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刘娜飞翔 2017-11-09

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字词,鲁迅生平及其代表作。

理清文章的脉络。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背景链接,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合作对学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在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教学难点

增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调整意见

 

课前5分钟语文活动

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准备好课本和学习工具。

做好认真阅读、圈点勾画、专心思考、参与讨论、用心倾听、勇敢发言的心理准备。

——养成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种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作者及作品介绍

(一)作者及《朝花夕拾》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二心集》,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19361019日病逝于上海。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又名《旧事重提》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二)鲁迅生平弃医从文

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18819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率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的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虽然和日本人一样身强体壮,但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四、自主学习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1、从本文的题目看,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他童年时期的哪两种生活?按什么顺序完成的?

 百草园快乐的儿童时光和三味书屋枯燥的学习生活。

 按空间顺序完成的。

2、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章写三味书屋?

1——8自然段;写百草园

10——最后;写三味书屋

 3、第九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4、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5、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更喜欢哪一个?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为什么?

 

 

 

 

 

 

 

 

 

 

 

 

 

 

 

 

 

 

作业

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字词

 

 

 

 

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