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曲&武术|宗师杨小楼

 文苑书店66 2017-11-06








武生

京剧中擅长武艺的角色,武生分成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武生。



长靠武生

“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

例如《长坂坡》、《借东风》、《回荆州》等剧中的赵云,再如《挑滑车》的高宠,《战冀州》、《反西凉》、《战渭南》、《两将军》、《赚历城》等戏中的马超《甘宁百骑劫魏营》的甘宁等。



短打武生

“短打武生”着短装,穿薄底靴,兼用长兵器和短兵器,要求身手矫 短打武生 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漂,率,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表演上重矫捷﹑灵活。

如《恶虎村》、《骆马湖》、《连环套》等剧中的黄天霸,都戴硬罗帽。如《打店》、《打虎》、《狮子楼》等剧中的武松,《大破铜网阵》里的白玉堂等。



翻扑武生

在武生行当里,还有一种不说话的,专门翻跟头或以跌扑为主的,叫“翻扑武生”,内行叫作“撇子武生”。老年间跑江湖混饭吃的武师,没饭辙一般都搭班干的就是撇子武生。也用不着懂表演技巧塑造人物这种技术活儿。



猴戏

最后再说一下猴戏。扮演猴戏的演员,现在一般都是由武生来应工。其来源是在昆曲。昆曲里的猴戏,像孙悟空都是由生行来扮演的,传到京戏里之后,也就由武生来扮演猴戏了。本来扮演孙悟空这类猴仙之类的角色,应该是机灵,活泼,动作轻巧敏捷,用武生好像不太适合。可是因为孙悟空已经是一个神猴,所以除了动作伶俐敏捷以外,他还要有气魄,有比较细致的表演,所以由武生来扮演,还是合适的。





杨小楼

“长靠武生”俗称“大武生”





演艺经历



幼时入小荣椿社学艺,从师杨隆寿、姚增禄、杨万青学武生。


十七岁出科,在京、津两地搭班表演。得义父谭鑫培和王楞仙、王福寿、张淇林、牛松山等的指点,拜俞菊笙为师。


二十四岁搭入宝胜和班,以'小杨猴子'之名露演。记载杨小楼为排演《闹天宫》,曾向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武术教官,组建大刀队的河北冀县武术家李尧臣学习猴拳动作,并融入戏中。


中国早在西汉时就有了猴舞和猴拳。西汉长信少府檀长清曾在一个盛大宴会上表演猕猴舞。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导引图》 上有“沐猴灌”的名目和图象,描绘的正是猴子的动作。明代戚继光著的《纪效新书 .拳经捷要》也有猴拳的记载。金铁庵在《醉八仙谱》中指出:'拳法之盛行南方者,以七红、八黑、大小天罡、猴拳最为普遍。'峨眉山风景奇秀,其中峨眉灵猴更是拳家的仿生对象。峨眉猴拳遍及全川,拳路较多。



姚宇

明朝之前虽有猴舞记载但不应与拳法归类,戚继光明确说过,拳法属士兵器械训练前的热身运动,而拳法兴盛也是清之后了。因此不必对此攀古之文当真。但是,猿猴作为和人较接近的灵长类,确实在搏击中起到过作用,战国时古越国就有越女拜师猿猴学剑的传说。再看猴拳谱中技术核心:身型要求,缩脖、耸肩、含胸、圆背、束身、屈肘、垂腕、屈膝。手法有刁、采、抓、扣等法。步法有跃、窜、出入,有脚尖步、小跳步、交叉步等。“缩脖耸肩含胸圆背”这些技术要求和山西戴氏心意拳也有异曲同工,说这些只为说明一点,显然猴拳不是为了表演,这要求也不是为了模仿猴子而提的。武术中所有这一类技法文字其实都为了一件事,发力。但杨小楼和李尧臣对猴拳的态度不同,一个为打,一个是表演。这文化的多样性恰恰表达了它的包容性。


二十九岁时杨小楼入升平署为外学民籍学生,备受慈禧太后赏识。他与谭鑫培、陈德霖、王瑶卿、黄润甫、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高庆奎、余叔岩、郝寿臣等人合作,先后组建陶咏、桐馨、中兴、崇林、双胜、永胜等戏班,声誉鹊起。




艺术特色



杨小楼在艺术上继承家学,师法俞菊笙、杨隆寿,同时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杨派'。


杨小楼的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奎派'风范,咬字清楚真切,间有京音,行腔朴直无华。唱念注意准确表达角色的感情。从现存的《霸王别姬》《夜奔》《野猪林·结拜》等戏的唱片中,可以领略到他唱念的神韵。



杨小楼 野猪林 (1932年百代公司唱片1面)




杨小楼 野猪林 (1931年长城公司唱片2面)


杨小楼武打步法准确灵敏,无空招废式,更能恰当贴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也即'武戏文唱'的杨派特点这与杨小楼有坚实的幼功,并有八卦拳等武术功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虽身材高大却极其敏捷轻灵,上下场、亮相优美大方,武打冲、猛、跪、帅、刀、枪、锤、棍、叉、石锁等兵器的运用各有独到的功夫,尤其突出一个“快”字:首先是步法,灵活而不琐碎、善于用偷步、倒步等方法汰去冗繁,一步到位。其次是手法,迅疾而不疏略,讲究动作洗炼,招招准确到家,与同台角色相比似显稳健,实则以简胜繁,以少胜多,其速度为人所不能极。





姚宇

步法显然是得益于武术训练,但必须说明戏曲基本功和武术基本功几乎一模一样,杨小楼下盘功夫好,这是必须的。大武生穿靠脚下厚底靴子,靠得就是下盘稳健。从他快字来看,杨小楼腰跨功夫了得,所谓活似车轮,没有腰跨的运化之功,快何能为!



相关故事



说到杨小楼这个人,他自幼坐科“小荣桩”科班,武功根底得自杨隆寿和姚增禄,之后又拜俞菊笙为师。他的父亲杨月楼是著名的文武老生,且有“杨猴子”的美誉,所以杨小楼在年轻的时候艺名就是“小杨猴儿”,而他的义父谭鑫培更指点他武老生戏如《战宛城》、《镇澶州》、《宁武关》等。有这么优秀的师承,再加上他自己悟性高,细心揣摩,所以在舞台上,武功是纯熟简练,干净漂亮,以简驭繁,少许胜多。在人物造型的表现上,更是鞭辟入里、刻画入微、细腻传神、妙造自然。在武生的表演上,很多人对杨小楼的评价非常高,甚至有人说在杨小楼以前,就连俞菊笙算上,都没有他这么集大成的表现。在他以后,不要说无人能和他并驾齐驱,就连学成他一半艺业的人都没有,所以杨小楼在武生界,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清末之后,戏班都是以老生和旦角唱大轴,因为生旦两行的戏多,这是顺理成章的趋势。以武生挑班的,清末有俞菊笙,为时并不太久。后来,杨小楼就挑班以大轴出现了。除了在1917年以前,谭鑫培晚年出演,杨小楼位居二牌;和梅兰芳、余叔岩合作时期,偶尔互挂头牌以外,杨小楼从1911年到1937年,他一直都以武生挑班唱头牌唱了二十六年,这在梨园史上,占了特别的一页。除了老生以外,杨小楼还有反串花脸的瘾,这也许是精力才华过剩,欲求发泄为快。这一方面他倒很成功,因为他唱惯勾脸武生戏,对花脸戏只要没有大段儿的唱,总是得心应手。


八卦拳

武术拳种之一。亦称八卦捶。相传在清代乾隆年间始有传习,主要套路有二十四路,分为上、中、下三级,每级各有八路拳套,合为二十四路;主要传习器械有:枪、棍、刀、剑、双钩、双戟、拐子、流星等,其中以六合大枪术最为精妙。其运动特点是直线往复,短小精炼,动作朴实无华,劲力刚猛,在技击上讲求硬攻硬进。流传于不同地区的八卦拳,名相近,势多异,技术特点均属于南北少林及长拳类拳技。





杨小楼的京剧武生的一代宗师,在他晚年时候,忽患了中风瘫痪之症,医药不见功效。经人介绍,陈氏太极拳大师陈发科先生给他用大极拳的以外引内和由内及外的方法来打通原来阻塞的经络血脉。开始杨小楼亦不过抱着试试治好他绝症的愿望,谁料最后奇迹出现了。杨小楼是武生泰斗,舞台武功很好,悟性亦很高,经陈老师的指点先在床上做运手似的活动上肢部份。后来手足逐渐能活动自如,一年之后居然能够下地练拳,又练了一年,健康恢复如常,并且杨小楼的拳架,陈老师说在他所教的徒弟中是练得最好的呢。杨小楼因病辍演了很久,后来病好了,于民国二十五年重行登台,并且他把二十余年来未敢再演的「金钱豹」名剧,在北平长安大戏院演出,当时杨小楼重演金钱豹,真是轰动了北平城。




姚宇


这最后一个故事虽没认真考证,但显然也入情入理。太极拳作为遍及世界影响力最广的武术,其健身养生的内涵无出其右。而且在我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现代练习太极拳者,几乎都是源自追求健康而来。扯两句闲话,有人可能会问,哪种太极拳健身效果更好呢?我认为,都好。现在的所谓的陈杨武吴孙这几家其实,也不能代表全部的太极拳。之所以会分成这五家,是有历史原因的,在此暂时不表。我看,太极拳强分门派,或者说武术强分门派,不如以人的风格来区分,更有实用价值。毕竟千人千面,在今天这个武术的意义全面和文化融合的时代。打打杀杀,已不是它唯一的表达。





用技术解释文化!

用哲学指导技术!



导演/作者:姚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