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个问题的回答:为什么哺乳动物中雄性比雌性大,昆虫则相反?

 斯郎曲培卓拥 2017-11-08


看了几种解释,都有道理,不过我想或许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最关键的,那就是660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之所以关键,因为是今天动物的转折的起始原因。起始因素是第一原因,这应该很容易理解。

就是在地球经历过一次小行星大撞击之后,巨大的爬行动物灭绝,夹杂着尘埃的地球空气质量非常恶劣,氧去含量减小,哺乳动物中,那些雌性身体大于雄性的,她们怀孕腹中幼崽会比相对身体小的雌性腹中幼崽受到更大的环境伤害,经过很长时间的自然选择,雌性身体相对雄性小的种群存留下来。

另外据现代研究,早期的哺乳动物,基本上都是夜行动物,随着爬行动物的失势,哺乳动物开始白天也行动了,光照对智力的进化有直接作用,也推进了哺乳动物的进化。

昆虫和哺乳动物不同,但昆虫本身那些身体较大的也灭绝消失了,存留下小型的昆虫种群。同种群中,小型昆虫本身身体就比哺乳动物小的很多,而且昆虫产卵模式,这种一定是产卵越多越有利传播,所以雌性昆虫身体通过自然选择就会比雄性大很多很多。

几个问题的回答:为什么哺乳动物中雄性比雌性大,昆虫则相反?

为什么有人认为清朝的功绩不如明朝?

我有一个观点,可以认为,明朝被灭亡,是地球历史性气候异常造成的人类文明变更交替的转折期,从整个人类主流生存方式来看,这是农耕文明从此被工商业文明取代的转折点。原因很简单,就是气候极端突变,实物等生存资源的减少,必然会引发原本以渔猎、非农耕生存方式的群体向其他区域迁移,寻找食物等资源。欧洲人主动向外部扩张获取资源,其实他们的源动力是和中国北方的后金是一样的。

估计人类从距今近1000万年出现开始,人类的每次生存方式的突变都是与地球气候相关的。可以对照的是,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那也是因为气候异常而形成的人类文明变更转折期,人类从此进入到大陆大部分区域统一的大农业文明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极其温暖气候的时期,特别适合农作物生长,加上当时新型生产工具的出现,如铁器农具等,这样对于土地的需求剧增,刺激了战争的频繁发生。从而引发政治的突变,混乱的多边战争又刺激了对新认知的需求,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大师纷纷登场,这个需求产生的原因和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是一样的,都是由于气候的异常导致资源争夺,引发政治和军事突变,剧烈的多边竞争引发对经验认知的巨大需求,只有需求才能产生动力。

德国天文学家斯玻勒在研究黑子纬度分布时发现:1645~1715年的七十年间,几乎没有黑子记录。1894年,英国天文学家蒙德在总结斯玻勒的发现时,把1645~1715年这一时期称为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人们将这一时期命名为“蒙德极小期”,这段时期全球气候进入一个新的“小冰期”。

1644年中国的明王朝在南北夹击中覆灭,同期欧洲也发生了几乎波及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1648年战争双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公国、萨克森选侯国、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以前至少形式上还将欧洲大部分地区统一起来的神圣罗马帝国,变成几十个拥有对等主权且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这一格局也影响了后来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

几个问题的回答:为什么哺乳动物中雄性比雌性大,昆虫则相反?

在极其寒冷的小冰期,中国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因为寒冷供给不足,需要向发达地区进攻,或许食物等生存资源。因为这段时期跨中国明、清两朝,所以在中国也称'明清小冰期'。这次小冰期给中国农业社会带来巨大的打击,甚至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在明代中叶北方少数民族族频繁入侵,其中就有'土木堡之变',而1640-1700年是这次小冰期中最冷的时期,清军南下入关。同样的,极寒冷的气候引发供给不足,尤其是以渔、猎为主的群体,欧洲人主动向外部扩张获取资源,其实这个源动力是和中国北方的后金是一样的。

但可惜的是,后金入侵中土后,这块大区域内没有对手,这样就没有了当时欧洲和春秋战国时期那样多政治势力的多边混战局面,没有多边竞争的格局,就不会产生对竞争需求的刺激,这个区域变成了一块如同烧红的铁块扔进了一桶清水中,既没有将水烧热,也没有被水融化,反而将水污染。道理很简单,在没有竞争的区域里,落后的意识形态必然要向先进的意识形态学习,这个对于后金是进步的,对于中华民族是拉后的。

这是大环境造成的人类命运的改变。事物突变的原因,往往不是内因,而是外因,就像地球最早的生命的诞生,恐怕也是来自外来宇宙物质带来的。

中国有可能诞生像Facebook一样的国际化平台吗?

在内容类社交类平台上,美国有着世界文明中心的绝对优势。如果不站在文明的历史层级看,题主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局部的没有意义的。

在pu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阶段,中国企业走出去很难,即使有也是次级文明区域,所谓出海。但在未来的物联网阶段,很有可能出现世界级平台,这是因为一是中国已经积累了较长时间的业务上的技术上的储备,二是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三是硬件对于文化、习惯关系不大,用户更关注直接需求、性价比等。就像我们现在看大部分国内火爆的网站、app很少走出去的,或者出海也是次级文明区域,但是摩拜、ofo却可以,至少是尝试在当今最发达的几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业务。

深海的鱼为什么没被水的压强压死?

问这个问题其实是和“星球为什么是悬浮的”一样,拿自己已有的经验放大到其他未知领域。即使没有现成的理论解释,也可以想像一定是生命通过进化适应了那种高压环境。具体可以百度百科,有很多回答这样的问题。我这里就不回答了,我只是想强调人的意识的特征。

如果想不透的话,来看看厌氧的远古生物吧,要知道后来的氧气,其实是某种生物排放出来的“废气”,而早期地球是厌氧生物的天下,因为氧气的出现,厌氧生物竟然大部分灭绝了,但地球生命没有停滞,而是出现了吸收氧气的生命,直到今天。今天地球上的生物,大多数是靠氧气存活的。

如果按今天我们经验的理解,没有氧气就没有生命,那人类认知就会停滞不前。人的意识的特点,就是不仅仅可以感应能感应到的信息,还可以利用观念进行思维上的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信息做感应的再对应。

量子力学等物理学规律会不会已经被外星人封锁了?

人人都有这种对自己的感应能力和思维处理能力的有限性而产生的怀疑,生命的意识有限性是必然的。

因为意识有限性是必然的,在这种必然的局限面前,有些人就会回到万物有灵感阶段,万物有灵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我认为这是神经功能中感应与存储功能的未分化的结果。

几个问题的回答:为什么哺乳动物中雄性比雌性大,昆虫则相反?

20、30万年前甚至更早的时期,人类大脑进化出现了对能够感应的事物产生莫名的“同类感”,也就是万物有灵感阶段。如果将个体的人看作人类群体进化的浓缩版的话,大概在2-5岁儿童也有这个阶段,他们会将身边的事物看作和自己一样的、有“意识”的。

所谓被外星人锁死,不过是万物有灵的现代版。

但实际上这种意识有限性又不是静止不前的,人类的意识可以认为是地球生命从诞生开始至今就一直是感应的范围扩大的,如同池塘里扔下一个石头泛起的水波,不断扩大,但是又是一个闭合的圈,这个圈就是地球生命感应的极限,感应有极限但感应极限又在扩大。感应的动力来自麦克斯韦妖,这是生命的能力。人类这个种群只要延续着,这个种群的“大麦克斯韦妖”就会一直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