典呢?

某些咖啡馆、五星级酒店……(北京地铁站实在不大能发挥播放古典音乐的优越性啊)

音乐厅、歌剧院实质上也是个氛围,做戏的氛围。不管你是不是穿T恤来的,交响曲、歌剧都是一出戏,可能就需要很高大上,或者很逗逼。

一个人若想理解古典音乐,看你对氛围的感受力如何。对氛围的感受力,至少得有献殷勤的经历,所谓为悦己者容,收拾屋子啦、请客送礼啦、约会求爱啦都算。考验你的细心、审美、动手、情商。古典音乐也如此,不过是西式的。

中国观众在这方面缺的是经验,而不是知识。其实大片配乐听那么多,相关经验不少啦。

随着国力逐渐接近美国,从仰望到开始平等看待西方文化是近几年才有的事。古典音乐一方面是市场,一方面是学术,有什么样的土壤结什么果,绝对不存在保护或者推广的必要性,正如西餐,都是人类优秀文明,前提还是喜欢。

如果真的想在中国推一下古典音乐,希望还在影音产品,能给消费者一个震撼的性价比高的听觉体验,无论耳机还是别的。偶像……唉,年龄越大越无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