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四圣心源-天人解-序
2017-11-08 | 阅:  转:  |  分享 
  
四圣心源—天人解---序【原文】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译文】古时黄帝请教岐伯,他们的对话内容编成了《黄帝内经》,这本
书是专门探究天人合一的学问。【原文】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译文
】书中说到,善于探究天道的人,必定应验于人理,同样,善于探究人理的人,也必定应验于天道。天人合一,如果不懂得天道,又怎么会知道人理
呢?【原文】慨自越人、仲景而后,秘典弗著,至教无传。叹帝宰之杳(yǎo)茫,怅民义之幽深,徒讬(tuō与托同义)大象,不测其原,
空抚渺躬,莫解其要。【译文】感慨自从越人扁鹊、东汉仲景之后,再也没有经典的医著问世,而且连原有经书中最好的道理和见解也无人传授。只
能叹息这些作为上至帝王下到黎民都可用得着的道理,成了如此空幽渺茫深不可测的摆设。只见后人不再探究医学的根源,却徒然寄居在宇宙之中,
不去了解治病的要诀,却白白抚弄着空渺的身躯。【原文】人有无妄(卦名,为料想不到的祸福)之疾,医乏不死之方,群称乳虎(.育子的母虎)
,众号苍鹰。哀彼下泉之人,念(忧虑)我同门之友,作天人解。【译文】人们有意想不到的疾病,医生无救死扶伤的良方,面对恶疾和庸医,百姓
都像感觉见到母虎和苍鹰一样凶残可怕。我在为因病而逝的人感到哀痛的同时,也为同门友人感到忧心,于是写下《天人解》。以下是搜集的版本2
(原文+翻译),奉献大家【原文】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
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翻译】在以前黄帝那个时期,黄帝向岐伯咨询一些生命道理,写成了《黄帝内经》,以探求天人之间的奥
妙。黄帝说:时常表现在自然界的道理,在人身上也同样适应。同理,常表现在人身上的现象,在自然界也能找到。人与自然本来就是统一的,不能
够认识自然规律,怎么能知道人的生长规律!【原文】慨自越人、仲景而后,秘典弗着,至教无传。叹帝宰之杳茫,怅民义之幽深,徒托大象,不测
其原,空抚渺躬,莫解其要。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群称乳虎,众号苍鹰。哀彼下泉之人,念我同门之友,作天人解。【翻译】自从秦越人
(扁鹊)、张仲景之后,再也没有如《难经》《伤寒杂病论》这样伟大的秘籍经典传世,有些医学至理也没有传下来。叹息作为上至帝王下到百姓的
那些道理幽深渺茫,深不可测,在天地之间,不能窥测它的本源,亲身努力去追寻,也解不开其要旨。人有意想不到的病,医生也缺乏不死良方,庸
医伤人,犹如乳虎和苍鹰。痛哀那些病死的人,常常想我的同门朋友,作《天人解》。
献花(0)
+1
(本文系恺悌200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