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楼兰:被隐藏了一千多年的神秘古城

 昵称49030363 2017-11-08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中的罗布泊,是中国最人迹罕至的一片土地。100多年前,瑞典人斯文·赫定在罗布泊探险时,偶遇了一个神秘古城,这就是隐藏一千多年的楼兰王国。可以说,神秘的“楼兰”,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成就之一。


罗布泊位置之争

    瑞典人斯文·赫定,并不是第一个来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欧洲探险家。1876年,一个叫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俄国探险家,经过艰辛的跋涉,深入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他此行的目标就是—罗布泊。

在罗布人的指引下,普尔热瓦尔斯基探访了塔里木河的终点湖,他认为那便是见载于中国史册的罗布泊。令他十分吃惊的是,眼前的“罗布泊”,是一个平均水深不到半米的淡水湖沼,而中国史书《史记》和《汉书》中记载的罗布泊叫“蒲昌海”,意为“盐泽”,二者显然有着出入。

据当时的中国地图,《大清一统舆图》中的罗布泊,位于普尔热瓦尔斯基刚刚亲手测量过的“罗布泊”的北方400多公里以外。

回到欧洲以后,普尔热瓦尔斯基向世界地理学界骄傲地宣布:他找到了罗布泊,此前所有地图上罗布泊的位置都是错误的!

普尔热瓦尔斯基宣布的结果可以说震动了当时的地理学界,也招致了大量的批驳。这就是在19世纪末国际地理学界著名的“罗布泊位置之争”。“罗布泊位置之争”正方反方,分别由普尔热瓦尔斯基和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为代表。

李希霍芬的观点是:在罗布荒原,罗布泊分别有一北一南两个湖区,普氏到达的是“南湖”(当地人称为“喀喇库顺”),而《大清一统舆图》标示的罗布泊是“北湖”,也就是《史记》和《汉书》中的“蒲昌海”。

对此,普尔热瓦尔斯基的反驳简洁有力,他说自己是亲眼见过所谓“南湖”的,然而谁能证明在罗布荒原上还有“北湖”存在呢?

这样的提问,李希霍芬还真没办法回答辩驳。他几乎走遍全中国,就是没有亲自去过罗布泊。李希霍芬没法亲自用实证反驳普尔热瓦尔斯基,他的学生赫定决定去试试。


在“生命禁区”发现古迹

斯文·赫定1865年出生于瑞典首都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所处的时代,影响人类历史、改变世界地理认知的“地理大发现”刚刚过去。(注:“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至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欧洲的船队为寻找新的航线和贸易伙伴而远航世界各大洋。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等一大批著名的航海家、探险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新大陆、新航线,把各大洲联系起来,也勾勒出了真实的世界版图。)

到19世纪的时候,“地理大发现”引发的探险浪潮,变成了“向地图中的空白点宣战”,一支支探险队向着不为人所知的神秘之境挺进。

在这种气氛下长大的赫定,对未知的世界有一种执着的迷恋。“罗布泊位置之争”爆发后,赫定决定支持老师李希霍芬的推论,亲自走一趟罗布泊。

1899年初夏,赫定沿着塔里木河,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流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流河,水系复杂,河道摆动无定。历史上,罗布泊就是塔里木河的河水汇成。但赫定来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时候,罗布泊早就从一个湖泊变成了荒原。

那一年,塔里木河水量丰沛,赫定顺着河水一路漂流至尉犁县南端一个湖泊的出入口安营扎寨。按计划,这一次他要从塔里木河穿行到南方的车尔臣河,行程大致为300公里,时间约为20天。离开大本营,他们也就离开了水源,在整个行程中,惟一能够补充水源的,是一个被罗布人称为“60泉”的淡水泉。

1900年3月23日傍晚,在罗布人的引导下,赫定和他的驼队顺利找到了60泉,并在泉边的红柳胡杨林中宿营。第二天,他们把所有的麻袋都装满了冰块。在冬季的沙漠中,冰块比水更容易携带,而且不会变质。这个做法至今仍是沙漠探险队的一大法宝。

从60泉开始,赫定做着细致的大地测量,一路南行。5天之后,驼队经过了一片荒丘,在沙包的环绕中,竟然有几间房子。

赫定让队伍在一座“土楼”旁停下来休息,自己则研究起这几间房子。这片房屋里有一些美丽的雕花木板,屋里散落一些钱币和雕像,四处都有,数量众多。这样的东西竟然出现在“生命禁区”罗布荒原,一下子激起了赫定的好奇心。凭借丰富的历史知识,他几乎断定,那片遗址是一个千年以前的人类聚居区,文明程度很高。

然而,他们的目的地还远在上百公里外,在这里每耽搁一分钟,就会给后面的行程增加一份危险。赫定很遗憾地离开了这处遗址。他决定,明年冬天一定重返这里。

赫定带着探险队继续完成了罗布荒原的穿越,他们最后一直走到西藏东部。此次穿越,并未确定罗布泊真正的位置。而赫定的兴趣,已经转移到那片擦肩而过的神秘遗址。


发现楼兰

1901年的春天,斯文·赫定重新组织起探险队回到了60泉,去寻找那片神秘的遗址。赫定的探险队在穿越一片低矮的土垄时,领头的骆驼突然止步,停在一个庞然大物面前,驮夫们爬了上去,大家都愣住了。

前面是一个从未见过的、庞大的土坯结构佛塔。在佛塔脚下,气势恢宏的古城散落分布在一条运河的两岸。佛塔所在是一处寺庙废墟,佛寺周围是一座园林,而园林南方正是罗布泊延伸过来的宽阔水域。遗址有间房屋仍然屹立,千年风沙也未将其吹倒。

赫定马上和助手一起开始挖掘考古。楼兰遗址分布成好几块,赫定先挖掘的是1900年他们短暂停留过的“土楼”,它们是用砖、胡杨木、芦苇、红柳堆砌而成的,已经坍塌破败。随后,赫定移师到古城规模较大的遗址,这处遗址像是一座城池。赫定对每一间屋子都做了仔细的挖掘,他挖出很多宝贝:一米多高的佛祖雕像,刻着佛祖盘坐姿势的水平壁饰等。

赫定还在泥巴屋旁的马槽发现了许多纸片,上面写有若干汉字,另外还找到121根小木棍,棍子上镌满篆刻的铭文。他还在一座由三间房子构成的建筑跟前捡到一块小木板,那上面有黑墨写成的文字。

这些黑墨文字不是阿拉伯文也不是中文,不是蒙古文也不是藏文,即便是通晓古突厥语、鞑靼语等古老东方语言的赫定,看到这些文字也如看天书。而刻有类似文字的木简不断出现,是汉字之外出现最多的文字。

在这些不明所以的文字中,赫定注意到一个反复出现的词汇。他根据典籍中对这些古代字母、词汇的注释,将这个词用拉丁字母拼写成“KOKALNA”。

经过多个语言学家的分析,木简上的文字属于一种古印度文,叫佉卢文。“KOKALNA”有“城市”的含义,也是一个消失了十几个世纪的古代中亚国家的名字。

中国称呼这个国家为“楼兰”。



游移的湖

从遗址、书简和文物可以推断出来,楼兰古城当年相当繁荣,城里有一家客栈、一家医院、一栋主管邮递事务的建筑、一间寺庙和无数的私人住宅。它屹立于丝绸之路上,向东通往中国内陆,向西通往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是十分重要的通商口岸。

在赫定看来,罗布泊和楼兰是密不可分的:在罗布泊北湖西边不远,就是坐落在丝路上的楼兰城。公元330年,塔里木河改道,罗布泊也发生了巨变……在沙漠南部形成了一两个新湖。与此同时,旧河道和旧湖逐渐干涸,楼兰被废弃,湮没在大漠中。

也就是说,赫定认为中国史书写的没有错,普尔热瓦尔斯基看到的“南湖”也没有错,都是罗布泊,这个湖移动了!

赫定提出的罗布泊位置一直在移动的理论虽然在地理学界一直有争议,不过,他给楼兰和罗布泊的地理定位,得到了一致认可:

楼兰这个名字,如今在许多地图上,人们还是寻找不到,可是它的位置是容易指定的。若是我们拿出一本亚洲地图,在上面按照经纬找到北纬40度东经90度,那么我们就可以看见,在这个大陆的中心有它们的交叉点,标记出塔里木河的终点湖—罗布泊这个地名,这一带是古代楼兰的领域,楼兰的都城设置在离那个交叉点往北60公里至80公里的地方。

据历史学家考证,楼兰王国于公元前176年建国,到公元4世纪前后消亡。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500多年的辉煌历史,却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消亡,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据《北京日报》 米艾尼/文)


[附录]什么原因让楼兰古城忽然烟灭

我国对楼兰和罗布泊地区的考察,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才开始。这次,中国考察团在楼兰遗址中发现了一具老年女性的干尸。经过科研部门分析,这具尸体是古代欧罗巴人的血统。

语言学家们研究发现,楼兰出土的佉卢文文书中,有大量的土语,这些土语后来被叫做“吐火罗语”。欧洲学者认为,说吐火罗语的民族叫“古提”,历史上,他们曾征服古巴比伦,建立了古提王朝。在距今3970年前,他们迁移到了亚洲中心,特别是塔克拉玛干一带,最东到达了甘肃西部,就是敦煌一带。

古提人就是楼兰人的祖先,他们建立了楼兰王国。但这只是一种假说。

那么,楼兰城何以会忽然消失的呢?根据历史气候资料推算,公元100年左右,罗布泊地区由于气候的周期变化,风沙作用加强,加上河流的沉积作用,使得河道逐渐淤塞,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主河道向西南偏移,流经楼兰古城南北的河流水量逐渐减少。公元350年后,流经楼兰古城的南北河道完全干枯。因此,楼兰人被迫放弃古城,从此,楼兰便在史书中消失了。

而有些学者则更倾向于,丝绸之路改道是楼兰消亡的主因。楼兰之兴,与丝绸之路的开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西域交通的重要枢纽。然而,在公元四世纪前后,丝绸之路主要通道北移,新疆哈密、吐鲁番取代了楼兰的位置。楼兰居民只好选择远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