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连载六)

 玫瑰之阅 2017-11-06

千古一帝的陵墓




  巍巍骊山的北侧,滔滔渭水的南岸,矗立着一座帝王的陵墓,这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1.5公里处,这里背靠骊山,面对渭水,山水俱佳。当年这里曾是高台华屋,鳞次栉比,一片辉煌壮观的景象,但为时不久便灰飞烟灭,屋倒墙颓,只剩下一堆黄土上长满了荒草,默默诉说着秦陵昔日的繁华。


  秦始皇陵是我们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墓,它有着长达38年的修陵史,最多时曾动用70余万劳力,在中国帝王陵墓修建史上堪称奇迹。陵园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冲刷,陵园建筑的修建与存毁也是经历了种种磨难。如今,在陵园内外仍然可以看到劫后的班驳痕迹,真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在大统一的政治体制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决定了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动用国家的资财为自己服务。秦始皇不仅修建阿房宫供自己生时享用,同时也大修陵墓,使自己死后仍然能够享有宽敞豪华的阴宅。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说,秦始皇的陵墓挖得很深,一直挖到地下水层,并用熔化的铜液进行浇灌,上面再放置棺椁。可见秦陵的修建是十分用心的。


  历代帝王的厚葬风气,从秦以后盛行起来。史书上说:汉朝天子即位一年后,便开始修建陵墓。天下的贡赋分作三份,一份贡给宗庙,一份贡给宾客,一份满足修陵。汉武帝因为在世时间长,修陵的时间也长,所以到他死时,开始时修陵种下的树,树干已经很粗了;埋葬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把墓里都放得满满的。赤眉军曾挖掘汉武帝的茂陵,大规模盗取陵中珍宝,即使经过了这样的洗劫,最终也没能拿走墓内全部的陪葬物,仍然有大量丝绸及珠宝玉器存留到今。


  长安自古帝王都,人们来到陕西,立即被一种陵墓文化所包围。在这里,几乎所有的陕西人都在不厌其烦地向来自远方的人们介绍埋葬在这里的帝王和他们的陵墓,介绍这些陵墓的传奇般的修建历史,陵墓的现状和陵墓的价值。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一踏上这块古老的土地,就产生了到陕西就要看陵墓的强烈愿望。秦始皇陵是这些帝王陵墓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秦陵结构复杂,是由陵墓、城垣与门阙,各种陪葬坑、礼制性建筑、陪葬墓以及许多附属建筑与陵邑等部分组成。


  秦陵,又名丽山园,是一座南北大于东西的长方形陵园,陵园的城垣由内外两重构成,两座城垣都是呈南北向的长方形,相互套合,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回'字型,而陵墓(上覆封土下筑地宫)则位于内城的南半部。陵墓封土下的地宫位于宫城内,是整个陵园的核心。对此,《史记》记载其'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其情形虽然不清楚,但地宫之上确实存在一个超出正常值数倍的强汞异常区。


  地宫城垣南侧,有一条宽近40米的东西向沟渠,其西侧也有一条Z字型的排水渠。内城垣内的地面地下设施最多,尤其是内城的南半部较为密集。地下宫城、寝殿及车马仪仗、仓储等众多的陪葬坑均在内城的南半部。内城北半部的西区是便殿附属建筑区,东区是后宫人员的陪葬墓区。


  这种布局清晰地说明:内城南部为重点区,北部为附属区。南北两部设施的内涵,均属于宫廷的范围。内外城垣之间的外廓城部分,根据考古资料,西区的地面和地下设施最为密集。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曲尺形大型马厩坑、31座珍禽异兽坑、48座后宫人员的陪葬墓、三组四合院式的园寺吏舍建筑基址。东区的南部有一大型陪葬坑,试掘方内出土了大批石铠甲及少数车马器,而'百戏俑'坑则在其南侧不远处。内城南、北两区目前尚未发现遗迹、遗物。


  考古钻探表明外廓城的西区是重点区,其内涵为象征京城内的厩苑、囿苑及园寺吏舍。其与内城相比,则显然居于附属地位。外城垣之外的地区:东边有秦兵马俑坑、98座小型马厩坑及众多陪葬墓。西边有三处修陵人员的墓地、砖瓦窑址、打石场。北边发现有藏有禽兽肢体及鳖的仓储坑、陵园督造人员的官署及丽邑建筑遗址。南边靠近骊山有一宽约40米的防洪堤。由于历经过两千余年的风雨,除了封土和南内城垣仍有局部残留之外,秦始皇陵园的建筑遗迹已经荡然无存。


  经过对东内外城门及其附属遗址和其它几处城门基址、城垣等进行勘探发掘,发现东西内外城门均为院落式建筑,并伴有三出阙式建筑。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内城垣是内外两面皆有回廊的回廊式城垣,其四角也各有角楼。


  由于秦始皇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大转型时期,秦始皇陵的过渡性与复杂性常常出人意料。对此,袁仲一先生认为,按照'事死如事生'观念、陵城'若都邑'旧制和'皇权至高无上'新规建设的秦始皇陵园,'其勘探发掘往往让人惊奇不已,但是又在意料之中'。(未完待续)


来源:《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