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本申请十年报告:知道名校招生官好这口,你能超过95%的学生....

 非墨亦墨 2017-11-08


从06,07年出国热开始升温算起,今年已经是留学热潮席卷全国的第十年了。在这十年里,美国本科申请有了哪些变化和新状态呢?GPA 依然是最重要的指标吗?文书究竟起的到多大的作用?今天主页君为大家带来一份美本十年申请追踪报告,为各位小伙伴逐一解答


接下来学霸君还会更加努力给大家带来考试干货、学霸技能、和备考经验的!快来点击标题下方的北美学霸君关注我,么么哒!


文 | 棒呆&爸爸真棒

From 爸爸真棒

微信号:babazhenbang

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聚焦国际化教育的原创平台


今天带给大家的是“国际教育解决报告”,请来的是高端美本申请届首屈一指的大咖、爬藤之路上“神一般的存在”——Brian和他的“棒呆留学”团队,推出的“美本申请十年追踪报告”。



而我们此次有幸与Brian和他的“棒呆留学”团队合作,对其十年积累的申请数据和经验的精华部分,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




本报告将分三部分发出,今天发出的是Part 1:美本申请的致胜核心因素。


I GPA门槛

攀比GPA,完全就是多余的焦虑。


美国顶尖大学评估学生时,首先就看GPA,也即平时成绩。不过,美国大学会用不同的方式看待美高、中国国际高中、中国普通高中的学生GPA。


攀比GPA,完全就是多余的焦虑。能明白这一点,就已经超过了95%的申请者。



如何看待不同类型学校的GPA


美高的GPA


美高的成绩单可信度较高,因为美国大学比较了解美高。如果你作为中国孩子在美高念书,成绩就特别重要。高GPA是一个方面,如果能比较“均衡”,在申请中就会很有优势。


因为,很多中国学生到美高后,他们在理工科方面的表现比较好,但是选择高级别的历史课、拉丁文科、英语课的话,学生还是需要一个适应阶段。即使到了10年级、11年级,中国学生选AP课一般也还是偏理科。如果你在美高的学业表现比较均衡,文科和理科都比较好,就很有优势。


国际化学校的GPA


而相对有统一标准的是IB、AP、A-level这类国际课程,他们有全球统一的考试和评分标准,这是美国大学所认可的。所以,国际课程的学生完全是没必要考虑“如何把IB(AP、A-level)换算成GPA” 这种问题的。


体制内中国学校的GPA


如果你在国内本部或公立学校念书,美国大学也会参考你的成绩。问题是,如果你的成绩特别好,并不能完全说服美国高校,因为他可能并不熟悉国内高中的具体情况,但是如果你成绩不好的话,还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所以,不论你身处哪个教育体系,都需要尽可能在学术成绩上发挥较好,尤其是想要冲刺名校藤校的同学。


攀比GPA是多余的焦虑


不过,GPA虽然重要,但是攀比GPA,完全就是多余的焦虑。如果你能明白这一点,就已经超过了95%的申请者。


● 首先,强调一遍:GPA只是孩子高中在校成绩的其中一种评分标准,它不能概括所有的在校成绩。


● 其次,GPA至今没有全球统一的评分标准,所以不同学校的GPA根本无法比较,特别是国内体制内的学校。



事实是,美国大学只重视美国本土学生的GPA,因为他们了解本土的GPA制度,相信其诚信度。美国大学对于国际生的在校成绩,一般没那么看重,因为不了解,或者说他们很清楚有些学校会“放水”。


另外,尽量不要改动在校成绩,保持它与另外几个标化成绩的匹配度,也就是说,假如SAT只考了1200,在校成绩门门98,那美国大学也是要怀疑你的诚信度的。


II 标化成绩

在较难的单项取得高分,更能显示你的与众不同。


美国大学对标化成绩的要求比较清晰,这里不再多说。需要注意的是:托福还是要把每个单项都考好,学校会关注;如果能力够,可以考一些比较难的AP,更能证明你是与众不同的。


托福作为一个语言测试是部分国际生需要考的,国内学生必须要考,在英国、加拿大读书的不需要考,在美高的同学,有的学校允许在美高呆了四年的国际生不用考托福。


托福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单项都很重要,国内的学生口语成绩可能会差一点,25分不到,虽然他们其他部分都可以考到27分以上。大家还是要尽量把每一个单项都考好,而不是只看总分,因为在填写申请表时,学校会看到你每个单项的成绩。


这几年,很多学生开始考虑考AP,这个美国大学肯定是认可的,关于要不要考、考几门,要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定。如果国内孩子学业压力比较重的情况下,可以不考,往年有一些学生没有考AP也有去一些比较好的学校。但是时间允许的话,还是要考一下,用AP再次证明你的学术能力不一般。


国内孩子比较喜欢考偏理科的AP,比如说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微积分、统计、物理等等。你其实可以选择挑战自己,去考一些比较难的AP,更能证明你是与众不同的。


如果你目前是9年级、10年级,可以去考一下AP。当然,要在SAT、托福准备得不错的情况下,再择AP,它是一个optional的选项。


III 文书

好的文书需要把你的人生串成美丽的项链。


造成文书写作困难的,有“6大症结”;


写文书的时候,一定要避免“5大雷区”;


而好的文书,一定能展现出申请者“真实与厚”的过去,和未来的方向与使命。


文书写作为何这么难?6大症结


文书塑造特点不清,造成招生官选择困难


我们需要知道,当高校招生官在招生的时候,想的是:We are creating a class.翻译成中文就是“选拔一支队伍”,西方团队里的每个成员一般要满足两个特点:


  1. 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团队里的功能、位置都不一样;

  2. 具有不可替代性。


满足这两点,你才能成为西方人心目一位理想的团队成员。中国学生呈现出来的样子是:分都很高,看上去挺完美的,要公益有公益,要考试分数有考试分数,但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特点。


总结:你可以是怪物,但不能没特点。


素材薄弱,使得自己的竞争力不足


你热爱环保,还有一群热爱环保的人和你竞争,如果你要证明你是蜘蛛侠里最蜘蛛侠的,这时候就要突出素材的强度和高度。这就决定了你是否能出挑,从而斩获offer。文书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你的高度。



我们在给学生做文书服务时,总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在你的这个特点上算不算是一号人物?


思想性不够


新的Common Application更重视思想,明确以思想为核心,这样的趋势随处可见。芝加哥大学以思想性文书出名,斯坦福、普林斯顿、哥伦比亚也是这样,MIT从1篇变成4、5篇文书,UC从2篇变成4篇,文书比重加大,思想性增强。思想富足要在经济富足三代以上才能建立,所以在中国这个环境下长大的学生在回答这种问题时确有劣势。


预示性差


有个性、有素材、有思考,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挖出来的这些东西都是过去的东西,但招生官要看未来的潜力。所以好文书就是美国人经常讲的:Connecting the dots.把过去、现在、未来的线串联起来,这根线是最重要的。


总结:好的文书,能把你散落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珠子(个人经历),串连成美丽的项链。



你未来的方向


我们在辅导文书的时候,最后就需要引入对未来方向的思考。整个流程如下:


①特点挖掘

招生官看重哪些?最有价值的方面?


②素材产出
足够素材支撑,竞争过其他人

③思想深化

④产生连接

⑤未来方向

以后可以改变,但申请时一定要有想法。


写作技巧


这是写作一篇好文书最简单的环节。写作技巧指的是遣词造句、语法、表述顺序,铺垫转折等等。



文书写作如何避坑?警惕5大雷区


YouTube上一位有着10年文书辅导经验的大神老师告诉你,文书写作绝对要尽量避免的那些陈旧套路:


简历式文书


✘ 错误:

这是许多学生经常会写的一种文书形式,我把它称为“resume in paragraph form”。这种文章中的句子堆砌着这样的内容:“我做了这个活动,我是这个活动的领导者,我做了哪些事,我又参加了这个活动,我做了什么,我学到了什么……”


正确:

不要只告诉我你做了什么,告诉我你为什么做这个事,为什么你认为这件事鼓舞人心,考虑一些更深刻的问题:why+how,并且get into your emotions。


文书只是一次展现你内心的机会,而不是秀出你有怎样的录取资格你要展现你是谁,什么令你兴奋不已,如果想要在文书上获得优势,你必须确保每篇你所写作的文书要么包含故事,要么包含绝佳的点子或者分析,如果你没能在文书中体现这两点,那么你的文书可能就淹没了。


“我拿了A”式文书


✘ 错误:

这种文书指的是你一直在讨论学习上的成功。可能你写的是算术课上的经历,或者你遇到了一个很严厉的老师但最终你克服了困难等等。


这种“一心要在学术上取得成绩,决定要努力学习,或者向老师或朋友求助,最后事情成功了,你获得了一个A”的故事,不只是一种无聊的陈词滥调,而且会让你看起来像一个无聊的全能型学生我想在文书里看的是你是谁,而不仅仅是学习,如果你每门课全A,这是一种伟大的成就没错,但我只把它看做一个transcript。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学生描写自己参加比赛时的情况,我们努力拼搏,最后我们获得了比赛的胜利,这些故事只告诉我们“hard work pays off”。这很无聊,你要想到:你的每个竞争对手也都很努力,所以告诉老师你很努力是无用的。



正确:

这里有两个解决方案:


  1. 写那种寓意不是非常显而易见的故事;

  2. 不要把自己困于学科成就的方面。记住要让自己的文书由想法驱动,而不是成功的事情驱动。


 “使命”型文书


✘ 错误:

这种文书写的是:在你参加很有意义有很使命感的活动时,那些你帮助的人向你展示了怎样的美好心灵,然后你意识到我们应该做一些事让世界更美好。


如果有人用这种陈词滥调的方式写文书,我不会产生看完的兴趣。我不是说这种文章很差劲,我只是说这种题材和你的生活有些孤立,你去帮助别人,学到了很多,然后又回到日常生活。


正确:

你应该告诉我们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如何在压力下工作,因为你的这些经历还是可以在你的resume里找到。


“通用答案”式文书


✘ 错误:

这种文书有几个特点:


  1. 看不到自己的特点和细节;

  2. 当我读到的时候,我觉得这故事可以安在任何一个人身上。


很多学生写这样文书的原因,可能是羞于展现他们生活的细节,害怕陷于麻烦中。举个例子,一位学生写她朋友被性骚扰的经历,文章写得很模糊,不想展现关于这件事的任何细节,所以就写:“我的朋友很难受,我一直陪着她,我帮助她,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能看到有多模糊吗?所以你写之前就要决定你是别写这个话题,还是决定要写就要抛开一切。



正确

你的文章需要你自己的特点,什么让你成为你自己,而不是得出一个答案而已。美国大学钟爱的是individual ethos个体精神。


“宗教”文书


如果你要申请宗教学校的话,那尽情的写你所爱的这种文书吧。但我想要说的是,有两种文书要谨慎对待:


● 政治


我并不是说不能写,也有很多学生能够以非常中立的态度对待政治话题。因为政治话题很广,你不想站到一边,你想尽可能考虑全面,不冒犯别人,所以这就为写作带来很大难度。


● 宗教


如果你要写关于宗教的主题,我给你三点建议:


  1. 从学术角度来写;

  2. 讨论一个小众的宗教;一些小众的宗教可以开启看待世界的全新入口,会让你在所有学生中显得特别。

  3. 选择不会冒犯他人的角度;你可以在写完文书后,给你不信教的朋友看看,问问他们是否觉得有冒犯性,由此可以判断是否会给招生官带来负面的印象。


好文书长什么样?有2大特点


真实与厚


好的文书,不是从无到有的剧情编造,而是来自对真实过往的深刻挖掘与阐述。每个人都是深刻的,只是自己不容易察觉。越是深到骨子里的东西,自己越是看不见,因为它太根深蒂固、太本能,就习以为常了,就像呼吸一样,平时都被自己忽略。



方向与使命


“真实与厚”讲的是学生的过去,而招生官也想要看到学生的未来。好的文书可以不动声色地把学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散落的珠子,串联成漂亮的项链,也就是英文里常说的“Connecting the dots”。 


就“方向与使命”而言,好的文书有以下特点:


  • 能让招生官感受到学生的使命感;

  • 这个使命感和学业方向深度吻合;

  • 对学术兴趣的阐释至少包括三点:

      a.对客观世界探索的广度;

      b.定向中思考领悟的深度;

      c.真实且厚的过往与沉淀。


写好文书3大要领:


① 真实且厚的素材。

② 缝合过去与将来。

③ 体现文化与深度。


IV 面试

申请人竞争力的差别,在面试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中国学生在面试中有2大问题:爱“表演”而非展示;能力倒挂。如何解决?


在面试前你要做2个准备:了解自己;了解你要申请的学校。



中国学生面试:2大严重问题



最近这几年,申请者背景和能力的通货膨胀比货币增发带来的稀释和贬值速度还要快得多。最近10年,国际学校人数增加数十倍,美高的大陆籍学生增加1000多倍。所以同样的能力和背景,在3年前可能排人群的前10%,现在可能连30%都排不进,这是为什么申请看起来变难了。


而申请人的国际教育的长度和深度的增加,导致的竞争力的差别,在面试中最为明显地体现出来了。



我们顾问在帮助学生做面试的准备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突出的问题:


中国学生爱“表演”


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面试表现,如果用两个词来总结,就是美国学生更倾向于展示,而中国学生更倾向于表演。大家读一读这两个词,展示和表演,是不是感觉是近义词?


但是,如果英文来读这两个词:show和act,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甚至是相反的概念。Show和act,展示和表演,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真的,后者是假的。


举个例子,有的学校会在文书或者面试中让你自我介绍,或者用几个词语来描述自己。很多中国同学就开始想,我用什么词最好?这个时候,你只要开始用理智来思考“用什么最好”的时候,你就离假的东西不远了。


为什么假的不好?因为你演出来的东西比较表面,没有生气。这样表演式面试的学生,很多从小到大都是在表演式的社交中长大的。


这部分同学一般有两个成长原因:


  • 第一是对自我的特点认知不清晰,就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 第二种是对自己的特点有清楚的认知,但是对自己的特点不满意,对自己走的道路不够自信。这部分同学一面试就把自己往某一种自己理想的轮廓上去套。



这是第一个问题,也是面试的大忌。


能力倒挂现象


什么是能力倒挂现象?就是面试的效果反而不如文书。中国学生在面对面展示的训练要远远少于美国学生。


人天然是和人直接交往的,面对面社交是根植在我们骨子里的倾向。文字都是后来才发明的。但是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文字占的比重远远大于面对面社交,这就导致能力培养的严重不平衡。


美国学生很多都认为面试比文书容易太多,而且通过面试,一般能给对方留下更好的印象,因为面试是更自然的状态。


但是,绝大部分中国学生出现倒挂现象,就是面试的效果反而不如文书。这其实不是语言的问题,其他英语非母语的国家的学生,例如韩国学生,南欧学生,拉美学生,大都没有出现倒挂现象。


现在有一小部分中国学生,大概不超过申请人的30%,是从小上国际学校,或者初中以前开始在英美接受教育,他们在面试环节的能力就让他们碾压其他中国申请人,优势太明显。


以上两大面试问题,是中国学生面临的挑战。中国孩子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不仅是为了在面试中有更好的表现,更是为人际交往质量和未来发展做投资。



面试前:要做2个准备


了解自己


你必须要自然的展现出自我,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告诉面试官为什么你值得被这所学校录取。不要吝惜对自己的赞赏——当然也不要显得太过自负,好好的夸赞一下自己以及自己所取得的成绩。


试着用头脑风暴法想一些可以帮助你支撑你对自己的评价的生活中的实例。记住,“行重于言”!在面试中,不要一味的列举你的优点,而是用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向你的面试官展示更立体的自己。


与其说“我是一个好的领导者”,不如说“我在小组作业中总是掌握着主动权,比如历史课上的一个小组作业,我建议小组成员按照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把作业分成几部分交由不同的人完成,并且每隔一天碰一次面讨论进度并合作解决一些问题,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


准备面试常用话题


优势

缺点

自我评价

课外活动

你为什么想来这所学校

你可以为这所学校做什么

你来校后希望参加什么活动

你选择的专业方向以及选择的原因

你希望从事的职业

过去你曾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你业余时间喜欢做什么

最喜欢的书


还记得“行重于言”的原则吗?当你和面试官聊到你简历上的内容时,不要只是重复一遍简历上的内容,把你的简历用另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不要只是提到你参加过辩论队以及你在队里的职责,谈一谈你从这些职责里学到的能力、技巧以及你对辩论队的贡献。


想必这些答案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确保你在每一次面试前都好好的练习过你的回答。和你的家长、朋友过一遍这些问题,假装这就是真的面试。你练习的越多,你就准备的越充分,这样你在真实的面试中就会更自然,也不会那么容易紧张了。



了解你所申请的学校


花一点时间浏览学校的网页,这样你在和面试官交流时就能说出一些特定的信息让面试官知道你对这所学校是真的感兴趣。打个比方,你可以去了解这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面试时与面试官交流你对学校核心价值观的看法。


或者找一些你感兴趣的课程或社团,这样可以说明你真的关心并且可以很好的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你在面试官眼中就不再只是一个来学习的人。确保自己知道这所学校开设了什么课程,不然可能会闹出你想上一个这个学校没有开设的课程的笑话。


想知道向面试官表明你做过功课的最简单的方法吗?问问题!确保在面试中提出几个表明你对这所学校有兴趣、有了解的问题。面试一个很重要目的就是让面试官帮助你更加了解这所学校,并解答你对这所学校的疑问,所以一定要准备好几个问题,以防万一面试官希望花费一点时间帮你了解这所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