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篇颠覆你对「电击疗法」认识的文章

 茂林之家 2017-11-08

在精神科领域,曾涌现过许多不可思议的治疗手段,如放血疗法(从静脉放出一定血液来治病)、胰岛素休克疗法(给患者注射胰岛素,让患者由于低血糖而休克抽搐)、脑白质切除术等……


但有一种治疗方法,让人听起来就觉得不靠谱,目前却依然是精神科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那就是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击疗法。


拜「电击狂人杨永信」所赐,电击疗法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只可惜,在民众眼中,电击疗法是一种「邪恶」的存在,导致很多患者及家属对其极为排斥。


我的表姐一家也是如此。




从极度排斥到接受

2013 年秋天,我的表姐罹患抑郁症,可偏偏遇上抗抑郁药物不起效,前后换了 3 种抗抑郁药物,抑郁症状也不见减少。


表姐整天躺在床上,无法继续工作,就连她最爱的绿植因无心照顾全都枯黄了。


她自述,抑郁发作时无力感充斥全身,就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每天都活在煎熬之中,想要去逃避现实的一切,无奈时间如静止一般,连周围的空气都停滞了,而且,每一秒承受的痛苦,都连绵不断地已经经历了好几个月。




于是,表姐选择了割腕和跳河,但均未遂。


她的父母见纸包不住火,终于撇下疾病的羞耻感,向我求助。我说服他们让表姐接受了精神科住院治疗,当时的主管医生建议电休克治疗。


姑姑和姑父可是一万个不愿意,认为这种治疗方式不可理喻,简直是虐待人的工具。而表姐一心想死,满脑子的自杀想法,并不在乎医生怎么去治疗她。


住进病房后,姑姑和隔壁床一位患者的妈妈聊起此事,正要当姑姑要吐槽这种治疗方法多不人道时,这位患者的妈妈及时地打断了她——


「我们刚开始和你们一样的想法,但最后走投无路了,中药、西药和跳大神都试了,都不管用,只能试试这个了。结果做到第二次时,心情就恢复正常了,娃儿感觉到很愉快,也不说自己心烦了」。


不得不说,病友家属的一句话,胜过了我和主管医生 2 小时不间断地科普。


因此,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姑姑和姑父终于松口让表姐进行电休克治疗。


第 3 次电击治疗后,表姐就表示「感觉到了久违的快乐;5 周后,她顺利出院,重新开始享受生活。




电击疗法是谁发明的?

美国医生 Sherwin Nuland 曾在一次 TED 演讲中,讲述了电击疗法的起源和历史:


早在公元前,人们还以为精神疾病是由于恶魔上身的时候,就发现可以通过诱导抽搐,把「带来疾病的恶魔驱除出人体」。


在 20 世纪 30 年代,3 位意大利精神病专家发现,如果抑郁症的患者同时患有癫痫,当他的癫痫发作并连续发作多次后,抑郁症症状便会减轻,甚至可以完全得到根治。


于是,他们决定尝试用电流诱发抽搐,并用猪进行初步试验。


一段时间后,专家们找来一个 39 岁的重度精神分裂男患者,过去好几个月内他在自己的身体上大小便、整天胡言乱语。


精神病专家对他进行 2~3 周的观察后,让他平躺到一张桌子上,把他的太阳穴用非常微弱的电流(55 伏特,2/10 秒,不会对患者造成生理伤害)连接起来,诱发癫痫大发作。


结束后,这个流浪汉立即坐起来,大吼道:「你们 TM 想对我做什么?!」



虽然被骂了,但是专家们很高兴,因为在过去几周内,这个患有精神病的流浪汉,从未说过如此清醒符合逻辑的话。


于是,他们又给他通电(这次用 110 伏特,持续半秒)。令他们吃惊的是,经过这次尝试,流浪汉就开始能和正常人一样说话了。


专家们针对这一试验完成了篇报告。从此,西方医疗界开始使用电击疗法,诱发病人抽搐,以治疗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虽然这种治疗方法对精神分裂症上疗效一般,但对于治疗抑郁症非常非常有效。


不过,当时的电击疗法的确存在安全性问题。


由于当时缺少肌松剂,当通过电流诱导癫痫大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全身肌肉强直和痉挛,由于肌肉剧烈收缩,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骨折的情况。


此外,当时也没有麻醉药物可用,患者全程被束缚在病床上,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些极端的痛苦,极为的惊恐和无助。


但后来无抽搐 / 改良式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的出现,避免了患者出现上述体验和副反应,加入了肌松剂和麻醉药。


随着参数调整、仪器的改进,电休克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了绝大部分精神科医生的认可。在 2016 年初,美国 FDA 也将其进行了重新分类,由高危(high-risk)修改为低危(low-risk)了。




电击疗法是如何操作的?

如果患者符合电休克治疗条件,在取得其知情同意,并进行相应的术前准备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电击治疗。下面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操作流程:


第一步

医生首选会和患者沟通、疏导、消除其焦虑的情绪。


第二步

患者取仰卧位,开放静脉通路,给予面罩持续吸氧,并进行心电监护。


第三步

将治疗仪置于患者的两颞处进行电阻。


第四步

治疗前 2~4 分钟,静脉注射阿托品 0.5~1.0 mg。


第五步

静脉注射丙泊酚至患者意识消失,在瞬目反射消失后给予琥珀胆碱,并在口腔中放入牙垫,防止舌咬伤。在注射一分钟后,可见患者全身肌肉抽搐后松弛,自主呼吸停止。


第六步

当自主呼吸停止后,此时为电击的最佳时机,当获得麻醉医生的治疗后,按下治疗键。


第七步

持续辅助通气,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在治疗后,专人陪护至少 30 分钟,防止其跌倒,并等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博物馆关于电击疗法的展示

图片来源:wikipedia.org


电休克治疗是如何起效的,目前知之甚少,但推测可能与促进 5-羟色胺(大多数抗抑郁药物的治疗作用就是通过升高 5-羟色胺来实现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来有关。这些激素,使得神经发生或神经可塑性增强。




真的会被电死吗?

2008 年的一篇研究则提示,在英国,有超过 20% 接受电休克疗法的人,担心自己会被电死,生命安全是大多数人对电击疗法的担忧之一。


而一篇发表于 2017 年的 Meta 分析则提示,因电休克治疗致死的发生概率很低——每 10 万次治疗出现 2.1 次。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因手术而进行麻醉导致的死亡率则为——每 10 万次治疗出现 3.4 次。


随着治疗方式的改进,在 2001 年后发表的文章中提到,观察了 41 万余次治疗中,仅出现了 1 例与电休克治疗相关的死亡个案。


虽然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到,电休克治疗的安全性很高,但由于患者需要麻醉药和使用肌肉松弛剂,对于一些躯体状况较为复杂的患者而言,进行电休克治疗的风险依然很高。


因此,在进行电休克治疗前,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躯体状况,并备好抢救设备。




会被「电傻」吗?

在临床上,经常会有患者及其家属询问,做过电休克之后,脑子是不是会不好使了?


实际上,有大量的证据提示,即使患者进行了多次电休克治疗,也不会影响其脑结构。


但的确有一些患者在进行电休克治疗后,会出现记忆力的下降,主要为逆行性遗忘(电休克前的某些记忆受损)和近事记忆受损。


如我的表姐,在电休克治疗后,给她的前男友打电话,询问他为什么不来医院看她,不过她当时对于他们已分手好几个月这件事毫无印象。


虽然电休克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受损,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副作用一般都是可逆的,大多数患者能在 3~6 个月内恢复。


而对于我们常说的智力和理解能力等,则一般不受电休克治疗影响。


对于电休克导致的患者记忆力受损,一般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降低其发生率——如使用滴定的方法。因为诱发电量和相应的记忆力受损呈正相关,可以通过缓慢增加诱发电量,来减少这些副作用。




被妖魔化的电击治疗

「电击治疗」这个名字,乍听起来会让人感到非常害怕,很容易联想到电影中死刑犯被执行电刑时浑身抽搐、歇斯底里的样子。


实际上,目前精神科几乎都是使用改良后的电击治疗,患者不会体验痛苦,更不会出现极度挣扎以致于骨折的情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较好


但由于「电击狂人杨永信」这类人的存在,电击治疗被滥用,乱用,导致了它的真实作用被误解。应当接受电击治疗的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干预,游走在生与死的边缘。


而我们精神科医生,明知这种治疗方式,对于存在强烈自杀观念、难治性抑郁症等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却因无法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患者受罪,我们心里面也极为的难受。


希望能通过此文,告诉更多的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不可怕。若您的患者、朋友需要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要迟疑,请让他们积极配合精神科医生,争取早日康复!(责任编辑:单人加)


参考文献:

1. McFarquhar TF, Thompson J.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regarding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among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J ECT 2008; 24 (4): 244-253. doi: 10.1097/YCT.0b013e318168be4a.

2. Torring N, Sanghani SN, Petrides G, Kellner CH, Ostergaard SD. The mortality rate of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pooled analysis. Acta Psychiatr Scand 2017; 135 (5): 388-397. doi: 10.1111/acps.12721.

3. 周小东, 王江, 邓伟, 孔庆梅, 武建平, 方七五, 安建雄. 电休克治疗方法专家共识 (2017 版)[J]. 临床荟萃,2017,32(10):837-840.

4. Devanand DP, Verma AK, Tirumalasetti F, Sackeim HA. Absence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more than 100 lifetime ECT treatments. Am J Psychiatry 1991; 148 (7): 929-932. doi: 10.1176/ajp.148.7.929.

5. Allan CL, Ebmeier KP. The use of ECT and MST in treating depression. Int Rev Psychiatry 2011; 23 (5): 400-412. doi: 10.3109/09540261.2011.6142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