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分享 | 备件管理的定义和目的

 阿明哥哥资料区 2017-11-08


1、备件管理的定义


设备备件管理是反映企业技术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控制修理费用至关重要。合理的备件储备有利于设备的正常运行;过多的储备会造成有限的维修资金积压;过少的备件储备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转。


因此,所谓的备件管理,就是为了能够按计划进行设备检修,尽量缩短故障停机时间,减少修理费用,在保证备件品种的质量和数量、供应及时、经济合理的原则指导下,对备件的计划、制造、采购、储备、供应等方面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其实,整个备件管理的过程也就是备件损坏规律、订货规律逐渐透明化,库存结构逐渐经济合理化的过程。


备件管理和设备维修计划密切相关,图1所示表明了两者的相互关系。



2、备件管理的目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设备管理工作的目的要求,就是要做到'三保',即确保设备检修的需要保质、保量、保时间供应零(部)件。这要求似乎难以达到,但实际也不难做到,因为它只要求确保供应,并不注意或者忽略了是否经济的问题,这是过去计划经济时期许多工作的通病,不注意技术经济分析。因此,如果赶在检修之前按照装配图的零件数量、按零件图的质量预先准备好全部零件或绝大部分零件,这目的要求就完全可以达到。不过,这肯定会造成积压浪费,因为检修甚至是大修也仅是更换达到磨损极限而不能修复的少部分零件,决不是大部分,更不是全部零件。


在市场经济时期,设备管理工作的目的要求则增加了经济性方面要求,既要保证设备检修的需求,保质、保量、保时间供应,又不应积压浪费。由于备件在数量与时间的'不确切',这一要求对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只要设备管理工作者认真细致地积累有关数据与经验,并应用技术经济基础分析的有关理论知识,找出相应规律,切实做好备件的技术管理、计划管理与库存管理,则这个要求相对来说还是可以达到的。


随着备件管理的重心由管供、管用、管存转变为备件库存结构经济合理化、备件寿命周期内费用最经济,企业对加强备件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日益提高。



具体到特定企业,备件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可能包括: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加强备件计划及质量管理,提高计划命中率,保证备件按需到位;


●防止不合格的备件进厂,杜绝因备件质量问题造成检修延时或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以满足生产和设备检修的需要。


概括地说,备件管理工作就是要实现以下目标:


●有助于把设备突发故障所造成的生产停工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有助于把设备计划修理的停歇时间和修理费用降低到最低程度;


●有助于把备件库的储备资金压缩到合理供应的最低水平。




3、备件管理模式选择


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设备维修管理制度也各不相同,有以事后维修为主,也有以预防维修、状态维修或结合两者优点的现代生产维修为主的企业。无论设备的复杂程度、技术水平高低如何,无论采取何种维修制度,设备维修与备件管理总是在不同程度上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相互依赖。问题的焦点依然是如何使企业的综合成本最优化。对应于不同的设备维修制度,其备件管理模式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以事后维修为主企业的备件管理


设备事后维修是最简单的维修模式,对设备的故障和所需更换的备件不能进行预测,设备和备件在无任何损坏信号及预兆情况下突然损坏,没有定期的维修计划,而只有在当设备无法工作时才开始维修,技术人员是'根据需要'修补和更换设备零部件。


事后维修是一种被动的维修方式,一般只用于那些廉价的、简单、经济性、不太重要的设备以及误操作造成的突发事故等原因而采取的维修,但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中还普遍存在这种维修方式,尤其是当产品供不应求时,企业往往采取拼设备的措施,提高产量,采取事后检修方式。就是在发达国家中管理比较先进的企业内,许多设备事故都出乎人们预料之外,或者与其它维修模式比有明显的综合成本优势时,设备事后维修制度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


由于事后维修不能预测设备故障部位及所需要更换的备件的情况,维修组织形式及备件准备都处于被动地位。这就要求备件储备的品种、规格型号及数量齐全,并尽可能地按原设备所配置的要求储备,对于同品种规格型号的备件可根据其装机数量按3:1的比例制订备件储备定额。由于事后维修不能预测设备故障的时间,为了减少由于备件短缺或供货不及时造成的停产损失,备件需要做超前储备,备件库存适用于'冗余需求模型',便于随时领用。此种情况造成备件库存的品种、规格型号以及数量大大增加,备件储备周期过长,备件占用资金过多。但其有利一面在于备件使用使命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直至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时才更换,备件消耗低。企业也可以结合需方设库的管理模式,把部分备件资金占用的压力转移到供货商方面。


(2)以设备预防维修为主企业的备件管理


设备预防维修也称设备计划检修,是以设备的磨损理论为基础,根据设备的运行时间、作业率和设备备件的使用时间,为了防止设备意外损坏及意外事故,执行定期的拆机检查和零部件更换。具体修理周期、维修内容及备件、润滑油、液压油更换等方案常常是根据设备生产厂家的意见和设备使用经验,预先对其劣化和缺陷部位进行维修及更换备件,进行一系列预防性的设备维修,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设备预防维修在我国企业设备管理中被普遍采用,典型的设备预防维修形式包括设备计划检修、设备大中修等。


在设备预防维修制度下,可以提前制定设备及部件维修计划,可以有较充分的时间进行设备维修资源的优化管理,其中包括备件的计划、采购、制作及储备等工作,备件管理工作处于较主动的地位。


由于设备预防维修是人为地确定设备维修部位、维修周期和备件的更换周期,备件的品种、规格型号及需求数量相对比较准确,即备件的使用上机率较高,很少导致备件的过剩和积压;由于设备维修的时间可以预定,备件的订购及储备周期也已确定。因此,备件管理的重点是应严格按照设备维修内容,制定备件采购计划,加强计划管理的决策及协调作用,提高备件计划的准确性。在预留适当的提前天数的基础上,可以尽可能要求供货商在指定的日期到货,根据确定的检修计划,减少备件资金占用时间。


设备预防维修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设备(包括备件)的恶化,对设备设备进行提前维修更换,其结果常是设备尚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便被拆修和重新组装,所更换的备件其使用寿命并非完全终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设备过度维修和备件过于更换的倾向,存在着一些主要零部件虽无严重问题,却仍被白白更换掉的现象,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设备维修和备件更换的盲目性,导致备件的直接成本较高。因此,备件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是备件修复。应对更换下的设备、零部件重新按报废标准鉴定,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开展修旧利废,再造备件的二次寿命。


(3)以状态维修为主企业的备件管理


状态维修也称预知维修,是借助油液分析、振动监测、运行监测、诊断技术、测试技术、信号处理等先进手段对设备进行监测,通过监测系统状态,诊断设备的异常和劣化程度,以便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设备维修计划或更换必须更换的备件,修复潜在的故障,避免不必要的停机事故。由于需要投入技术含量高、购置成本高的状态监测系统,状态维修多在平衡综合经济效果的基础上,用于贵重、关键或需要的设备上。一般的设备维修需要做计划,而用于状态维修的设备先进行状态分析后再对维修计划做适当调整。


状态维修在充分利用备件使用寿命、避免过度维护方面发挥了极其明显的作用,在我国很多企业的大型轧机油膜轴承、发电设备、大型电机轴承、内燃机、压缩机、液压等重要设备上得到广泛应用。


状态维修运用测试技术对设备及部件进行连续检测,收集和分析设备运行状态信号,对运行异常及时发出警报,能发现设备和部件早期失效,在设备运行状态时就较正确地找出即将发生的故障原因及部位,做到只更换必须更换的部件,备件计划制订、采购和备件储备管理等都有很强的针对性。


(4)以生产维修为主企业的备件管理


生产维修的主要形式是在设备预防维修制度的基础上将预防维修和状态维修相结合,即对关键的、主流程设备实施状态维修,对非关键的、不易损坏又无法周期更换备件的设备实施预防维修。该模式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倾向采用的一种维修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既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又能降低维修成本,关键的主流程设备通过状态维修,设备的维修周期的确定更加科学,更加负荷生产发展需要。


文章来源《现代设备资产管理》书籍,作者 :李葆文,如有兴趣请以小编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