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攒破烂儿的 2017-11-07

1965年,北京市西郊的液化气罐瓶厂竣工,液化气开始进入中南海和高级别首长家。70年代后期,北京市开始大力发展液化气生产,液化气开始进入百姓家。

90年代初期,液化气开始进楼区。2013年8月,北京市启动全市在昌平、通州、延庆等13区县送气下乡工程。2014年,40万在农村地区居住并在当地派出所有户籍登记的住户,以每户每年不超过8瓶为准,也用上了液化气;市级及区县财政,同时对未超标用户给以适当补贴,每瓶115元的液化气,农家只花65元。

至此,北京市区的燃煤炉逐步消退。即使现在老城区的胡同人家仍在用煤取暖,但燃煤炉的使用,每年起码减少2/3。

老北京的炉子,最早起于高灶炉和地炉,都是砖泥结构。高灶用砖和黏土砌在厨房,用来做饭烧水;并在炉体设炉膛和水罐两部分,炉膛烧煤生火,水罐通过炉膛散发的余热温水日用。地炉则在炕沿下的地面挖坑通炕,垒砌矮炉台。地炉夏天停用,冬天烧炕取暖、坐壶烧水、也可做饭。

厨房高灶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炕边地炉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随着铁器的发展,老北京出现了铁皮炉子,也称煤球炉子。铁皮炉子用原色黑铁皮,经敲打扣接或铆接而成,分炉盘、提手、炉口、炉筒、炉眼、炉箅子、炉腿儿等七部分。铁皮炉子不能装烟筒,生炉子在户外,冒完烟再搬进屋内。由于铁皮炉子不能装烟筒,生炉子的时候为了加高热火空间、提高空气流通速度,需要特殊生火用具“拔火罐”,也叫“拔火筒”。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铁皮煤球炉子和拔火筒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铸铁拔火筒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老式“长江牌”铸铁花盆炉子

随后出现了可装烟筒的“花盆炉子”。花盆炉子可用来少煤球和蜂窝煤。炉体用铸铁铸成,并因炉体的上部像花盆而得名。花盆炉子体重,不易搬动,必须装烟筒。装上烟筒,既免去了搬出搬进,还减少了冬季煤气中毒的可能。同时,因烟筒的表面加大了室内散热面积,更利于取暖。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炉体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炉盘、炉圈(两道)、火盖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拿开炉圈和火盖后的炉膛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炉门儿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炉门内的炉箅子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生炉子、用炉子还须一套工具。如通条(通火、捅炉灰)、炉钩(拉出炉箅子、钩起盖火和炉圈)、火筷子(夹煤球)、炉铲(掏炉灰)等。

左起:通条、炉钩、火夹、炉铲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火筷子(与火夹并用)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用于炉内膛口的铸铁盖火

(用于烙饼压火、外出或夜里封火)

当然,有了烟筒,并不代表完全杜绝冬季煤气中毒,还须注意合理使用、注意通风。这便有了风斗。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咱们再来说说“点炉子”,不只说“点火生炉子”,还有“用好炉子”的意思。

早年间,不但大人要会点炉子,孩子也得会点炉子。学校的教室要点炉子。义务教育,要求孩子要“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爱劳动,就要自己动手,学生点教室的炉子。

点炉子也要“五备”:燃料(引柴、无烟煤)、燃点(引柴、火柴点火)、氧气(空气)、空气流通(拔火罐、烟筒)、排灰除渣(通条、炉箅子)。

用好炉子仍要“五会”:会生火(生炉子)、会接火(用炭借火)、会通火(捅炉子)、会旺火(添煤)、会封火(外出不断火、取暖不灭火)。

“五备”要钱,“五会”要练。一回生两回熟,熟能生巧,巧能省工省钱。没什么新鲜的,也没什么难的。顶多多灭几次、多生几次、多挨几次呛。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早年间生铁皮炉子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到后来生花盆儿炉子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去街坊家借火这事儿我干过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用借火烧炭接火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换煤添煤旺火

老北京的炉子,北京人小时候是这样过冬的!

夜间压盖火封炉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