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彩——新时代歌咏

 苦乐无痕 2017-11-06
喝彩
陈安辉

如你所愿我的城市如沐浴春风
恍若一夜间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  长成丛林
荒野变城堡   
莲花湖畔  晚风跨过映月桥    凌波微步中
芳草萋萋    
枯树开花  新事物层出不穷  
一切都在涤荡    旧时代遁去
被翻开的新时代    坐上动车追逐着春天的脚步

这可是我的新家园
五年光阴    从州河岸边到凤凰山巅
千年龙爪塔下映照的事物
纷纷旧貌换新颜    
州河之水濯濯    被青山绿荫庇护
古老的通州江充满了新的寓意

所有的花朵摊开手掌为这个新时代喝彩
骄傲吧    被天地孕育的川东一颗明珠
中国气都    賨人故里    红军故乡    
乘着八台山之晨光    
如一只放飞的大鸟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崛起  展翅

人们在田间地头播种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新机场工地机器轰鸣    乡村之路密如蛛网
西渝高铁即将四通八达迎送南来北往客
每一寸光阴都没有被虚度  
我等江山正当年华

被春风唤醒的事物遍布两岸    蓬勃生长
幸福的人儿正在路上
站在高高的红军亭上远眺
凤凰山下一片万家灯火    黄昏中
我的城    浅饮低唱 尽染幸福的感觉

让我们背起行囊    
踏上这趟伟大的复兴之旅
做历史见证的神奇侠
我们相约  十五年后再相会
2017年10月24日


附评:
      中国“新时代”的达州呼应
达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范  藻

        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在那个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一个伟大的声音,迅速传遍了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那就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宣示,概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使命。这一宣示,明确了旗帜,更预示了未来。
        2017年10月24日,在达州,在一个及其普通的民居小屋,一首优美的诗歌,立刻传到了我所有现代化的接受终端,乃至我的五脏六肺,那就是达州市著名诗人陈安辉女士的《喝彩》。
        首先,诗人在为什么而喝彩?是的,当我们熟悉了众多的为这个壮丽的时代而喝彩,为这五年的巨变而喝彩,为中国梦而喝彩的声音后,诗人,你还能为什么而喝彩呢?请听诗人那鲜花一样的声音吧:
所有的花朵摊开手掌为这个新时代喝彩
骄傲吧    被天地孕育的川东一颗明珠
中国气都    賨人故里    红军故乡
乘着八台山之晨光    如一只
放飞的大鸟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崛起 展翅
其次,诗人喝彩的是什么呢?是啊,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为中国的高铁喝彩,为中国的速度喝彩,为中国的力量喝彩。那么,诗人你为达州的什么而喝彩呢?请听诗人那阳光般的声音吧:
这可是我的新家园
五年光阴    从州河岸边到凤凰山巅
千年龙爪塔下映照的事物
纷纷旧貌换新颜    
州河之水濯濯    被青山绿荫庇护
古老的通州江充满了新的寓意
再次,诗人又是如何喝彩的呢?的确,我们已经听惯了众多的山呼海啸般的和电闪雷鸣式的喝彩、东海扬波和长城起舞的喝彩后,我们还期待着用什么样的方式发出的喝彩呢?请听诗人那清流般的声音吧:
如你所愿我的城市如沐浴春风
恍若一夜间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 长成丛林
荒野变城堡    
莲花湖畔  晚风跨过映月桥    凌波微步中
芳草萋萋    
枯树开花  新事物层出不穷  
一切都在涤荡    旧时代遁去
被翻开的新时代    坐上动车追逐着春天的脚步
最后,诗人喝彩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个意义无论怎么评说都不会显得华而不实、言过其实,我们只会觉得理解的肤浅、语言的贫乏,那么诗人又为我们揭示了怎样的意义呢?请听诗人那流淌着幸福欢乐的声音吧:
被春风唤醒的事物遍布两岸    蓬勃生长
幸福的人儿正在路上
站在高高的红军亭上远眺
凤凰山下一片万家灯火    黄昏中
我的城    浅饮低唱尽染幸福的感觉
是的,这与既是党中央宣布的“新时代”,更是陈安辉感受的“新时代”;这与既是中华江山的“新时代”,还是巴渠大地的“新时代”。进而言之,正是因为有了党中央和中华江山的“新时代”,才有了陈安辉和巴渠大地的“新时代”。就这个意义而言,诗歌不应该是代表人民呼声的理国治政的讲话稿,诗歌必须是发自诗人心灵的抒情言志的自白书。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聆听诗人那豪迈而激越的呼唤吧:
让我们背起行囊    
踏上这趟伟大的复兴之旅
做历史见证的神奇侠
我们相约  十五年后再相会
这,就是我们这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达州诗人陈安辉发出的“达州喝彩”!那就让我们从“新时代”出发,把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变成达州市每一个百姓触手可及的蓝天与清流、健康与笑脸、平安与乐业吧。

                                2017年10月25日于凤凰山下柴扉斋

范 藻:教授,曾任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主任,2009年组建文化与传媒系,并任系主任,现任《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学校高教研究所所长;中华美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达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达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四川省“优秀教师”称号、第五届“四川文学奖”,被评为学院首届“教学名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