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毛毛虎(李培华),对摄影的感悟就是:“活到老 学到老”。 初次接触星轨,是2009年算起来近七年了。从开始学习时候是黑暗环境,长时间曝光,不能有丝毫的光污染,通过六年多的摸索,我已经发展到只要天气条件允许,走到哪儿拍到哪儿,且不怕光污染,在北京市市区范围内,我也拍了很多次的,很多前景的星轨。 这几年,我也不断的更新器材,尤其是高感表现优秀的器材,拍星轨更好,但器材只是工具,动脑子琢磨才是王道。我通过不断的琢磨,不停的试验,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在各种复杂的环境光里拍星轨。同时,通过这几年的拍摄,也带出来不少的摄影爱好者和星空拍摄的发烧友,通过跟我学习拍星轨、星空,他们都掌握了技巧。我还会在拍摄上继续下功夫,比如往视频上发展,往延时摄影上再更进一步。 星轨拍摄属于天文天体拍摄的范畴,当然也属于夜景的范畴。 一、拍摄工具 1:支持B门或者支持30秒以上曝光的相机一部,数码或者胶片均可,镜头用套头即可,有条件的可以换适当的高端镜头。
相机的电池充满电,足够的存储空间。把相机稳定的紧固在三脚架上,把镜头的对焦方式改为手动,把快门线连接到相机上。
1、地点选择:尽量避开光污染。找一个合适的前景,最好可以稍微仰拍,这样可以避免地平线附近较强的光污染,拍到天顶更明显的星星。逐格拍摄完全可以不怕光污染,只需要考虑前景不过曝。
地面景物被月光照亮:如果天气条件更好,光污染小,曝光上更容易控制,地面还可以更亮,理论上可以得到和白天差不多的效果。
如果无法找到北极星,那么就用广角对着北方拍,就没问题。南半球的朋友们就正相反了,需要往正南方拍摄,而南半球也没有一颗北极星类似的可以指引位置的亮星,只要对准方向就好了。 六、拍摄小贴士 1、对焦:漆黑夜空想获得星空的准确对焦不容易。而单纯的手动拧到无穷远的方法也未必就管用。中高端机身的中央对焦点是比较强大的,可以对着金星、天狼星等最亮的星星完成自动对焦。一旦对上焦之后,就要在对焦标尺上记住位置,下次就可以手动拧到此处了。对于低端机身无法对星星完成聚焦的,在有月亮的时候对着月亮完成聚焦,然后记住位置。或者对着很远处的灯光完成一次聚焦,然后拍一张星空看看焦点准不准。实在不行的情况下,就只能手动拧到无穷远,然后稍微往回一点,然后试拍校正焦点。 2、测光、构图:可以先用最大光圈最高感光度短时间曝光(10秒)试拍一张,根据回放直方图确定需要的曝光量,再根据倒易率计算出实际需要的曝光参数。这样同样可以在漆黑的夜晚试验一下构图。且对单次长曝法和叠加法都适用。 3、露水:潮湿的夜晚容易结露水,摘掉uv,安上遮光罩都可以有效防止镜片结露水,不同的镜头,结露水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可以适当选用。如果天气比较潮湿,就要小心定期检查一下镜头是否结了露水。如果实在太潮湿,就不要拍摄,以免损伤相机和镜头。
传统的星轨拍摄方法是单次长曝法,由于夜晚光线很暗,可以进行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曝光,这段时间内,星星在天空已经划过了一段距离,因此会留下一道道轨迹。这种方法在数码时代由于热噪和电池电量等原因,不是很好用了。 单次长曝法星轨。曝光时间达到一定长度后,热噪明显,星轨也比叠加法显得稀疏: 最近流行起来的叠加法星轨,原理是这样的:采用较高的感光度(iso800甚至1600)、较大的光圈(f5.6或者更大)、较短的曝光时间(1分钟),连续拍摄几十张甚至几百张星空的照片,再用后期方法将这几十上百张照片叠加在一起,达到连续曝光几个小时的效果。 拍摄银河小技巧 拍摄银河的方法极为简单,在15-20秒内曝光完成是极为重要的重点,因为过久的时间星体移动,点点繁星容易变成条状星轨,所以建议用2.8以上的大光圈,加上极高的ISO(3200~6400),再以15-30秒左右曝光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