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了解“贝九”的这四个梗,别说自己是发烧友 | 记忆

 晨钟声鸣万物欣 2017-11-08



- 贝多芬 -


2017年3月26日是贝多芬逝世190周年纪念日,有关贝多芬的纪念演出也覆盖全球,这其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致敬就是对贝多芬九大交响曲进行全集演绎,国内的乐迷也将在10月底的广州聆听到杜达梅尔执棒的这套全集。这九部交响曲中,在现场聆听一次“贝九”,几乎是每一个爱乐人、发烧友共同的夙愿,但是有关“贝九”,你真的足够了解它吗?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深刻、伟大的音乐作品,它到底有什么魔力,让我们永远心怀敬意,永远热泪盈眶?


1842年首演是贝多芬亲自指挥的吗?


1824年5月7日,“贝九”第一次在维也纳康特纳托尔剧院上演。当时,贝多芬的耳朵已聋得无法担任指挥,但他仍坐在乐队中间,手里拿着总谱,打着拍子。这一情况,编写“音乐大辞典”的乔治.格罗夫曾根据现场一位女中音翁格女士的话记录:“一直等到翁格女士把他转过身来,贝多芬才看到人们还在拍手,表示出最大的欢乐。在座的每一个人猛然意识到,他刚才之所以转身是因为没有听见。人们无不像触电似的感到震惊,接着,同情和仰慕的心情象火山一样地爆发出来”。


▲贝多芬

维也纳康特纳托尔剧院


勋伯格在《伟大的指挥家》一书中说:1824年贝九的首演是由几位指挥通力合作完成的,不过贝多芬一如既往地坚持到场。经历了前面多次贝多芬指挥的演出惨剧之后,这一场贝多芬的干预较少,他只是象征性的指挥,所有乐手的眼睛要么在看乐队首席乌姆劳夫,要么在看钢琴边的康拉丁·克罗伊策。乌姆劳夫告诉乐手,不要听贝多芬的指示。



1942年的“黑色贝九”富特擦手了没有? 


2004年富特文格勒逝世50周年之际,各大小厂牌纷纷推出纪念盘。其中最大的话题,莫过于德国Archipel唱片公司推出的希特勒生日前夜的祝寿音乐会实况录音,也就是俗称的“黑色贝九”。从此,指挥大师富特文格勒有两个“贝九”录音不朽:“黑色贝九”和1951年拜洛伊特音乐节开幕式录音的经典贝九。



“黑色贝九”被称为“史上最激愤的贝九”,在那部电影《Taking Sides》(中译《指挥家的选择》)中,对富特文格勒在纳粹期间的这次举动进行了拷问和质疑:“富特是一个纳粹党员吗?为什么他不是?他不是党员,怎么还担任了特别文化顾问的角色?”



凡是听过这张盘的乐友会同意,大师对“贝九”作出了空前绝后的极端化处理,所有强弱反差都被无限放大,所有乐器音色本身的象征和情绪潜力都被挖掘到淋漓尽致,没有一个单音不是在声嘶力竭地怒吼,欢乐的圣殿变成了冷峻陡峭的山峰。


演出结束后,向大师伸出手去的是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大师弯下腰来,伸出手去和他握手,陪出一个僵硬的笑容。他左手紧攥着一方白手绢,顷刻,他将左手里的白手绢转放到另一只右手中去,轻轻地擦了擦,擦了擦那只刚刚和纳粹头目握过手的手。



▼相信,这个细微的动作说明了一切。




柏林墙演出“欢乐颂”变成了“自由颂”?


1989年12月,为庆祝东德覆灭、两德统一,由伯恩斯坦联合纽约爱乐、伦敦交响、巴黎交响等多个世界级乐团组成的庞大乐队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当时柏林墙刚刚拆除,伯恩斯坦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在德国勃兰登堡举行了这次意义非凡的音乐会,《最后的柏林墙》这张盘也因此被永载史册。



▲《最后的柏林墙》专辑封面


这是最著名的《贝九》实况之一,特别是第四乐章,指挥家伯恩斯坦将“欢乐颂”改名为“自由颂”,在这个视频里,伯恩斯坦讲述了改名的缘由:“自由”是贝多芬所有作品里最重要的概念。





1959年中央乐团版是不是中国首演?


这个问题,要看怎么定义“中国首演”。“贝九”第一次搬上中国舞台,是1927年5月29日,当时担任指挥的是意大利音乐家梅百器,乐队是上海工部局乐队,该乐队当时只有一个中国人——拉小提琴的谭抒真,其余乐手皆为毕业于德国、意大利、俄国音乐高等学府的高材生。根据谭抒真好友傅彦成的日记,那天晚上“演‘贝九’,没有合唱,只演了三个乐章。”


到了1943年抗战期间,重庆国立音乐院与“国立音乐院实验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贝九的“欢乐颂”合唱乐章,指挥是金律声,歌词用的是曾任国立音乐院院长顾毓琇的译文,据说还将“贝九”的D调降到了C调。


严良堃


一直到1959年4月,中央乐团接到任务,为建国十周年排练“贝九”,当时接棒“贝九”的是刚从苏联深造回来的指挥家严良堃。1959年7月5日,这一版“贝九”在北京首都剧场首演。德国伟大诗人席勒的诗《欢乐颂》中文版,由当时中央乐团合唱队精通外语的邓映易、章珍芳等人译配。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完整地用“贝九”的原调,并由中国人演奏、演唱、指挥的“贝九”,1959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前身中央乐团严良堃指挥的版本,是“贝九”的中国首演。那个时候,严良堃才36岁,中央乐团才3岁,可以想象,“贝九”给了年轻的中国音乐家们怎样的鼓舞和力量。


伟大的音乐,将与日月同辉。

贝多芬的音乐精神,也将指引所有忠实于音乐的信徒,

包括爱音乐的你,和爱音乐的瑞鸣。

我们相信,好音乐,永远历久弥新。


瑞鸣音乐《琴迷歌剧夜》专辑封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