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弈】3.生于博弈,死于概率

 49度灰灰 2017-11-06

博弈论
人生如棋


御书房的听官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博弈论重新制作的内容,我是开浩。

 

纳粹德国曾经有一位名将,叫曼施泰因,他把军官分为四类:第一种,勤奋而又聪明的,适合做参谋工作。第二种,懒惰而又聪明的,适合做领导职务。因为这样的人懂得放松,头脑清晰。第三种,懒惰而又愚蠢的,这种人不用理他,每个团队里都有这样的的炮灰人物,他们有可能在某些特定场合,起到特定的作用,第四种,勤奋而又愚蠢的,对于这种人,必须要尽快的开除,因为这种人会努力带着大家去作死。

 

由此可见,在曼施坦因的世界里,勤奋和聪明相比,还是聪明更加招人喜欢,事实上也是这样,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他们做出无比糟糕的决策,然后用一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话,把所有因为愚蠢带来副作用,统统变成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功劳。

 

没错,懒惰无非就是少做事,而愚蠢,就是做错事了,这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从数学思维来说,懒惰是不做功,而愚蠢,有时候是做负面的功,相较而言,两害相权取其轻。

 

以上开浩举的例子,就是博弈论在现实生活里推导的重要思路。而在博弈论的世界里,聪明,是必须要的条件之一,如果不相信,我讲给你听,博弈论的重要贡献者们,是多么聪明的存在。

 

先说博弈论的创立者,冯·诺依曼,这位天才经常给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们讲数学课,结果就是数学家们都勉强听得懂,冯·诺依曼思路较快,内容也充实,加上他写板书飞快,一边讲解,一边书写,当黑板上写不下的时候,他便擦掉黑板继续边讲边写,当他需要引用前面的板书的时候,他就指着黑板相应的位置给大家说之前擦掉的内容。由此可见,其大脑的容量和反应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因为他的风格,听惯了他演讲的人,都称他为“用板擦来证明定理的人”。

 

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合作出完成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据说这本书有两个版本,一般是用数学符号写成的,一本是经济学家的文本,但终归碍于逻辑的抽象,只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小范围的被数学家们传阅,当成考验智商的读物。

 

冯·诺依曼不仅仅在数学名望很高,我们现在电脑用的二进制也是冯诺依曼提出来的,因此,提到计算机,我们也得想到这为创立了博弈论学术的天才,而且,据传说,冯诺依曼制造了当时计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然后证明自己的运算速度比计算机还要快。

 

不仅如此,如果你仔细看冯·诺依曼的履历,你就不难发现,他还是个物理学家,生物学家,这位在科学领域涉及广泛的天才,甚至对原子弹的发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二战期间,他还帮助盟军破译敌军的高级密码,可以说,这位天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现在的格局。

 

可惜的是,这位天才英年早逝,1957年,冯·诺依曼离开人世,他去世时不足54岁,他准确的预测出二战德国必败,也预测了冷战的竞争激烈,但是没能阻止死神带走他的生命。

 

让我们把时间调回到冯·诺依曼去世前7年,也就是1950年,普林斯顿大学一位帅气的博士生发布了两篇关于博弈论的论文,分别是《非合作博弈》和《N人博弈中的均衡点》,这位帅气的博士图文并茂的几十页纸,一改世人眼里对博弈论的认识,这位天才就是约翰纳什,纳什均衡的约翰纳什。

 

而很难想象的就是,这位天才,也是被人从小误会到大的,上小学的时候,被老师误认为智商有问题的,后来证明,他只是和同龄人不同而已,因为他在上中学的时候,已经成功证明费马大定理有关的一些小问题了,而到现在为止,开浩还不知道费马大定律的具体数学原理……

 

上帝总喜欢和天才开玩笑,纳什在其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患上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他一直看到各种稀奇古怪的人出现在他的生活里,上课时也经常乱写乱画,说话颠三倒四。

 

这位疯狂的天才面对着病痛的折磨,万幸的是,看似和自己极其不般配的太太阿丽莎,为了孩子的安全,无奈和他离婚,但是并没有放弃他,而是细心呵护他,可见,不管你学习好不好,好好经营一段爱情,也是值得的,在我看来,如果没有阿丽莎的呵护,也不会有后来登上诺贝尔奖的纳什。深谙博弈论的纳什,应该在爱情上也用了博弈技巧,就在家人和朋友,甚至社会的关注下,纳什在20世纪80年代,病情开始好转,1985年,纳什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候选人,但是因为纳什这些年的病情,并且没有了纳什的博弈论黯然失色,最终诺贝尔奖和纳什擦肩而过。

 

你要相信,公正只会迟到,不会旷课。1994年,纳什登上了诺贝尔的领奖台,2001年,阿丽莎和纳什复婚,这两位可歌可泣的夫妇,用自己的生命,和病魔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当然,他们赢了。再看纳什这个名字,已经深深锲入到数学里了,命运不可思议的再次惊到了我们。

 

而我们一说博弈论,必言纳什均衡,如果说冯诺依曼创立了博弈论这一个聪明人的学科,那么纳什把这种聪明,变得可以传授给其他的人,纳什均衡,从一定意义上,帮助我们理解了那一串我们看不太懂的数学公式。

 

纵观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94年纳什登台之后,共有七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博弈论有关,其中包含纳什研究的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激励理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甚至还有谢林的冲突合作的理解,机制设计理论,稳定分配等等一系列内容,博弈论可以说是经济学里罕见的学术高峰,2014年,法国经济学家梯若尔,在产业组织理论以及串谋问题上,运用了博弈论的思想,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们也购买了梯若尔的书,虽然开浩看不太懂,慢慢熏吧,早晚能熏出来的。

 

也就是在去年,2015523日,距离开浩播讲博弈论前两个月,约翰纳什在美国新泽西州因为车祸去世,据称,纳什刚刚从挪威领取阿贝尔奖,在返回的途中,他和他的妻子不幸车祸遇难,报道称,纳什夫妇因为没有系好安全带,而丧生,车内还有其他人员,系好了安全带,并无受伤。这个最幸运的天才,年轻就获得成就,最终获得了数学家最高的荣誉,他有一段人人都会为之流泪的感情史,但是,同样他也是不幸的,他的疯狂,不仅仅让他自己备受摧残,而且他的家人也饱受苦难,也因此差点与应有的荣誉擦肩而过,幸运的他理解了纳什均衡里复杂的信息,但不幸的是,他竟然尚未准确评估自己乘坐出租车未系好安全带的风险系数。最终,他依然没有在概率中胜出。

 

我并非要责难纳什,而是觉得惋惜,很多时候,我们犯错,并不是因为我们知道的太少,而是我们做出决定的,到底是我们的理性,还是我们下意识的反应呢?恐怕连诺贝尔奖得主的天才,也不能免俗吧。

 

总而言之,博弈论背后精彩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人因此而获得了荣誉,更多的人因为博弈论而改善了生活,这是一门聪明人的学科,希望我能把这种聪明带给大家,因为我也是渴望自己聪明的人。在节目的最后,请允许开浩把最高的敬意,送给每一位为博弈论做出贡献的人。

 

也祝您收听有所收获。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